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往事:错失收购华为良机

1928年9月25日,一家名叫“加尔文制造(GalvinManufacturing)”的公司在美国芝加哥市哈里森街847号正式成立。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名叫保罗加尔文(PaulV.Galvin),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名退役老兵。和他一起创业的,还有他的弟弟,约瑟夫加尔文(JosephGalvin)。

▲保罗加尔文(左),约瑟夫加尔文(右)

加尔文公司的规模很小,只有5名员工。公司账面上的运营资金,仅565美元。

然而,就是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日后逐步成长为世界级的通信巨头,市值超过百亿美金,引领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

没错,加尔文制造,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摩托罗拉(Motorola)。

在创办加尔文公司之前,保罗加尔文已经有过多次的创业经验,不过都以失败告终。

加尔文制造公司,是保罗加尔文在之前失败的蓄电池公司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他收购了前合伙人爱德华斯图尔特的电池代用器专利,打算继续以此进行销售、创业。

▲加尔文公司的早期产品——电池代用器

然而,1929年,经济大萧条紧随而至。保罗加尔文很快发现,公司的库存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少,再次濒临失败的边缘。

无奈之下,保罗加尔文开始寻找新的市场商机。不久后,他盯上了汽车收音机市场。

当时,无线电广播逐渐流行,很多人都希望在自己的汽车上安装收音机,以便收听新闻和音乐。

但是,市面上所有的车载收音机产品,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受汽车引擎盖产生的静电干扰影响,出现杂音。

保罗加尔文带领公司员工,经过细心钻研,解决了静电干扰问题,推出了没有杂音的车载收音机产品,并将其命名为“摩托罗拉(Motorola)”。

Motorola这个名字,由两个词根组成。“Motor”表示汽车,“ola”表示“声音”,合起来,就是“汽车之声”。

当时,很多品牌采用了类似的命名方式。例如路人皆知的可口可乐(CocaCola),便是如此。

▲加尔文公司的车载收音机

摩托罗拉车载收音机推出市场后,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销量猛增。

到1936年,加尔文公司累计销售了150万台汽车收音机。当时,包括福特、克莱斯勒等公司生产的汽车,有一半以上会安装摩托罗拉收音机。

除了面向大众市场的汽车收音机之外,加尔文公司还研发了面向警察局和市政府的专用无线电接收设备。

1936年,加尔文公司推出了一种被称为“PoliceCruiser(警察巡洋舰)”的调幅汽车收音机。这种收音机被预先调谐到指定频率,专门用于收听警方广播。

▲PoliceCruiser

1939年,二战爆发,加尔文公司的车载收音机销量锐减。无奈之下,保罗加尔文决定,将公司的主要产品研发方向,从民用转向军用。

当时,美国军方正在牵头军用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发。1939年,他们造出了第一台无线背负式步话机(walkietalkie),型号为SCR-194。

SCR-194推出之后,缺陷很多,不适合战场使用。于是,军方开始邀请民营企业加入,共同进行项目的研究。

而加尔文公司,就是被邀请的民营企业之一。

加尔文公司牵头研发的型号,是SCR-536。当时的研发负责人,是公司总工唐米切尔(DonMitchell)。后来,无线电领域顶级专家丹尼尔诺布尔(DanielE.Noble)也加入了他们,担任研究总监。

▲丹尼尔诺布尔(1901-1980)

经过不懈努力,1940年,SCR-536无线步话机正式定型,次年7月投入量产。

▲SCR-536

这款无线步话机采用AM波段,重量大约2.3千克,工作频率3.5~6MHz,输出功率360毫瓦。

它的有效通话距离比较短,只有1英里左右。值得一提的是,SCR-536是世界上第一款手持对讲设备,也被称为“handietalkie”。

1942年春天,加尔文公司又推出了新产品——SCR-300。

SCR-300的重量约为14.5-17.5千克,比SCR-536重,需要专人背负。但是它的有效通话距离更远,达到3公里。

▲SCR-300

SCR-300在太平洋及欧洲战场大放异彩,参与了诺曼底登陆等一系列战役,深受盟军官兵好评。

在整个战争期间,SCR-300累计生产了5万部,SCR-536生产了超过13万部。

这些性能出色的步话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尔文公司,也因此成为世界知名的无线电设备制造商,享誉全球。

