范仲淹“划粥断齑”的“粥”是什么粥?

范仲淹“划粥断齑”的“粥”是什么粥?

□文/高宪圣

2023年是北宋名相范仲淹诞辰1034年,范仲淹“窖金捐僧”“礼参父老”“清廉家风”“靖边报国”等很多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尤其是在醴泉寺南长白山石洞里“划粥断齑”苦读的故事,一直作为励志教材,世代流传,激励后人。

范仲淹的20岁至22岁(公元1008~1011年),是在醴泉寺读书洞以“划粥”苦读的形式度过的。那么,当年范仲淹划的粥,到底是用哪种作物做成的?营养价值怎么样?划成四块的冷粥需要多少粮食?每天的生活费多少钱?这样的生活标准算不算“苦读”?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方向的细致梳理,为大家还原一个比较清晰的范仲淹当年生活画卷。

一、范仲淹出生与读书洞

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农历8月29,范仲淹出生在河北省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县,“真定名蕃,生身在彼。”(《范仲淹全集》)。

当年腊月初八,范仲淹出生刚100天,早接到调令、因幼子刚出生不足百日,请假数日照看家眷的范仲淹的父亲范墉,和全家人吃完了“腊八粥”,不得不收拾东西,拖家带口赴徐州上任。天寒地冻,母虚子弱,范墉身体状况也极差。但任命文件下了,皇命大于天。就这样,翻山越岭,边歇边走,克服重重困难,战战兢兢,一路颠簸,足足走了半个月,直到腊月廿三才到达徐州。

一家人在徐州的驿馆过了个年。正月初七,还没来得及安顿好家小,范墉没上任便病逝在驿馆,当时范仲淹降生仅130天。

以前,我们读到的范仲淹故事,说他两岁父亲去世,家境艰难。其实,这里说的“两岁”,只是跨越了一个农历春节,从阴历8月29到次年的大年初七,只有130天。

母亲为了生活,改嫁到山东长山朱文瀚,范仲淹改姓朱,叫朱说。继父朱文瀚在湖南安乡、安徽青阳、淄州长山等地宦游,范仲淹跟着辗转于各地,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读私塾上学。

范仲淹父亲去世以后,家里原先所有的官方待遇都没有了,母亲谢氏是怎样带着范仲淹从徐州到了淄州长山?千里迢迢,两个地方毫不相干不说,关键是孤儿寡母,又无帮手,如何做到的?

经与范氏后裔核证,比较权威的说法是:范母谢氏,河北真定人,出生于书香世家,范仲淹的父亲范墉在河北任上时因原配陈氏去世,而续娶了范母谢氏。范墉在徐州去世后,范母带着范仲淹扶柩回到了范墉的故乡苏州吴县,在安葬完范墉后,就近在一座名叫“咒钵庵”的庵堂中栖身,靠浆洗缝补度日。由于范母的身份问题,范仲淹暂时无法融入吴县范氏家族中,为了孩子的生活和前途,因生活所迫,在三年服除后,与吴县任上的朱文翰相识共谐,朱文翰在吴县任满,转任淄州长山县令后,遂带谢氏母子来到了山东长山县河南村(现为范公村)。

因从小勤奋好学,公元1008年,20岁的范仲淹被朱文瀚送入长白山醴泉寺读书。

范仲淹是什么原因去的醴泉寺?现在的说法是,有一天回家,范仲淹看到朱家兄弟生活很奢侈又浪费,希望他们能节俭一些。兄弟没能理解范仲淹的态度,很不高兴地说:“花的是我们朱家的钱,你管不着!”

范仲淹便与其兄弟理论,不料,被兄弟提及母亲改嫁的往事,尤其是说范仲淹本来不姓朱,而是随娘改嫁到朱家才姓朱的,深深地刺痛了范仲淹,他遂下定决心去外地求学。

还有一种说法呢,就是范仲淹的养父朱文瀚与醴泉寺住持慧通大师是989年(范仲淹出生那年)的同科进士,都是学问精深、悟道极高,只不过是朱文瀚一直漂泊做官,慧通出家入了佛门,朱文瀚把孩子交给慧通教导培养,应该是放心的。

在醴泉寺苦读三年后,公元1011年,23岁的范仲淹告别母亲,到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求学,应天书院所在的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大有来历,是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发迹之地,天子起家,名士如云,高手林立,全国的名师大咖云集于此,各地学子都到这里求学。更重要的是,一些当政的政客文人,也在书院开讲座传学,一旦发现苗子,很容易得到培养。在这里,一笔带过,不做详述。

范仲淹读书的醴泉寺,四面环山,环境幽雅,是一处安心读书的理想之地。慧通大师学问精深,对范仲淹疼爱有加,向他传授《易经》《左传》、《战国策》《史记》及诗词歌赋,生活上也处处周济他。范仲淹为了安静的读书,以更好的状态消化学习内容,找到寺南一僻静山洞,用家中送来的粟米煮一锅粥,待冷却凝固后划个十字分成四块,用升碗盛好,带到洞中,每顿吃一两块充饥,留下了“划粥断齑”的故事。

