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内科常见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
1.1病情监测与评估
呼吸系统重症疾病主要包括:肺炎、肺梗死、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间质性纤维化等[4],对常见的重症疾病的症状表现、特点及紧急护理措施进行了解,有助于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以便遇到相应的疑难问题能够顺利解决。首先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评估,有利于对相应的疾病采取措施,如看患者以往所患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是否有咽痛、咳痰、咯血及发热等表现,对血常规、尿常规和肌酐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也要了然于胸。另外,对于重症患者的病情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加强对患者的意识、呼吸、皮肤黏膜、输液、生命体征和尿量等进行细心地观察。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如哮喘,经常在午夜发作或加重,因此应重视午夜的巡视和护理工作,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1.2环境卫生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消毒是一项必要措施。罹患不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采取分开管理,对病房内的床单被罩经常换洗,被褥定期晾晒。经常通风透气,防止感染等,为患者提供清洁卫生,安静有序的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加快身体恢复。
1.3饮食起居护理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饮食习惯要格外注意,很多患者通常有消化系统的疾病,多胃肠功能不好,如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因此应指导患者多摄入蛋白质和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以改善消化功能状态,提高免疫力。帮助患者进行适宜的锻炼,多晒太阳等。有些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按摩,以防相应的并发症如压疮及静脉血栓的发生。患者的个人卫生也要相应重视,如抗生素的应用,会引起口腔的菌群失调,因此要定期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1.4心理护理
1.5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目前在呼吸内科广泛应用,具有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的作用。但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详细参数,如频率,供氧压力等,另外撤机要循序渐进,避免部分患者呼吸肌疲劳,对产生呼吸机依赖,进而造成撤机失败的发生[5]。
1.6药物治疗护理
按照医生的指示,及时正确的给药,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恢复健康。但在药物使用和输液过程中,要对相应的注意措施和不良反应进行掌握。如糖皮质激素药物主要用于哮喘患者,其中甲基强的松龙必须是在感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使用。β2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患者排痰,但使用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吸入氧浓度等措施。在静脉滴注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等,以便调节剂量,一旦出现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象,要调整滴速。
2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解决
2.1老年重症患者
呼吸内科的老年重症患者多以慢性疾病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易于天冷时发作,且具有持续反复的特点。另外跌倒是造成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因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跌倒后常会有胸闷气短等状况,稍有差池可能会危及生命,后果难以想象。因此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采取预防措施,如保持路面干燥,在相应位置增设扶手栏杆等。老年人生理及免疫功能较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劝说患者,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改变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
2.2危重症哮喘患者
危重症哮喘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气气流流速下降等,急性发作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在接诊时,应依据哮喘的症状体征,进行判断治疗。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病室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治患者与过敏原接触,并保持情绪平和,不能过分激动。机械通气能够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全身衰竭神志不清,提高抢救成功率,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和茶碱类药物。
2.3COPD重症患者
2.4重症感染患者
感染对呼吸科的护理人员来讲并不陌生,不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真菌感染在呼吸内科都十分常见。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如长期卧床,广谱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静脉插管等。对病室环境经常消毒,感染严重患者进行隔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感染蔓延。同时要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观察,如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3d的患者,口内出现鹅口疮,那么可能提示已有真菌感染,要进行相应的抗真菌治疗。
3讨论
不断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应急措施等进行归纳总结,对护理流程和护理要点进行掌握,有助于护理人员高效及时的应对紧急情况。在该院的具体实践中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院内其他科室重症患者的护理也提供了经验,推动了重症护理服务的发展。在面对不同的重症难题时,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明确细化,并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帮助患者摆脱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辰.现代呼吸病学应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战略―访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王辰教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5):291.
[2]RoussossC,RossiA.Pulmonologistsandrespiratoryintensivecare[J].EurRespirJ,1996(9):183.
[3]夏书月,王实.呼吸内科医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危重医学和呼吸病学的发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2,4(3):125.
[4]万晓莉,刘福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85.