1940年,除了军用无线电产品之外,加尔文公司还推出了一款民用挎包式无线电设备,名叫MotorolaSporter。这款设备的肩带上有一根天线,可以帮助人们在室外走路时收听广播。

▲MotorolaSporter

1941年,加尔文公司又推出了一款小型个人便携式收音机,售价19.95美元,取名为“Playboy(花花公子,囧)”。

1942年,保罗加尔文的家庭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意外。歹徒进入他位于埃文斯顿的家,杀害了他的妻子莉莉安加尔文(LillianGalvin)。

这个案子后来一直没有破。1943年,加尔文家族因为遗产税的原因,选择将公司上市。

1944年,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加尔文公司为当地的出租车公司(YellowCabCo.)安装了美国第一套出租车专用的调频双向通信系统。

战争结束后,在肯塔基州的保灵格林,加尔文公司又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调幅双向警用无线电通信系统。

此后,随着产品的迅速普及,摩托罗拉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了无线通信的代名词。

1947年,保罗加尔文干脆把公司名字直接改成了“摩托罗拉(Motorola,Inc.)”。

同样是在1947年,摩托罗拉推出了首款面向工业领域的便携式双向无线电对讲机,以及首款电视机产品。

这款电视机产品被命名为“GoldenView(黄金视野)”,因为价格便宜,深受用户欢迎,一年的销量就超过了10万台。摩托罗拉也一跃成为全美排名第四的电视机制造商。

▲摩托罗拉电视机

1948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带给摩托罗拉很大的震动。不久后,摩托罗拉在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创办了一个实验室,专门从事新型半导体技术的研究。(后来,这里变成摩托罗拉半导体业务的根据地。)

1955年,摩托罗拉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批商用高功率晶体管,用于车载无线电。

同年,摩托罗拉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无线寻呼机(PAGER)。这种小型的无线接收机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可以接收信息,早期服务于医院等用户。

还是1955年,摩托罗拉推出了自己标志性的“蝙蝠翼”LOGO。

1956年,保罗加尔文将总裁一职移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罗伯特加尔文。两年后,罗伯特加尔文继任公司董事长。从此,摩托罗拉进入了罗伯特时代。

后来的事实证明,罗伯特加尔文是一位优秀的继承者,极具管理才华。摩托罗拉在他的领导下,一步一步迈入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行列。

罗伯特加尔文,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实业家之一

1958年,摩托罗拉推出了全球首台电源和接收器全部使用晶体管制造的双工车载对讲机——Motrac。由于耗电少,这款对讲机即使在汽车没有发动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通话。

▲Motrac车载对讲机

1963年,摩托罗拉与NationalVideo公司合资,推出了全球首台真正意义的长方形彩色显像管,并迅速成为行业标准。在此之前,所有的电视荧幕,都是圆形的。

1969年,又是摩托罗拉的高光时刻。

这一年的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计划获得成功,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而摩托罗拉无线电设备,让地球上超过5亿人得以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阿姆斯特朗那句经典名言:“That'sonesmallstepforman,onegiantleapformankind!(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就是通过摩托罗拉设备回传给地球的。

当时的摩托罗拉,是世界最顶尖通信技术的代表,也是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

▲摩托罗拉的宣传海报

进入70年代,民用公共无线通信开始进入爆发期。摩托罗拉和贝尔实验室(归属AT&T公司)暗暗较劲,想要取得这个领域的竞争优势。

1973年,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MartinLawrenceCooper)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将自己和公司的名字载入史册。

▲马丁库帕

此后,摩托罗拉逐步停止了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投入,转向高科技电子元器件方向。

1974年,摩托罗拉将旗下的消费品部门(包括电视)整体出售给了日本松下电气。同年,摩托罗拉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微处理器产品——MC6800。

