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东西,虽然你从来没拥有过,却总在你心里占着位置,抹不掉。。。
别想岔了,今天聊的是老车。
准确点说,
是那些30年前驰过你记忆的国产老车。
说起老车,老外一般聊的是这种:
而我们的记忆却是这样的:
但老车情怀相同。
哪怕当年你主要从公交车窗遥视他们
或者骑自行车时互相擦身而过。
但你肯定还记得他们。
▼
家轿初体验
老红旗、老上海,北京吉普212
对多数80前,老红旗算是对轿车的初体验,没坐过,也在街上遇过,没遇过也在电视里见过。
作为根红苗正的国字第一车,1959年初登场老红旗就是骄子,不但老一代领导人乘坐过,50多年后依然是检阅专车、是收藏家们的宠儿,新款红旗H7还成为有钱人士的另类专车。
▼国产红旗检阅车
鲜为人知的是,当年尼克松访华也乘坐红旗防弹车,据说这乃美国总统访问海外首次没坐自己的凯迪拉克或林肯。
老上海算自主品牌的鼻祖,虽然当年没有民营的概念,但身为本地企业的上海汽车厂,与国字头的一汽、二汽没法比:没现成的汽车平台借鉴,就找几台进口轿车直接“活体解剖”,按现在说法叫“逆向开发”。据说最早一批老上海因为没大型加工机械,就是工人们手工敲出来的。
▼上海轿车
北京吉普212其实是中国最深入人心的“街车”之祖,那时候人们也许不知道红旗里面是啥样,却大都有乘坐212的经历。以至今天还有不少人看到四驱车、SUV就一概叫“吉普车”。
▼北京吉普212
东欧三怪杰
伏尔加、拉达、波罗乃兹
70、80年代仍属冷战时代,从西方进口车是件麻烦事,而“同志加兄弟”国家的“大贸”则简单得多,于是来自前苏联、波兰等国的伏尔加嘎斯24、拉达、波罗乃兹大批流入。
他们的共同点是做工糙,内饰粗,操控比较反人类,却又相当耐折腾。
其中最突出的是拉达,在当年也算是“性能车”,在莫斯科被俄国人开得赛火箭,国内也横扫北方,甚至一度被用作北京出租车。
▼拉达
街头“老三样”
桑塔纳、捷达、富康
80年代开放政策和“市场换技术”策略,引入首批海外品牌,第一代合资轿车诞生。其中三款车几乎霸占中国街道十余年,坊间俗称“老三样”:
大哥是上汽大众桑塔纳”,一款在德国销售平平的三厢车,却在中国被卖成神车,公司用、私家用、出租车,警车、驾校教练训车无处不在。
▼普通版桑塔纳
第一代“中国车王”卢宁军,回忆自己的首台“战车”就是桑塔拉——偷了岳父的车,改装后直接开去参加拉力赛;
二哥一汽大众捷达被看成性能家轿或平民轿跑“前辈”,当初买捷达的人,往往以懂车人自居,路上目空一切,其后代宝来、速腾一路沿袭;
小弟东风雪铁龙富康呢,其实原型车雪铁龙ZX当时在欧洲正灸手可热,大量新技术加身,比如后轮随动,在今天也不过时,无奈营销做不过上海人,销量始终比桑塔纳逊一筹。
▼雪铁龙富康
官车记忆
奥迪100
歪果仁总不明白,为什么奥迪在中国从官方到民间都这么受欢迎?你可知道,第一批奥迪100进入中国,成为政府批量用车是啥时?
今天看来大众确实有远见。十几亿中国人,无论坐没坐过奥迪,有几个不熟识和仰视它的?
▼奥迪100
据说,你现在开黑色奥迪,在国内某些镇上,交警还会在路口遥向敬礼呢。
微车当道
夏利、奥拓、云雀
80末、90初私家车风正起,按当时收入,先富起来的那一小掇人买台全尺寸轿车仍然压力山大。聪明的汽车厂家直接引进日本特有的k-car微车,比如铃木奥拓、大发夏利、斯巴鲁云雀。
▼夏利
K-car在日本原是轻代步工具,而到中国却被用的出神入化,载人拉货、跑长途、当出租、改赛车,大车能做,它们都行。
▼奥拓
进口车风暴
佳美、皇冠、公爵、富豪
由于经济发展快,广东成了中国轿车普及的排头兵。尤其受香港影响,一些热销港岛的进口豪车也被引入内陆。
▼丰田皇冠
▼丰田佳美(凯美瑞)
这些车的高性能和好品质彻底征服中国最早的“壕们”,并从此热爱至今,广东人特别偏爱丰田皇冠、日系车在广东长居销量榜首,皆有其因。
特别要提VOLVO,在这个品牌还被叫成“富豪”的时代,曾是南方卖得最火爆的进口豪车,风头盖过奔驰、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