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A货翡翠,虽然色彩丰富艳丽,但相对人工染色又保守多了,不会有过于鲜艳的颜色,这里给大家一个可以做日常色谱使用的翡翠手串,看看日常可见的翡翠颜色一般是怎样的:
下面的A货翡翠色谱手串,本人藏品,可作日常翡翠色谱使用,色泽涵盖了常见的翡翠种色,从白色、淡紫、淡青、白黄、红翡、油青到黑色,其中还差高绿,等以后有缘分的时候补齐就圆满了。
A货翡翠色谱手串
简而言之,A货:未经任何人工化学处理。
A+B货:仅仅经过弱酸弱碱清洗优化,并不用强酸腐蚀、漂白和灌胶,本身也是不错的翡翠,按2003年以前的标准,属于A货。传统上,在翡翠饰品接近完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采用弱酸、弱碱去脏,并注蜡抛光,这样的翡翠仅仅做了表面优化处理,并不影响和伤害内部结构,但是2003年新的标准规定,任何化学加工包括注蜡都不能算A货,因此这样处理的翡翠被行业内称为A+B货,是为了跟真正的B货加以区别,以正确反映翡翠的价值等级。
B货:酸洗、漂白、灌胶,外观水头很好,表明光泽有胶感,敲击声音发闷,价格相对较为低廉。但好的B货比差的A货价值要高(别以为A货就一定很值钱,也有一文不值的砖头料A货)。采用最新技术制作的B货跟A货已经十分接近。
B+C货:既酸洗、漂白、灌胶,又人工染色,外观看起来无论颜色还是水头都很漂亮,作为价廉物美的饰品不错,但是没有收藏价值。
D货:物理冒充。
因此,为了不让朋友们出门上当,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鉴别翡翠的基本知识,并且采用实际照片对比和通俗的白话解释,争取不涉及任何专业术语,以便让大家快速掌握一些简单的鉴别技巧,不至于在市场上被遍地B、C翡翠甚至假冒翡翠迷了眼睛。
图中样本,除了注明引用网络图片外,全部是本人专门为此文特别采购,一手拍摄,以便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参考价值。
或许你听说过,真正的翡翠可以划动玻璃的,好!商家拿起这些翡翠,嚓嚓嚓立马在柜台玻璃上划了几道,怎么样,没骗你吧?原价一千二,给您打八折再优惠,算八百,掏钱吧,这样的好事儿哪里去找?
让我再近点,看仔细:呵呵,看出问题了吧?
提示:翡翠表面可以有独立的小坑,哪怕再多些也行,但是不能有这样细微而连接成片的网纹,哪怕细如牛毛都不行!记住这一条,即可一眼看出B货!
好了,根据上一条,再看看这个货色:没有网纹,只有独立的小坑,是A货!
呵呵,这个结论可未必正确:没有网纹,只说明没洗过澡,并不说明就是翡翠A货啊!
上图的83料,虽然没有酸洗灌胶,却经过激光打色,是标准的C货!
这个按说,也算有点透了,可是怎么看起来模模糊糊的?提示一下:这就是咱们刚才看到有网纹的那些,明白了?对啦,酸洗、漂白、灌胶——B货了!
可是如果您按B货翡翠来买,那就又上当了:这个根本就不是翡翠!注意看看,观音边缘部分的结构,那可不是翡翠的絮状结构。在翡翠里,跟这个最接近的结构是圆柱形或者圆形颗粒状,如果颗粒粗大,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颗粒的形状,犹如砂糖堆积在一起,而不是这样模糊的一片。
注意,天然翡翠也能见到丝网状的色彩分布,但那种丝网本身色彩分布比较均匀,色块之间没有渐变过渡,属于长期水岩反应的结果,简单的说,就是水带着致色物质逐渐沿着翡翠的天然纹理渗入内部造成的,虽然过程类似,但区别还是很明显,而且不会破坏翡翠的天然结构。
染色的东陵石
染色的东陵石,绿色就好象墨水滴进水里一样。
这才是真正A货翡翠的颜色特征和絮状结构!