1979年,摩托罗拉又推出MC6800的升级版——MC68000。

这款32位微处理器技术非常先进,领先同时代的Intel处理器大概半代,成为当时最受个人电脑和小型工作站CPU。苹果公司的第一代Mac,就采用了MC68000。

进入80年代后,日美贸易战进入高潮期,两国的半导体企业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

为了巩固本国市场,罗伯特加尔文一直努力游说美国政府对日本半导体产业采取严格的贸易限制。他还创办了一个名叫“国际贸易公平联盟”的组织,专门劝说政府对外国公司征收高关税,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半导体竞争一直干到1986年,摩托罗拉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后来,中国改革开放越搞越火,罗伯特加尔文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于是带队来到中国,进行投资。摩托罗拉不仅帮助中国数百家供应商企业建立了高标准的生产线,还为中国通信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86年,摩托罗拉开创了大名鼎鼎的六西格玛(6σ)质量改进流程。

这套流程提供了通用的质量评估方法,可以确保99.99966%的产品没有品质问题。推出之后,风靡全世界,被通用汽车、IBM、波音等众多大公司采用。

80年代中期,摩托罗拉研发成功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成为当时与德州仪器(TI)、AT&T并列的三大DSP供应商。此时的摩托罗拉,可以说是风头正盛。

除了半导体之外,蜂窝移动通信的崛起,也助力了摩托罗拉的业绩提升。

1985年,摩托罗拉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全球各地签订供货合同,帮助建立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1G)。

MicroTAC9800X

进入80年代中后期,摩托罗拉迎来了一次沉痛打击,那就是众所周知的“铱星计划”。

于是,巴里柏林格的脑海里就冒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是不是可以用很多颗卫星组成一张覆盖全球的通信网,实现全球通话呢?

根据巴里柏林格和另外两名同事的设想,采用77颗近地卫星,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他们还以元素周期表上序数为77的“铱(iridium)”来命名这套系统。虽然后来改为由66颗运行卫星和6颗在轨备份星构成,但铱星的名称仍沿用了下来。

▲铱星计划

“铱星计划”虽然被巴里柏林格的主管断然拒绝,但是却引起了董事长罗伯特加尔文的兴趣。罗伯特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计划,以摩托罗拉当时的技术和财力,足以完成它,名垂青史。

1997年,铱星计划开始布星。次年5月,布星任务全部完成。在前前后后投入63亿美元真金白银后,铱星系统终于从构想变成了现实。

1998年11月1日,铱星计划正式提供通信业务。

▲铱星卫星

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比较清楚。铱星计划没有走向成功,而是迅速跌落神坛。

到1999年4月,整个系统只有1万个用户,距离公司50万用户的目标遥遥无期。而公司每月光贷款利息,就要还4000万美元。

only$3000.00...

1999年8月,在拖欠了15亿美元贷款后,铱星公司提出破产保护。此时距离铱星计划正式商用,还不到一年。

很多人认为铱星计划是摩托罗拉走向衰败的罪魁祸首,实际上并不准确。摩托罗拉滑入深渊,虽然铱星计划有很大的责任,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的原因,还是在移动通信市场上。

正如前面所说,摩托罗拉在1G时代是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

但是,巨大的领先优势,冲昏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头脑。他们开始骄傲、膨胀,走向封闭和混乱。

当时,摩托罗拉手机部门的人经常花天酒地,而公共安全部门的同事,则是非常辛苦。

摩托罗拉鼓励内部竞争的文化,经常悬赏巨额奖金,刺激部门之间的竞争。

于是,公司内部斗争也日益加剧,大厅经常可以看到吵架的部门领导。

内部在变,外部也在变。

进入90年代,通信开始进入2G时代,欧洲率先提出了GSM,移动通信从模拟走向数字。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重心,也悄悄从美国转移到了欧洲。

不过,摩托罗拉在数字化上的决心和战略出现了问题。

90年代初,摩托罗拉的内部问题,被手机热销带来的业绩增长所掩盖。

1993年,摩托罗拉的销售额猛增56%,达到169.6亿美元,利润则翻了一番多,达到10亿美元以上。

次年,也就是1994年,摩托罗拉在美国“财富”杂志的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位列第23名,营收220亿美元,利润接近20亿美元。这一年,在美国销售的手机,有60%来自摩托罗拉。

盛极必衰,此后的摩托罗拉,开始走下坡路。

这期间,一家芬兰公司逐渐崛起,取代了摩托罗拉在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这家芬兰公司,就是后来如日中天的诺基亚。