二、画粥断齑的出处

成语“划粥断齑”出自于宋朝魏泰的故事随笔集《东轩笔录》,“(范仲淹)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如此者三年”。用来形容贫苦力学,颂勉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魏泰,湖北襄阳人。出身世族,其姐魏玩,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在当时比魏泰还有名气。魏玩的丈夫曾布,是曾巩的弟弟,官至丞相。魏泰因在考场差点打死考官,案底在身,无法入仕。但是,他所交结的友人,多是官场中人,他又是曾布的小舅子,因而,对于北宋的官场很熟悉,就连许多很隐秘的潜规则、暗操作都了解甚详,并述之笔端。他在《东轩笔录》里关于范仲淹的记载应该是真实的。

宋朝人彭乘所著的《墨客挥犀》一书中,对范仲淹也有较为详实的记载。彭乘,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27岁进士及第。天圣七年(1029),彭乘上奏恳求就近任职,赡养双亲。在户部郎中范仲淹的大力举荐下,宋仁宗嘉许其请求,让其出任普州(今四川省资阳市)知州。范仲淹在《举彭乘自代状》里这样说:“京西提点刑狱、尚书祠部员外郎、充集贤校理彭乘博学不倦,孤立无徒,馆殿之中,独为淹久,今举自代。”字里行间,可见范仲淹对彭乘极为赏识,私交甚厚。

这就是范仲淹“划粥断齑”典故的由来。

如此看来,“划粥断齑”这个故事是真实无疑,当时官方和学界记载宣扬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炼典型,倡树新风,励志青年奋力争先,刻苦读书。

三、熬粥用的什么锅

这里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具,叫升碗,在宋代的时候它有好几个非常实惠的用处:它既是一个碗,也是一个升,一碗就是一升,一升就是一碗,需要测量粮食的时候,就用这个碗做量具,量完了粮食,清水洗净,可以用它盛饭,盛水、盛菜。

四、熬粥用的什么米?

范仲淹吃的粥是用什么米做成的,划粥“划”的是什么粥?

据《宋代经济史》作者漆侠计算,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北方主要作物为麦、稻、粟。小麦亩产约178斤,粟因在山坡旱田种植,产量极低,一亩也不过三几十斤,甚至十几斤,极端干旱的年份,颗粒无收。

彭乘说范仲淹“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此处说的“粟米”,当是小米无误。小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是谷类作物“粟”脱壳制成的,因其粒小,故得名小米。高60~150厘米。秆直立,粗壮。顶生圆锥花序穗状,通常下垂,长约20~30厘米。这里说的粟米两升,就是指小米两碗,“作粥一器”的“器”,就是升碗。

小米除了填饱肚子,防饥抗饿,还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由此看来,范仲淹在石洞里食用小米粥的做法,对他身体脾胃的保养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宋代的饭的吃法与今日差异不大,都是以饭为主食,配合各种菜肴,饭菜分开,饭是饭,菜是菜。讲究一点的家庭都会辅助一些肉食,和米饭一起食用。

粥相比于饭显得更加廉价,赈济饥民时是首选。若以其为唯一食品,显然是艰苦。范仲淹自己熬制小米粥,等粥凝固了,再划成四份,早晚各吃两份,一天的吃饭问题,就用这个打发了,如此看来,范仲淹读书生涯是够清苦的。

五、一锅粥需要多少米?

在一日两餐的情况下,宋朝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天多少生活费才够用呢?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宋代一个普通成人饭量有多大。

大中祥符年间,范仲淹在南京求学时,也延用了在醴泉寺读书洞的标准和习惯:“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醋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也就是说,范仲淹求学期间,每天的饭量也是2升米。

那么,宋代的1升米有多重?据考证,宋代1升约合现在670毫升,即0.67升,现在1升约重1.25斤,0.67升约合0.84斤。也就是说,一个成年人一天吃2升米,大约是1.7斤,能够勉强解决温饱问题的,按照这样的饮食量推测,范仲淹当年每天用不到2斤米,是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的,青壮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勉强吃饱。

1升米在宋代价值几何呢?在《宋史·食货志卷》中记载过,1021年北宋米价为28文1斗,1斗约等于10升,所以,1升米2.8文钱。一个成年人吃饭开支,一天大约5文钱。

这只是生米的价格,生米需要煮成熟饭,配套的菜肴、调料等其他必需品也是用钱买来的。这一部分费用总计在一起大概1文钱左右。当然,这是最低配置,倘若辅以酒肉荤菜,价格远不止于此。

由此而言,在宋朝,一个普通老百姓每天用在吃饭上的开销需要6文钱,宋朝一文钱大约相当于现在0.5~0.7元。这样,每天生活费大约4元,平均一顿饭只要1.5~2元,这个标准应该是比较低。

而范仲淹在读书洞里苦读的时候呢,只吃冷却的小米粥,有时候吃点咸菜,是没有肉蛋副食供应的,那他的每顿饭的标准,大约就是1.5~2元,也就是说一天的生活费在4块钱,和我们现在吃馒头就咸菜的费用差不多。应该说,能解决温饱的问题,在没有其他辅食的情况下,应该算是相当清苦的了。