注意:蝇翅效应不是鉴别翡翠的必要特征指标,种细的翡翠可以没有蝇翅效应,而其他石头也可以有蝇翅效应。
A+B货翡翠镯子(本人藏品)
注意:上面这个镯子之所以还值点钱,有三个要素:一是颜色纯净,没有一丝脏色,这个最是难得,很多冰底的翡翠,颜色脏乱黯淡。二是水头十足,种质细腻,局部甚至通透,是很不错的冰花镯子。三是无裂无绺,十分难得。而商家正是为了模仿这样纯净的颜色和水头,掩饰材料中裂隙,才有了大量的B货翡翠:
B货制作的一般方法是:首先在选料上,要选择有原生绿色但基地泛黄、灰、褐等色的品种,且要求其结构不太致密,翠件不宜太大,以强酸(如盐酸、稀硫酸等)浸泡,一般为2~3周,观察翡翠样品黄、灰、褐等杂色基本脱掉,脱色后的翡翠颜色鲜明、绿色突出、底色明显变白,但此种翡翠由于酸性腐蚀呈现干裂的外观。这时用弱酸性盐溶液浸泡1~2天,将酸液中和掉,再用清水洗净。将清洗好的翡翠放入烘干箱烘干,烘干温度不超过200℃。尽管其整体结构没变,但微细结构已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松散的丝网和窝状结构,降低了翡翠强度,为了恢复其强度,需使用粘结力较强的环氧树脂进行填充。填充方法是:先把样品加热到200℃以下,再浸入到环氧树脂中,然后取出烘干,使树脂均匀渗入到翡翠裂隙中,并且固化。最后将固化好的翡翠按原形抛光,去掉肉眼可见的表面胶。
了解B货的制作过程,有利于对其进行鉴定。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鉴别B货翡翠:一、透明度。B货翡翠多呈半透明到微透明,但放入水中透明度降低,感觉像蜡状物。内部结构不清晰,而透视天然翡翠,可见其内部丝瓜瓤般网状结构。二、光泽。B货光泽暗淡,没有天然翡翠明亮和水灵的感觉,好像塑料制品。三、手感。B货翡翠用手反复触摸,有玻璃样温滑感,没有天然翡翠的湿滑感。四、声音。将体积较大的两块翠对碰,B货发出有裂纹瓷器的沙哑声。五、放大镜观察。在10倍放大镜下,B货表面布满蜘蛛网状的细小裂纹,如果抛光不到位,表面仍可见到环氧树脂残余(乳白色蜡状物)。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B货手镯,照片来自网络。这样的B货特征明显,一眼即可看出,但是做工好的B货有时候肉眼很难分辨,需要上手借助放大镜综合判断。
A货绿色手镯局部(本人藏品)。A货特点:晶粒有清晰的轮廓界限,晶粒间水头十足,表面十分光滑,色泽呈团块状不规则分布,色块之间界限分明。
既然翡翠的颜色极大决定了翡翠的价值,自然引起了C货的大量出现:
对于较为致密的翡翠,也有了染色的工艺:就是将翡翠加热,然后投到水里或油里,这样它就会出现很多小裂纹,然后进行染色。这样的染色过程就破坏了翡翠的原有结构。
更为现代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激光打色:用激光在翡翠上打上很多极其细小的微孔,然后再染色,这样做出来的C货,肉眼基本看不到小孔,表面似乎很光滑,只有在专业的滤色镜下才能看到,小孔部分呈红色。
注意:C货翡翠未必经过强酸腐蚀,有时候表面也十分光滑洁净,加上颜色又漂亮,如果单纯从图片上看,很多时候连老手也会走眼,不过好的C货也需要高手才能制作,一般的C货大都颜色过于鲜艳或者偏邪,熟悉翡翠色谱的人能一眼就分辨出来。
下图就是C货的典型特征(照片来自网络)
下图是比较漂亮的C货(照片来自网络)
注意:因为人工染成的绿色越来越容易被大众识别,所以最新的染色方案也开始转向油青、蓝绿等颜色。最新的加工技术甚至可以看不出网纹和孔隙!
至于B+C货,自然就是同时经过强酸腐蚀、漂白、灌胶、染色的翡翠了,如下图(网络图片):
B+C货(网络图片)
注意:新的染色技术可以只染局部,完全模仿飘绿花、飘蓝绿。B+C货(网络图片)
虽然B+C货看起来很漂亮,水头又好,但是行家会发现:不仅外表有酸蚀纹,而且颜色也不正,很多时候,C货颜色会随着翡翠的纹理渗透成网状而且有颜料沉淀。虽然最新的加工技术可以没有网纹和颜料沉淀,但是仔细看,颜色和底子都不自然,跟真正的翡翠色彩还是有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