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问题展开讨论。
结论:对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常见护理应当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需求入手,提升老年患者的整体满意度。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问题及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问题展开讨论。60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57-84岁,平均69.1岁,慢性支气管炎30例,大叶性肺炎1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0例,且老年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咳血、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
用药安全以及护理对策:由于老年期生理功能已经开始逐渐衰退,导致药物的耐受性出现改变,因此用药时很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假如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疏忽,可能会引起用药过量或者中毒等。为确保患者遵医用药,应做到及时用量、按量有药等,严格控制血药浓度及用药浓度。让患者家属了解饮食的重要性,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少食多餐,避免胃胀,减少胃食物残留,戒烟戒酒,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加快新陈代谢,增高体内液体,提升康复效果。
护理: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不当会造成酸性或苦味的胃残留物溢入口腔。患者用餐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直立或者半卧,确保患者躯干与下肢不小于90°,患者平卧时病床应抬高约30cm。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此要对患者机体进行定时的按摩,帮助患者在卧床上活动肢体,促进患者肢体血药循环。
睡眠障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通常有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此种情况来说,首先要尽量为患者创造入睡的条件,周围要保持安静与舒适,执行护理措施时应当尽量不对患者造成干扰。
2结果
综上所述,对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常见护理应当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需求入手,提升老年患者的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常见问题;对策
1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教学设计难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几乎囊括了整个医学基础学科。包括人体结构的解剖学,研究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学,药物的作用机理、毒副作用及剂量的药理学,和代谢失常的病理学以及一些常用的中医药知识。另外,从事内科护理工作的人员还要掌握一些有关生化方面的知识。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对病人进行护理,为临床大夫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所以说,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医学知识极其丰富的学科。教师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疾病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这样的教学目标使编排教案和准备教学设计两项工作的难度增加。
1.2知识讲授难。
患者出现病变的部位常常出现许多方面的变化,不仅涉及到功能,而且涉及到代谢,因此单纯使用解剖、生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够充分了解疾病,必须将所有知识系统连接起来。内科疾病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疾病的症状和患者的表现并不能全部通过依靠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多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把握重点,运用各种讲课技巧和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系统学习各学科的知识。
1.3学生理解难
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很抽象,因为多是从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另外,不少学生已经遗忘学过的基础医学课程(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已经淡忘,,忽视临床医学所产生的影响。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学生新旧知识链接不上,对疾病的基本表现缺乏全面透彻的认识的局面。比如在学习如何护理心力衰竭患者时,关于血液动力学改变这一问题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有解剖学、生理学等,不仅内容繁杂,而且抽象,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真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以下几点研究:
2.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要想搞好教学,首先必须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只有客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的医学知识掌握程度。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增强实际护理能力。
2.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2.2.1病例引导式教学:顾名思义,当教师为学生讲授疾病的基本表现时,首先由患者引入。在正式讲解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先对病例做简单描述,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创造面对病人的情境,使学生讲述如何诊断病情,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疗,并且针对病人的病情提出合理化的护理计划以及如何对病人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例如,在学习“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先简单描述患者:男,45岁,以前患过慢性、反复发作性、节律性腹部疼痛的疾病,每次发作都是由食物或者季节变化引起的。比如该患者某一次在饮用啤酒之后,腹部开始剧烈疼痛,腹部肌肉加紧收缩。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其分析患者属于什么疾病,这种病是由什么引起的?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患者身上,教师再逐渐引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这样做,学生的身份增加了,不仅仅是观众、听众,还是护理工作者。
2.2.3总结归纳式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记忆,比如可以加强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启发学生寻找记忆窍门,不要惧怕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例如,学生在记忆如何护理肝硬化腹水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口诀,“半卧位限水钠、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利尿注意电解质,穿刺放液输蛋白,速度和量要控制”。很短的几句话,把学生需要掌握的要领全部包括在内,学生容易记忆。
2.2.4简易绘图式教学:教师如果在在书写板书的同时点缀上一些简易图,抽象的理论知识会变得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引流护理”时,教师可以把患者示意图展示给学生,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引流的目的与方法。
2.2.5情感激励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只有学生乐于参加到教学中,课堂才不会出现死气沉沉的局面。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适时的表扬学生,肯定会使学生有更出色的表现。当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时,表现得有些紧张,教师这时候要及时肯定学生,可以夸奖学生不仅护理工作做得好,讲解也很到位,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没有削弱参与的热情,反而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来参与。
3小结
综上所述,《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是否能够胜任临床护理的工作。教师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多为学生创造与临床护理实践相似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吴惠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措施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3)
[2]高丽.内科护理学病例分析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6(15)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呼吸内科疾病较多,患者常出现肺部疾病,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常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1]。且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较多,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对护理质量要求更高。因此,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以期减少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效果。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在患者出院前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上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检验,P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3.5±3.2)分与对照组(80.3±4.6)分相比明显较高,t=13.736,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常存在一定的呼吸系统疾病,因而常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较多,而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肌肉组织及结缔组织功能减退,因而常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引起误吸,进而引起感染。且部分患者痰无力,常导致呼吸道堵塞,引起窒息。老年患者肢体控制能力下降,常出现行动不稳状况,导致患者易出现摔伤[4]。部分患者治疗期间易出现躁动,导致夜间坠床。呼吸内容患者病情较重,常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辅助患者呼吸,留置尿道管、胃管等辅助患者日常生活,导管固定不当或患者动作不当,易导致脱管、导管堵塞等[5]。
综上所述,临床上呼吸内科中安全隐患较多,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将其作为呼吸内科患者安全隐患防范的有效护理方法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金珠凤.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84-85.
