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焦虑解决?如何看待电动车续航纷纷官宣突破600公里?
2019-07-0509:31
买电动汽车的用户最担心的是什么?续航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也是很多电动车用户的痛点,电动爹、充电难难于上青天之类的段子就是真实写照。不过,随着电池技术革新和更多新产品的出现,这一问题似乎有了解决方案。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今年上半年,很多厂商推出的新车型,在官方宣传中纷纷表示NEDC续航里程突破600公里。
不完全统计,目前,官宣续航突破600公里的就有广汽新能源AionLX、小鹏的轿车P7、博郡的iV6,它们都号称NEDC续航能突破600公里。其中博郡iV6的长续航版数据最可观,达到610公里。另外还包括一些概念车,像威马EVOLVEConcept,也宣布量产后续航将突破600公里。
博郡iV6
广汽新能源AionLX
小鹏P7
为什么那么多厂商都把目光聚焦在600公里?因为这对于纯电续航而言,算是一个“大关”了。突破了600公里续航,意味着纯电动车在这个关键领域已可以向传统燃油车看齐。
不过也有人会疑问:纯电领域的标杆特斯拉,无论是ModelX还是将上市的ModelY,也未曾喊出NEDC续航突破600公里。这是不是意味着国内的纯电技术真的就顺利实现“弯道超车”了?与此同时,是不是也意味着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就此解决呢?
从理论上看,NEDC突破600公里确实“是时候了”
“弯道超车”这个话题太大,我们在这里先不讨论。毕竟这些官宣突破600公里的国产新车还都没正式上市。等它们上市时,特斯拉的续航可能也突破600公里了。
可能有人会说能量密度与安全之间的矛盾。没错,但这个问题正在解决中前进。就以811为例,技术早就有了,但一直没有普及,就是在解决安全问题。现在敢于量产,就说明在安全测试等方面已经达到车用标准。这本身就是电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当纯电动车的NEDC突破600公里以后,有一个观念也需要有所调整:即高速续航更应该被重视。
在纯电续航较短,例如300公里、400公里的时代,大多数纯电动车主一般都会把纯电动车定位为“城市通勤专属”,而轻易不会拿它去跑长途。但是当NEDC续航里程超过600公里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大家开始逐步可以将这类车当作燃油车来看待,长途旅行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之前大家都有印象,即“纯电怕高速”。这与燃油车的表现恰好是相反的。一些城市使用续航不错的车,一上高速就完蛋。夸张的,甚至能续航直接打五折。
为什么会这样?直接原因当然是纯电动本身的特性。电机的工作方式与燃油发动机有本质不同。例如它在低速工况下的效率反而要比高速工况下更高。更核心的,是高速工况下的能耗其实是要高于低速工况的,因为要克服更多的空气阻力。燃油车之所以“高速反而省油”,完全是因为燃油车低速效率太低,反衬出高速的高效率,造成了高速能耗低的错觉。
除此之外,纯电动车的设计差异也很重要。有些纯电动车,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到高速使用,从而没有投入大量的研发来提升空气动力学。日常驾驶没问题,一上高速自然“就完蛋”。
然后我们注意一下,宣称NEDC突破600公里的新车,无一例外都在车身设计上很注意空气动力学。目的,自然也是为了降低高速时的空气阻力。其中,有不少都是轿车,例如小鹏的P7、蔚来的ET等等,目的也是为了提升高速续航能力。
那么是不是SUV就一定不行?也不是。我们会发现很多厂商,会通过“聪明”的设计来解决空气阻力的问题。像AionLX,采用的就是运动化的造型。博郡的iV6,则索性就是一款纯正的轿跑型SUV。尾部还有明显的空气动力学造型。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实打实地为了提升高速续航。据了解,博郡iV6作为一款SUV,风阻系数低至0.27,相当可观了。为此,博郡还专门给出了iV6的高速续航里程——不低于500公里。这意味着什么?日常的城市周边游,彻底不用患“里程焦虑”了。即便是“大长途”,比如北京到上海,中间充两次电就能搞定。
总结:
纯电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我们不要认为它遥不可及。纯电技术的进步速度,确实是非燃油车可比。“NEDC官宣破600公里”,可以看作是纯电在续航里程层面的一次不大不小的突破。尽管这些“官宣”不一定都靠谱,实际使用可能也确实达不到600公里,但趋势是确定的,在“非冬季、非暴力驾驶”的情况下接近燃油车续航里程也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