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的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计算,今年1~8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8.41%、9.17%、11.31%、11.33%、12.39%、15.36%、16.51%、19.78%,形成一波增长明显且没有任何回调的走势。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提升如此之快,不禁让人思索: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已经在大量抢夺传统燃油车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哪种车型是市场的主力军2025年新能源汽车20%的渗透率目标是否可以提前完成……市场驱动私人消费成主流
2020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为6.18%,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预测,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今年前8个月的市场走势来看,所言确实不虚。
当前市场驱动的主体力量显然在私人消费市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列举了一组统计数据:自2019年私人新能源汽车增加量在新能源汽车总增加量的比重占到54.3%以后,私人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量便迅速增长起来。数据显示,2020年该比重提升到71.5%,到了2021年,仅前7个月的比重就已提升至77%。
不过,从2019年年底开始情况发生了很大改观。“特别是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的几款车型在2020年开始上量以及欧拉R1、五菱宏光MINIEV等微型车上市之后受到热捧,新能源汽车在太原街头多了起来,私人购车比例开始不断提升。”李菲介绍,山西当地媒体曾报道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末,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万辆,其中公交(含客运)、出租、物流、环卫等专用车辆超过3.9万辆,公务及私人乘用车保有量超过16.1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推动的效果十分明显。
一增一降燃油车市场被抢占
在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量递增的同时,传统燃油车市场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从4月开始,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连续走高,从4月的19.3万辆已经增长到8月的30.7万辆,屡创历史新高,而传统燃油乘用车的销量则从4月的151.1万辆,一路下滑至8月的124.5万辆,仅比2月传统的车市淡季高。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受汽车芯片断供的影响,传统燃油车的产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这是导致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下滑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开始抢占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量达到149万辆,同比增长204%。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出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步伐。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则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否在大量抢占燃油车市场还需观察,因为燃油车的销量下滑是由于全球化芯片供应不足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能源汽车的逐月增长还只是“乘虚而入”,并非在刚需上取代了燃油车。
在上市发布会上,小鹏P5非常自信地与凯美瑞、迈腾做了各项配置性能参数的对比,而其具备的智能科技则是明显的竞争优势。比如,小鹏P5搭载更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全球首款具备城市NGP功能的智能汽车,NGP适用范围从高速/快速路扩展至城市道路。除新增城市NGP功能以外,XPILOT3.5还会带来高速NGP-L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增强版,以及体验更佳的VPA-L跨楼层停车场记忆泊车,跨越B1、B2,实现停车场“跨楼层”记忆泊车。
正是电动化、智能化的优势,让何小鹏对小鹏P5抱有极高的期待:“新时代的家轿应享受时代最优的配置,我们想造一辆最好的20万元级智能家轿。小鹏P5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来,作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小鹏P5的上市代表着智能新家轿的时代正式到来。”
全面混战自主品牌仍具先发优势
一直以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被认为是一种补充和过渡,主要应对的是产业发展初期充电配套设施不足的情况,并非发展的绝对重点。不过,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在今年市场表现极其亮眼。
统计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为30.4万辆,同比累计增长142%,虽然增速不及纯电动汽车,但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的24.7万辆,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为17.84%,在乘用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为2.32%。特别是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的发布,引发其超级混动车型秦PLUSDM-i的热销,其8月单月销量已经超过1.3万辆,是其纯电动版车型的近两倍。
不过,在崔东树看来,伴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纯电动汽车还有提升续驶里程的空间,其依然会是市场的主力。章弘认为,目前研发生产插混的车企基本都是传统车企,如果造车新势力的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大举扩张的话,插混前景并不乐观。
对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崔东树和章弘都认为,如果私家车继续成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力量的话,A0和A级车无疑将是主力车型,目前长城欧拉系列、领跑T03、哪吒V、广汽埃安AIONS等车型之所以在销量上表现亮眼,正是得益于A0和A级车市场的启动。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些年,业界曾经有一种预测,“补贴大幅退坡之时,即是合资大举反攻之日”,而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这种担心的情况并未发生,反而是合资品牌处于落后的位置。
合资品牌还是有机会,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传统车企掌握着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研发能力,无论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的传统车企,都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一杯羹。普遍乐观2025目标将提前完成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持续高增长,引发了业界普遍的乐观态度,而其中一个讨论的热点话题是2025年的规划目标是否会提前完成。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百公里电耗降至12kWh,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李斌表示:“《规划》提出到2025年(渗透率)要到20%,但我觉得到明年应该就可以实现。这不能说是保守了,我只是比较谨慎地提出了目标。因为用户一旦接受了新能源汽车以后,普及起来非常快。”
崔东树分析,8月,新能源汽车企业批发渗透率为20.1%,是首次单月达到20%。如果实现全年20%的目标,2020年恐怕有难度,不确定性很大,但在2023年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
章弘认为,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0%以上,按照这个速度,明后年达到20%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如果全球性疫情缓解,芯片供应充足,新能源汽车还将面临燃油车的挑战。因此,新能源汽车能否保持高速增长,还需理性观察。
“如果像今年这样持续快速发展,我觉得新能源汽车销量到2025年就远远不是20%的份额了,很可能会高很多,但既然有这样的预测就代表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徐长明认为,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要适度地延续。按照一般的新产品定义,一个市场的渗透率达到了10%,就意味着这个产业即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但目前的情况是,汽车产业拥有大量的财税和非财税政策,加上舆论导向,导致现在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方向。但实际情况是,市场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这些外在的促进因素并不能一直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产业之外的促进因素也要有序退出。
要有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
造车新势力大多也以颠覆合资品牌为目标,蔚来直接与BBA抢客户,小鹏P5已经直接对标凯美瑞、迈腾等合资品牌当家车型。因为相信,所以预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大势,给了自主品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敢于亮剑者,成功会有更大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