“划粥”的事儿讲到这里应该是差不多了,粥就是小米粥,锅就是铁锅,碗就是升碗。

多少年过去了,范仲淹苦读的故事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山坡地上种小米的传统也在继续,那些黄澄澄香喷喷的小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长白山人,让后人们在小米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走上了报效祖国复兴中华的道路,建功立业。

THE END
1.你最适合哪种粥?简单三招,做出一碗真正的好粥制作一碗真正的好粥并不复杂。首先,选择优质的米或谷物,清洗干净后浸泡30分钟,能够缩短煮制时间。其次,水的比例要适中,一般为米与水的比例为1:5,根据个人口感可适当调整。最后,煮粥时要保持小火,慢慢熬煮,才能使粥更加细腻,口感更佳。通过以上三招,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需求,选择适合的粥品,制作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655729707576367&wfr=spider&for=pc
2.打破白米粥咸菜的传统搭配,尝试做这些花样粥,味道鲜美营养降1.酒酿红豆粥 2.蔬菜瘦肉粥 3.山药百合莲子粥 4.南瓜红枣粥 5.皮蛋蔬菜粥 6.绿豆银耳粥 7.红枣银耳莲子粥 感谢大家支持,感谢大家关注,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生活中的美食乐趣,六子愿一如既往地给大家分享美食做法,谢谢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RGG7L90553TANT.html
3.养生粥食谱大全养生粥的做法与功效→MAIGOO知识养生粥食谱大全 养生粥的做法与功效 “熬粥秘籍”攻略大全——四季养生粥 喝粥养生好处多,早在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粥“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甚至以为,食粥能长寿成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熬好后,上面浮着https://www.maigoo.com/goomai/144503.html
4.红豆薏仁粥的做法和它的功效作用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可以当茶喝。如果是夏天,最好是上午就喝完,下午往往会变质。其他人还搜 红豆薏仁粥正宗做法 红豆薏仁水喝多久见效 喝红豆薏仁水老是放屁咋https://c.pstatp.com/scene/medical/medical_article/cndzys_zt_article_589986
5.熬粘粥熬粘粥的做法大全熬粘粥怎么做好吃熬粘粥的家常做法推荐熬粘粥怎么做最好吃,家常熬粘粥做法大全,熬粘粥的营养价值,熬粘粥的功效与作用,熬粘粥的烹饪技巧,让你零基础也能做出美味https://www.douguo.com/caipuzuofa/51986
6.大碴粥的做法步骤图,大碴粥怎么做好吃鳝whitney碴子就是大颗的玉米粒子,东北通俗就叫大碴子。大碴粥为东北特色食品。玉米碴子有大小之分: 大碴子需要预先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后,再煮粥,下锅后大火烧开,小火慢熬,直至绵软,在泡大碴子时加一些芸豆共泡,煮出的粥别有风味,熬粥不要加碱,虽然省时,但会破坏营养。小碴子熬粥,只需凉水下锅,开锅后降低https://www.xiachufang.com/recipe/103779593/
7.虾干怎么熬粥大火烧开,小火熬煮20分钟、加入适量盐调味、撒上芫荽葱花即可熄火。 2、熬虾干粥小贴士,盐不可加太多,因为虾干、干贝,本身带有咸味,无需加味精。干贝含有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成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七彩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5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http://m.qicaisi.com/bk-1362906.shtml
8.朵朵糖故事机器人怎么更新红薯多用来熬粥,香甜的红薯味道能为白粥增加不少滋味和营养,但家里小孩不爱喝红薯熬的粥,宁可喝白粥也不想喝加了红薯的粥,有时候买来一些红薯,放了很久也没吃完,我就喜欢把它做成家人都爱吃的红薯圆子,加点糯米粉,放点糖,油锅一炸,酥香软糯,黏牙香甜,做法很简单,秒变抢手的小零食,一大盘子不一会就能吃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669701/article/details/112417216
9.熬粥的做法大全精选菜单熬粥的做法大全 熬粥 喝粥是最养生的,养生之道在于自己的食疗和调养,怎样才能熬出营养美味的粥你都知道么?所有的粥都需要小火慢熬来释放它的营养! 敏茹意精品厨娘 165967浏览275赞热门菜谱 可乐鸡翅的做法 秋葵的做法 糖醋排骨的做法 茄子的做法大全 酸菜鱼的做法 排骨的做法大全 今日推荐 米饭加一物竟然越吃https://m.xiangha.com/caipu/caidan/1195562/
10.怎么熬白米粥?权威文章白米粥是很多家庭每天必备的饮食,白米粥的营养是丰富的,特别是胃不好的人,经常喝白米粥还具有养胃的功效,白米粥熬制的方法是和个人习惯有关系的,不同的人烹饪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喜欢吃粘稠柔软的大米,有些人喜欢吃粥水分明的白米粥,其实具体怎么熬制,是需要根据个人的口味来决定的。 https://www.cndzys.com/yinshi/changshi/162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