1998年,诺基亚正式超越摩托罗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

摩托罗拉引以为豪的半导体业务,也是急转直下。在90年代早期,摩托罗拉是世界排名第三的半导体企业,仅次于英特尔和日本NEC。

后来,摩托罗拉、IBM、苹果公司合作的PowerPC,被英特尔的x86击败。

▲摩托罗拉PowerPC

DSP方面,摩托罗拉也被德州仪器(TI)全面赶超。摩托罗拉半导体逐渐势衰。

1997年,摩托罗拉董事会找来了罗伯特加尔文的儿子,克里斯加尔文(ChristopherB.Galvin),担任公司的CEO。

▲克里斯加尔文

克里斯加尔文是商学院的MBA高才生,但是管理能力远不如自己的父亲。他并没有能够帮助公司走出困境。

1999年,摩托罗拉进行了自己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它以170亿美元的价格,和宽带机顶盒制造商通用仪器公司进行股票互换,将其变成了自己的宽带通信部门。

收购后,摩托罗拉的全球员工人数达到了15万人的峰值。

2000年,就在铱星计划惨败不久之后,紧随而来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摩托罗拉带来重创,公司的股价一度下跌40%。

2001年,摩托罗拉的亏损达到40亿美元。无奈之下,克里斯加尔文裁掉了5.6万员工,关闭了多家工厂,试图挽回局面,不过效果甚微。

2003年,迫于公司董事会和华尔街股东的压力,克里斯加尔文被迫辞职离开公司。

不久后,加尔文家族卖出了所持有的3%的摩托罗拉股份(价值7.2亿美元)。从此,摩托罗拉公司和加尔文家族再无关系。

克里斯加尔文离开之后,接替他的是原SUN公司的CEO,爱德华桑德尔(EdwardZander)。

▲爱德华桑德尔

在上任伊始,艾德桑德尔是这样评价摩托罗拉的:“(这家公司)不仅发展缓慢,而且对未来电信技术的融合更是一塌糊涂”,“自己上班第一天就哭了”。

艾德桑德尔有没有真哭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没过多久,他肯定是笑了。

为什么会笑?因为他的运气真的比前任CEO克里斯好太多。

克里斯离开之前,组织研发了一款新手机。在这款手机正式发布之前,克里斯就离职了。

没想到,这款手机,让桑德尔捡了一个大便宜。在手机上市的头两年,卖出了5000万部,直接帮助摩托罗拉扭亏为盈。

没错,这款神奇的手机,就是大名鼎鼎的Razr(刀锋)。

70后、80后应该都很眼熟吧?

Razr实在太过成功,一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手机。在Razr的帮助下,摩托罗拉的市值涨回到420亿美元,似乎看到了重回巅峰的曙光。

不过,Razr最终只是摩托罗拉的昙花一现。

摩托罗拉并没有把握住Razr带来的复苏机遇,而是沉迷于Razr的成功,不思进取。产品部门所做的,只是改改外型、颜色。他们没有趁机研发后续机型,错失了巩固优势的机会。

除了Razr之外,艾德桑德尔还犯了一个错误,就是选择和苹果公司进行合作。

当时,他受乔布斯的邀请,与苹果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摩托罗拉iTunes手机——名字叫做Rokr。

▲Rokr

这款手机可以直接连接苹果音乐商店,乔布斯将其称作“你的手机上的iPodShuffle”。

谁也没有想到,苹果的合作邀请只是一个幌子。它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习摩托罗拉的手机研发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摩托罗拉还有两个和中国有关的重大决策失误。

第一个失误,众所周知,就是错过了收购华为。

2003年,摩托罗拉为了弥补其核心网技术的短板,计划斥资75亿美元收购华为。

谈判都到了最后阶段,克里斯离任,桑德尔上台。

桑德尔根本没有意识到华为的潜在价值,认为华为的报价太高,于是,取消了这场收购交易。如果当时华为真的卖给摩托罗拉的话,无法想象现在的通信行业会是一个怎样的格局。

第二个失误,就是忽视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当时,中国市场正在逐渐从2G向3G发展。摩托罗拉中国区的市场人员,没有及时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3G手机,而是沉醉于销售便宜的2G手机。

最终,摩托罗拉的中国市场份额逐渐被三星等公司吃掉,市占率大幅下滑。

2006年,摩托罗拉的全球手机出货量短暂攀升至2.17亿部,份额占比为21.1%。这一份额虽然比不上诺基亚,但远远超过了排名第三的三星。

到了2007年二季度,摩托罗拉的手机业绩出现了戏剧性的下跌,出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收入下降了40%。

