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当,原意是方便携带的食物,在日本,便当不只是日常食物,也是一种文化。
初识便当,你一定会好奇为什么日本妈妈会愿意5点起床花一个多小时做一份”中看不中吃“的卡通便当,也一定会在听说“日本便当都是不加热直接吃”时感到万分的讶异,然而这些不解和好奇,只有在了解这种文化从何而来,为何而生时得到解答。
幼儿园便当又叫卡通便当。
在日本,只有一部分的幼儿园会提供午餐,而在那些没有午餐的幼儿园里,小盆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便当去上学,即使在那些有午餐的幼儿园里,也有例如每月一次的便当日。妈妈们每天早晨花上一个多小时为上保育园的孩子做一份卡通便当是很寻常的事情。
而这些便当的特点就是用米饭、海苔、午餐肉等颜色丰富的食材,搭配多种蔬果,做出可爱的卡通、动物、花朵等造型,让小朋友们对吃饭这件事充满兴趣是这份便当最大的目的。
对日本的妈妈们来说,为小朋友做出不同款式的便当是一件压力和乐趣并存的挑战,压力在于幼儿园里不乏因为便当而带来的攀比,但用食物传达爱又是不论国家和语言,所有的家长们都心甘情愿乐此不彼的事情。
看看在日本的中国妈妈是怎么做便当的吧!
大部分的日本小学都是由学校统一提供午餐,但仍然有不少需要自备便当的活动日。最经典的就是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和夏季野餐会。
日本小学的运动会不止是学生们的活动,家长也会积极参与其中。在丰富多彩的竞赛之外,中午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学校操场上吃便当。许多妈妈会提前一天就精心准备这份便当,此时的便当大多是适合用手拿着吃的饭团、三明治等小食。
这个时候的便当相比幼儿园时期更加讲究营养搭配,量也明显加大。
比如提供优质脂肪、简单烹调就足够脂丰味美的盐煎三文鱼:
丰富的菜色变换之外,不变的是日本妈妈非常善用各式蔬果菜叶装点便当,塞满空隙,塞满为止。苏子叶是最常见的绿色装饰物,酸类的食物譬如青柠片既可以当做装饰,又有一定程度防止变质的作用。
用小签串成的豆类也是很常见的点缀物
在米饭上放一颗腌渍的梅子,既是单调白色的点缀,也是因为腌渍梅子有很强的防腐败作用,可以防止饭菜在便当盒中变质。
夏日里的新鲜蔬菜在便当盒闷热的环境里很容易变质腐坏,因为各种浅渍的泡菜是便当里的常客,比如上图便当右下角的腌渍黄瓜、胡萝卜和白萝卜,酸甜的口感十分开胃,这样的蔬菜,加热后反而还失去爽脆的口感。
日本的大学和国内一样设有食堂,但公司则普遍没有食堂,除了自己带便当之外,市面上随处可以买到不同风格的便当,便利店、超市、甚至药店也有售卖便当。
由此诞生的各个便当品牌都有自己的招牌便当。
崎阳轩的烧麦便当,肉馅鲜嫩多汁。
泰明轩的半熟蛋包饭便当,松软的蛋卷覆盖在茄汁炒饭上。
老字号柿安的牛肉饭便当,铺满了一层牛肉。
在日本,日常的便当之外,还有一种本地人和游客们都趋之若鹜的便当——铁路便当(駅弁)。
在日本,因为土地资源稀少,蔬菜的价格往往比肉类还贵,便当中蔬菜的比例本身就不高,如果二次加热就会更加损失营养。而肉类大多以煎(如煎鲑鱼),炸(如炸猪排、炸鸡块、天妇罗)炖煮等烹调方式出现,因此便当冷着吃也依旧能保持酥脆的口感和浓郁的味道。
其次,日本的便当大多数是当天早晨做的,到中午依旧是温热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便当内都要放置具有防腐作用的菜式(如柠檬片、梅子)。
最后,加热后的便当在办公室或教室打开时,容易飘散味道,而这种味道在日本人看来,是一种对他人的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