[2]王玉梅.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02):778-779.
[3]王玉洁,曲红,王幕鹏,等.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4]岳艳玲,殷波涛.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09):30-32.
【关键词】呼吸内科;患者猝死;死亡原因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所引发的猝死案例不断发生,这严重的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能够更好的减少猝死发生的概念,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发生猝死的40例患者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发生猝死的40例患者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76岁-94岁之间,患者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参照下表。
1.2对呼吸内科患者发生猝死的预防措施
1.2.2对气道阻塞患者发生猝死的预防措施一般情况下气道阻塞的患者都伴有比较严重的呼吸衰竭,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当定时的对患者的血气进行必要的分析。对于那些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则应该进行留置胃管,同时采取比较合适的对患者进食,另外还要注意对于患者身体营养的补充。
1.2.3对呼吸衰竭患者发生猝死的预防措施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一般经常会伴有比较严重的缺氧,这很容易引起胃肠道的淤血,从而导致患者的大便干结,当大便用力的时候就会使得患者的心脏负荷进一步的加大,这很容易导致患者心肺功能的恶化而引发猝死。
2改善内科患者猝死的状况的几点建议
医院应当加强夜间的巡视,特别是对于高危患者应当加强巡视,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避免患者熟睡之后发生猝死。如果患者中有体温比较高的情况,则应当及时的对患者进行体温的控制。同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标准的动作。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的变化,在对患者进行吸痰的过程中也应当尽力选择管径较小的柔软硅胶吸痰管,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于患者器官粘膜的损伤。另一方面还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对于高危患者,应当加强管理,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以最大限度的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
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的人数比较多,患者的病情变化也比较快,这是导致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临床研究发现用力大便、气道阻塞以及肺栓塞和电解质紊乱都是比较常见的引发患者猝死的原因。因此在对呼吸内科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就可以做到及早的发现患者病情进而进行及时干预的目的,从而减少患者猝死概率的发生,增强患者的生存质量。
[1]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
[2]黄惠琨,范子英.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和对策[J].当代医学,2010(01).
[3]郜萍,毛细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09).
【关键词】内科护理,隐患;预防
在内科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的安全隐患:一是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二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三是护理人员不按流程护理;四是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在内科护理工作中,以上几点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内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下面就针对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具体的分析。
1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
1.1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油于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还容易造成患者生命危险。
1.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1.3护理人员不按流程护理
一些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不按照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导致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很多护理人员将护理程序进行简化,像消毒的步骤等都进行了简化进而使患者受到细菌的感染油于护理人员不按照流程进行护理严重影响着患者健康的恢复。
1.4护理人员经验不足
2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要点
2.1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
在实际的内科护理工作中应该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以减少不安全事件。我们可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进行监督如果护理人员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应该及时进行纠正,以确保在护理中的正确操作。另外针对护理人员的操作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定期讲解提高护理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促进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通过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也能进一步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工作责任进而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控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运用礼貌性的语言护理动作要轻柔本着患者的事情无小事的态度进行护理进而可以使护理中的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2.3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流程
我们还应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流程对护理的步骤固定化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某项内科护理工作的时候厂定要按照护理步骤进行护理,一步都不可以省略。另外我们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护理过程非常不规范的护理人员应该进行处罚,以达到警示目的mo对护理工作非常规范全面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进行鼓励树立榜样,以进一步减少护理流程不规范行为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3一些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3.1咳嗽、咳痰
