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豹已经在一个多月前的7月29号正式上市,四款配置车型、三种续航、两种电池容量,售价区间为20.98-28.68万元。
今天我们试驾的是700km长续航版本,据说也是最多人选择的版本。车身颜色依然是北冰蓝搭配塔西提蓝的内饰颜色,据说也是最多人选的配色。
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截止到成都车展,海豹的订单量已经超过了8万台。据新出行海豹群和社区爆料,部分地区的首批4月份的盲订车主,已经在这几天陆续收到交付通知了,预计海豹的交付即将开始。
关于海豹,或许你会沉迷在宣传片里漂移的画面中,觉得理所当然这就是一位“天生运动型”选手,会牺牲掉B级车该有的舒适性?但在试驾过后,我认为这款700km长续航后驱版本很好的拿捏舒适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用“柔”和“韧”来形容它正合适。
先来讲讲海豹的动力性能,230kW后电机、5.9秒百公里加速,这些大家倒背如流的参数摆在今时今日也并不突出,但实际在开起来的感受确实是一辆进入5秒级的车型,并且在我们多次加速过后也没有感觉到动力上有任何一丝衰减,多次实测数据都显示能达到官方标称的5.9秒不衰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然而,这款后驱长续航版的驾驶特性却不是那种凶猛的设定,就算是在运动模式下,它的前段加速依然是对后排乘客很友好的设定,一点也不冲。但千万不要被前面的这种假象所迷惑,它的中段加速来得悄无声息,时速很快破百,这时你才会感叹:的确,这毕竟还是一台零百加速5.9秒的车型。
海豹经济、标准、运动三种驾驶模式,我个人使用频次最多的是标准模式,毕竟标准模式能够对付几乎所有的场景。而在前段加速上,标准和运动模式之间的区别不算大。正如我前面所说,日常开,你都可以一直用运动模式,起步加速一点也不冲,全程运动模式你都可以很好的驾驭。
底盘悬挂上的调教更能体现迪厂的功力,海豹搭载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架系统。这套底盘前段柔后段韧,面对一些路面的小坑洼、小颠簸能很好的过滤掉,很舒服。在高速过一些抛跳路面时,海豹这套悬架系统明显是压得住的,基本上来回一次弹跳就能化解对悬架的冲击,悬架的行程要比大部分车型短一些。
快速过一些连续减速带或者井盖时,其实车内乘客坐在副驾驶位和后排的感受是不同的,在前排时的感受是韧性更足,后悬挂上则更偏舒适,会有一些小弹跳。
另外还有转向手感,海豹长续航后驱版上共有舒适和运动两种模式。我非常推荐大家选择运动模式下的转向手感,配合这个粗壮的方向盘手感,我相信你们会喜欢上的。
整体感觉其实在细微摆动方向时,会感觉到车头的响应速度适中,迪厂对这方面考虑其实是面向更多的客群,毕竟并不是每位用户无时无刻都想要更运动的调教。
还有要赞扬的是海豹的刹车踏板,刹车行程短,刹车也很线性,就算是第一次开也能很好的掌控,把车开得很稳,让驾驶员信心更足。但唯一让我觉得有些不足的就是刹车踏板力度可以稍微再重一些,特别是在“踩出”AutoHold的时候,会感觉更偏轻一些。或许工程师是为了更照顾日常驾驶舒适性,而特意调的力度。
海豹全系标配前排双层玻璃、后排单层隔音玻璃,对于这样一台轿跑车型,NVH控制的如何?这一次我们来到一条封闭道路,来测试海豹车型各时速下的NVH成绩。
先说一下我们的测试条件,我们将噪音仪放置在车内扶手箱上大约20cm的位置,并将车内的空调系统、座椅通风等能够产生噪音的功能关闭,此时再记录当前时段的平均分贝值。
从海豹的NVH表格中可以看出,实际上车辆在80km/h以下的分贝值都相对更低一些,甚至说差距并不大。当时速上了100km/h之后,传递进车内的噪音相对来而言会大一些,分贝值为67dB。其实整个NVH的结果都还可以接受,特别是在低时速下,有较好的表现。