▲卡尔伊坎

他们的增持目标,显然不是帮助摩托罗拉走出困境。他们真正想做的,是将摩托罗拉公司拆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出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008年1月4日,在卡尔伊坎的支持下,格莱格布朗(GregBrown)正式出任摩托罗拉的CEO。摩托罗拉制定了将手机部门与公共安全和企业部门分开的战略,并逐步实施。

2008年8月,同样是在卡尔伊坎的安排下,来自高通的印度裔高管桑杰贾(SanjayJha)出任摩托罗拉的联合CEO,主要负责手机业务。

▲桑杰贾

这期间,已经有大量的摩托罗拉员工和高管发现苗头不对,于是选择离开公司,跑去加盟了苹果。

最终,董事会以4:3的投票结果,支持了桑杰贾。

桑杰贾精心挑选了200名优秀工程师,和谷歌的安卓团队合作,在2009年10月推出了Droid手机。

该手机在发布的前几个月,销量甚至超过了iPhone。

但是,好景不长,2011年,来自竞争对手三星的巨大压力,使得摩托罗拉的手机部门再次出现了赤字。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失败后,摩托罗拉的资金逐渐枯竭,人才流失殆尽,走向崩溃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了。

2010年,摩托罗拉将自己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业务卖给了诺基亚西门子。

2011年,摩托罗拉拆分成两家公司: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Mobility)和摩托罗拉系统(MotorolaSolutions)。

前者主要针对手机市场,而后者则专门为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通信产品和服务。

摩托罗拉的半导体部门,早在2004年就被分拆出来,成立了飞思卡尔(freescale)。

飞思卡尔继承了摩托罗拉全部的数字IC业务以及射频和传感器业务,在消费电子、医疗、网络和汽车电子方面均有完整的产品线。

2011年8月,摩托罗拉移动突然被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

现在我们知道,谷歌想要的,只是摩托罗拉移动的1.7万件专利。收购之后,谷歌立刻裁员1.7万人,只保留了3600名核心员工。

再后来,2014年,摩托罗拉移动被谷歌以29亿美元折价卖给了联想(当然了,谷歌保留了大部分的专利)。

2015年3月,飞思卡尔投入NXP恩智浦门下。不久后,2015年12月,飞思卡尔品牌正式停用。

也就是说,现如今,只有摩托罗拉系统,还在延续着摩托罗拉的香火。

最近几年,关于摩托罗拉系统的新闻极少。最大的新闻,就是2016年他们以12.4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英国的应急通信公司,AirWave。

时至今日,摩托罗拉这个品牌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除了偶尔会发布个新手机,刷一下存在感之外,几乎很难再看到它的身影。

曾经的全球通信行业领导者,已经彻底没落了。

回顾摩托罗拉的兴盛和衰败,既有外部政治和商业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有内部文化和制度的影响。诸多原因的复杂交汇,最终导致了摩托罗拉的衰败。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面前,又有谁能够做到长盛不衰呢?