护理:①观察和记录咳嗽、咳痰的性质,痰量及与的关系和伴随症状;②采集痰标本,及时了解检验的结果;③协助患者排痰;④减轻咳嗽的痛苦;⑤预防合并症。
3.2咯血
护理:①观察和记录咯血情况(量、外观等)及生命体征;②患者采取患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③按医嘱进行止血、输血等工作;④及时发现和处理窒息;⑤守护患者并进行心理护理;⑥预防及处理肺不张等合井症。
3.3呼吸困难
护理:①选择合适的环境、和饮食;②保持气道通畅;③做好氧疗;④观察生命体征、发纷,进行心肺检查;⑤采血作血气分析并了解其结果;⑥用恰当的沟通方式了解、关心患者,使其有安全感。
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①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必按呼吸困难护理;③缓解期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肺功能。
3.5支气管哮喘(哮喘)
护理:①了解患者的过放原及发作情况;②居住环境应无过敏原;③按呼吸困难护理,④熟悉常用止喘药的使用方法,作用及副作用;⑤预防发作。
3.6支气管扩张
护理:①按咳嗽、咳痰、咯血护理;②进行引流;③支气管造影术前、术后的护理。
3.7肺炎
护理:①采集痰标本,了解致病菌,②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毒、副作用;③发热
的护理;④预防合并症,如翻身,变无效咳嗽为有效咳嗽等。
3.8肺脓肿
护理:①合理用药,观察毒、副作用;②进行引流,③卫生宜教,预防肺脓肿的发生,昏迷病人的护理,禁酗酒、勿过劳等,④按咳嗽、咳痰护理。
3.9肺结核
护理:①宜传结核病有关知识,使患者主动配合完成全程治疗;②做好痰菌阳性病人为隔离工作;⑧观察抗瘩药物的毒、副作用。
3.10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痛)
护理:①采集痰标本,配合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②缓解疼痛与呼吸困难;③关心患者,进行心理护理;④观察化疗、放疗的毒、副作用;⑤争取家属、社会给患者更多的支持。
3.11自发性气胸
护理:①卧床休息,②防止用力、摒气促进裂口愈合;③协助抽气治疗,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④消除焦虑与恐惧,作好心理护理。
3.12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
护理: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恐惧情绪争取家属及单位支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诱发因素。
结语:
本文主要对内科护理中的一些要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内科护理工作中,为了能够确保护理的安全,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应该全面掌握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内科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做出努力。
[1]杨秋平.护理安全隐患探讨与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9(10).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满意度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呼吸内科未实施优质护理前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后呼吸内科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血常规检查、胸部X线片等检查确诊。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在1~60岁,平均年龄(32.5±9.5)岁;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在3~65岁,平均(33.8±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住院治疗前,由导医人员引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在患者入院前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遵循医嘱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病后以及治疗期间大部分会呈现出抑郁、焦躁等消极情绪,所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及时与患者沟通,以缓解患者心理上的问题[3]。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心跳及生命体征。同时,加强病房的巡视,做好清洁、通风等环境护理工作,以保证良好、舒适的环境。用药指导:针对需要用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作用、治疗注意事项、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及治疗机理,提高治疗依从性[4]。饮食护理:合理的膳食是保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摄入营养的关键,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注意多摄入高蛋白质的食物,降低脂肪等食物,并在此基础上嘱患者行适当的运动,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并发症护理: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针对存在痰液残留的患者要及时行吸痰操作,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行机械通气治疗。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便秘、腹泻、尿潴留、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5]。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期间家属陪护率、病情知晓率,并由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P
2.1两组患者家属陪护率及病情知晓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家属陪护率15.56%显著低于对照组28.89%,但观察组患者病情知晓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0.7)显著高于对照组(8.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68,P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一种服务模式。其原则是要建立良好的互换关系,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感受良好[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家属陪护率15.56%显著低于对照组28.89%,但观察组患者病情知晓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9.3±0.7)显著高于对照组(8.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显然说明,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得到大大提升,患者的家属陪护率也大大下降,专业性有所提升,通过环境护理、指导用药及健康教育等多种措施,大大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知晓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针对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病情知晓率和满意度,有效降低家属陪护率,提高医院护理水平。
[1]孟世芳.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218.
[2]赵波,刘红梅.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71-73.
[3]胡碧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降低红灯率的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7-788.