也许,在特定的时期,扮演好特定的角色,发挥特定的作用,就足够了吧。

THE END
1.在中国受到冷落!奥迪宝马豪华车电动汽车汽车公司通用汽车11月29日,韩国媒体《先驱经济》发表文章称,在已经崛起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德国、美国等传统汽车企业正在陷入困境。过去以中国为最大市场的通用汽车开始裁员,德国豪华品牌也开始紧急支持近期因需求下降而陷入困境的经销商。 在内燃机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型最快的中国,自主品牌的消费正在扩大,传统内燃机品牌的地位正在缩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6G308A055616Y9.html
2.克莱斯勒因拖车照明失效召回34辆牧马人克莱斯勒将在美国召回部分2024年款吉普牧马人(图片|配置|询价)。这些车辆安装了不正确的仪表板线束,可能会导致拖车照明失效,会降低其他驾驶员对车辆的能见度建议广大消费者密切关注我国召回监管部门发布的召回信息,另外,如果发现自己的车辆出现类似质量问题,可通过点击中国汽车召回网首页的“汽车投诉”或者拨打汽车投诉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41506635517821494
3.汽车史上最大的一次失误!克莱斯勒错失中国“官车”机遇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大众一直是中国第一合资品牌的原因,也是奥迪成为中国官车的起源,也是克莱斯勒始终进入不了中国市场的病根所在。如果艾柯卡和他的克莱斯勒当年没有出尔反尔,没那么傲慢自大,可能克莱斯勒已经是中国的官车了。艾柯卡的这次失误,可以说是汽车史上最大的一次失误!本文https://m.yoojia.com/article/8961208495685000184.html
4.谷歌2004年2月,因为雅虎放弃使用谷歌搜索引擎而决定独立开发自己的搜索引擎,谷歌的市场份额较前跌落。 谷歌2004年8月19日,谷歌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公有股份公司。 2005年7月19日,Google宣布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2005年12月20日,谷歌公司宣布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美国在线”5%的股权。 2006年2月15日https://baike.sogou.com/v65886.htm
5.克莱斯勒错失中国市场的原因是什么克莱斯勒错失中国市场的原因是在1987年跟中国官方有一次不愉快的合作,当时中国已经购买了克莱斯勒的发动机,正在谈下一步合作的时候,克莱斯勒恶意提高价格,而中国不予继续合作,从而让克莱斯勒错失了中国市场。 虽然现在中国官车是红旗,但在1987年的时候,还没有红旗汽车,长春一汽是准备引进克莱斯勒已经淘汰了道奇600生产线的https://www.youcheyihou.com/news/421180
6.国际商务谈判理论案例分析与实践第二版.doc(第三版)》第一章谈判动机与关键概念一、谈判二、冲突三、利益得失案例研究克莱斯勒公司错失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良机第二章谈判程序与结构一、谈判程序二、谈判的一般结构三、贸易谈判结构模拟谈判一次经济衰退案例研究对等性让步原则案例研究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第三章谈判润滑剂一、设定谈判目标二、信息调研三、配备谈判组成员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915/54624274.shtm
7.芯片巨头陨落,AMD或将并购英特尔英特尔不仅是美国最大出口公司之一,2023年其出口收入超过400亿美元(约2840亿元人民币),还与美国国防部合作,为军方生产关键芯片。因此,在美国与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背景下,政府绝对不允许英特尔倒闭。 为此,美国政府目前正在与英特尔展开谈判,探索多种挽救方案。根据立法者总结2008年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救助时的经验,美国https://bomyg.com/detail/314715.html
8.九游app(中国)平台官方网站整顿开启!图片库公司“维权式营销”走向末路 99242 查看 共享汽车成犯罪作案工具 39386 查看 PUBG下主机游戏中国往事:启蒙一代人错失一代人 38336 查看 王汉锋:新股常态化发行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http://www.jlksbj.com/
9.史上最糟糕的商业决策!创业家6.AmericanMotors(美国汽车公司) >《财富》500强在榜时长:33 >最高排名:38(1961年) >最高收入:42亿美元(1984年) >现状:被收购 在1987年被克莱斯勒收购前,AmericanMotors超过20年都处于下行状态。公司第一次报道其亏损是在6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因为在向大型卡车市场(每辆汽车的利润更高)扩张时,受到来自通用汽https://www.iheima.com/space/2014/0325/32031.shtml
10.《定位》读书笔记定位思维的精髓马云巨大的影响力(权力)并不在于他是中国首富,而在于他掌控着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渠道。 新时代的赢家在于能在顾客心智中赢得一席之地,即竞争的重心已由市场转移至心智,经济权力也就由渠道转移至顾客,谁能获取顾客心智的力量,谁就能摆脱渠道商的控制而握有经济链中的主导权力,连渠道本身的型态也必将被顾客心智力量https://blog.csdn.net/lezeqe/article/details/101694767/
11.汽车250年史:从蒸汽三轮到飞行汽车(财之道丛书)最新章节到1932年,由奥斯汀引领的汽车出口已经使英国占据全球汽车市场28%的份额,奥斯汀7型车成为欧洲的T型车。这款汽车的成功使克莱斯勒在1925年将麦克斯韦汽车改造成为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Corporation)。三年后,他六年后,斯隆的心腹错失了收购该汽车品牌及其工厂的良机。这一失误日后令通用汽车后悔不迭。 登录后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915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