[4]吕桂云.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124,封3.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多数起病隐蔽,开始症状除轻咳外并无特殊,部分患者起病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病史。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及隐患、呼吸内科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护理、日常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作总结。
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常伴活动后气促、胸闷,运动能力差、反应慢等特点,且多为中老年,日常活动中应防止发生意外,病房内地面要保持干燥;外出散步应有医护人员或家人陪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戒烟、酒;气温骤变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每天用0.9%NaCI溶液含漱,常用清水洗鼻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发现患者精神萎靡、嗜睡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重视。
2呼吸内科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护理
疾病缓解期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采取措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鼓励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增加有效通气量,鼓励患者戒烟、戒酒,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护理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应鼓励患者多咳嗽,多变动,定期翻身、拍背,呼吸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为宜;观察脉膊、血压、呼吸变化,尤其脉率与心律的变化及意识,准备好急救药、除颤器与起搏器以有效配合抢救;注意合并症如肺栓塞有末稍疼痛发生,观察药物副作用。积极开展积极有效的日常护理,降低肺炎、肺气肿、肿心病的发病率。
3日常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意识观察:若患者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朦胧、头痛、白天嗜睡、夜间烦躁不安、反应迟钝、两手扑击样震颇等,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呼吸观察:深长的呼吸可能有酸中毒,慢浅的呼吸可能是碱中毒,快浅表的呼吸表示肺部病变严重或有感染的可能。
输液的观察:观察静脉通道是否通畅、穿刺针口有否肿胀,使用氨茶碱静脉滴注时,应稀释后缓慢注射,应保持30~40滴/rain,避免引起心悸、心率失常和血压骤降,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慌气紧、心律失常等不适。
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当咳嗽频繁、痰粘稠不易咳出,提示已进入缓解期,若咯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等。
生命体征和尿量观察:密切观察血压和尿液的改变,测脉搏要注意其强弱、快慢、有无早搏等。
3.2临床护理:药物治疗护理: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及浓度;选用定量吸入气雾剂,吸人制剂要注意吸入方法和副作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类药期间应加强心率、心律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反应性等作用。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注射药物后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护理:在补充足够液体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进行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先吸气道,再吸口腔。
4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患者常伴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患者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症状,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焦虑、心情抑郁、脾气暴躁等。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患者任何主诉不适都应给予关心,并及时处理;对反应迟钝、言语罗嗦的患者要耐心,不任意打断其话题;不要罔顾患者的神情,耐心恰当地结束谈话;在呼唤患者要时用尊称,切忌直呼其名或床号;平时进病房时注意主动和患者打招呼,嘘寒问暖,以消除其孤独和恐惧感,解除其心情抑郁,让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日常治疗护理期要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医护人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相应的专业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指导其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让其感受到关怀、理解及尊重。
5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因素,护理过程中,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善于与患者交流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同时重视恢复期的全面综合护理,加强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对防止疾病的复发也有重要的意义。
[1]刘育慧,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临床护理,2009年8月,第1卷第8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干预;脑出血;并发症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属于“脑中风”的一种[1]。据流行病学统计,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出血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我国每年因脑出血死亡的患者约占全部疾病的20%。发病原因多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发病后多数患者会产生肢体或语言障碍,从而引起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压疮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给予脑出血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2]。因此,笔者所在医院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比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4~78岁,平均59.6岁,收缩压为180~200mmHg;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2~76岁,平均58.9岁,患者收缩压为180~200mmHg。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且为首次发病,均无重要脏器疾病,无过敏史及意识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压疮、上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应用字2检验,P
观察组发生便秘12例,肺部感染2例,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便秘、压疮、上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便秘、压疮、上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前,脑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患者死亡。日常生活中诱发脑出血的常见因素有气候变化、情绪改变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因素可导致血压波动较大,当血压骤然升高时,使脑部细小动脉发生突然破裂出血。出血后的血凝块可以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使周围血管进一步收缩,发生再次破裂,导致更严重的脑出血。多次反复后,脑部局部形成血肿,出血逐渐停止[3-4]。临床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常分为基底节出血、脑叶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室出血等[5]。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一般要求患者安静卧床休息,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6]。
总之,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预防脑出血并发症起到很好的效果。
[1]黄秀娟,刘芝修,解光川,等.护理干预预防脑出血并发症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103-1104.
[2]王秀萍,孙春妮.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3233-3234.
[3]王清.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27-28.
[4]马小玲.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3):154-155.
[5]邵艳,曾艳,杨霞,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6-67.
[6]于君.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16):3538-3539.
[7]高文静.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16-1717.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ofclusternursinginthepreventionofaspirationinseverepatientsinDepartmentofRespiratoryMedicine.Methods48severepatientsfromJanuarytoDecember2016and41severepatientsfromJanuarytoDecember2015inDepartmentofRespiratoryMedicine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respectivelyas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theroutinenursing,while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theclusternursing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Theincidenceofaspiration,thelengthofhospitalstays,theincidenceofICUtreatmentandthelevelofanxietywere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sTheincidenceofaspirationandICUtreatment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thelengthofhospitalstayswasshor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fternursing,thescoresofSASintwogroupswerealldeclined,andcomparedwiththosebeforenursing,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Clusternursing;Respiratorymedicine;Severepatients;Aspiration
`吸是进食至口咽部的食物、反流的胃内容物难以及时下咽、吐出,导致误入气管和肺部的情况,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2]。误吸是导致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重要原因,不利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3-4]。因误吸导致的中毒性肺炎死亡率高,必须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改善。本研究采用集束化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干预,有效地减少误吸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2015年1~12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非人工气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观察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48~93岁,平均(66.55±3.45)岁。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50~95岁,平均(67.51±3.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2两组患者焦虑水平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