首先还是先来介绍一下这套随车附赠的实体遮阳帘,其采用折叠的方式进行收纳,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直接把卡扣嵌入车顶玻璃缝隙即可,安装不费劲,相对比较简单。
展开后便是一块完整的天幕遮阳帘了,其是通过自带的卡扣固定在天幕的四周,叠合度和牢固程度都是不错的。
值得注意的是,天幕遮阳帘是分为两块分别安装的,大家平时也可自主选择需要遮挡的部分,例如只安装后排遮阳帘。此外,两块遮阳帘一同安装时的贴合度也很不错,基本不会发生脱落以及结合处漏光的情况。
来到温度测试环节,我们的测试方法很简答,两台车型各放一个物理温度计,都放置在前排扶手箱上方,在测试前我们开启空调,目的是让两台车车内温度降至同一水平线,随后开始测试,每5分钟记录一次双车的数据。
我们通过曲线图上看出无遮阳帘的车型在测试40分钟后温度就已经达到了物理温度计的上限50度,而有遮阳帘的车型在50分钟后才达到50度,我们通过曲线图也能看出一些差距。其实大家不要小看车内座舱的这几度的温差,实际上变化是挺大的。
测试数据表明,相比普通无遮阳帘,安装了遮阳帘由于能挡住车顶一大部分可见光,能带来3°C左右的温度差。相同的条件下,带遮阳帘的车型整个车内明显升温更慢些。而在实际的体验上,带遮阳帘由于在视觉上车内有更多的阴影,也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建议没有选EC天幕的同学,夏天一定要把遮阳帘装上。
海豹700km长续航版和四驱版搭载的都是82.5kWh的电池组,官方给出个最大充电功率为150kW。在这次的试驾中,我们也针对充电做了几次专门测试,分别在南方电网的120kW超充桩、极氪240kW极充桩以及小桔120kW快充桩进行测试。
首先是南方电网120kW快充桩,测试开始时的电量为31%,在这个充电桩获得的最大充电功率为93.8kW,从30-80%的电量对应的充电功率从93kW一直降到60kW左右。车辆的充电电压维持在600V左右,电流大约在120A-100A左右。
最终我们充到85%结束充电,全程用时47分钟。其中从30-80%用时大约42分钟。这个数据并不理想,没有达到官方标称的30分钟。
由于这个充电桩无法给出电池的需求电压,所以第一次充电时我们并不知道这是桩无法提供足够的电流还是车辆本身的需求电流就不高。
但根据我们多年的充电经验,南方电网的充电桩一直不太稳定,我们怀疑可能是桩的问题。当然了,也不排除我们在充电时气温较高,车辆和充电桩的功率都有所限制。
在做完相应的测试拍摄之后,我们去往第二个充电站,也就是极氪的极充桩,官方给出的充电桩输出功率为240kW,我们看看海豹在这个充电桩是否能达到官方标称的150kW。
充电开始时的电量为12%,属于较低电量,插上充电枪后,充电功率一直稳定在113.87kW。充电电压为461V、电流247A,直到31%的电量我们结束充电时,依然保持这个充电功率。
作为对比,我们同时在这个桩进行充电的极氪001(86kWh电池版本),最高充电功率可以达到190kW左右。此时它的充电电压为365.2V、电流518A。
从极充桩的充电数据可以看出海豹和极氪的两种不同方案:极氪400V的电压平台,采用大电流的方案。比亚迪采用升压的技术,电流相对少了一半。
同样的,由于极充桩也无法给出车辆电池的需求电压/电流,但如果在极充桩也能得到像南方电网快充桩一样600V的高电压,再加上250A的高电流,那么海豹的充电功率就能达到官方宣称的150kW。
接下来我们到目前体验相对较好的小桔充电看看,电池起始电量为33%,录得最高的充电功率为119.4kW左右。在小桔充电桩上,我们也终于得知车辆的需求充电电压了。需求电压大约在620V、需求电流大约为250A。车辆给到的充电电压为600V左右,电流为200A左右。
可以看到正如我们的猜想,如果车辆的需求电压和需求电流都能满足的话,那么就能得到标称的150kW的充电功率。但是然而从我们今天的三次充电体验来看,目前能同时输出600V和250A的充电桩并不多,因此要想达到官方标称的功率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并不是车不支持,而是车有能力,但是目前市面上能够支持的桩不太多。
最后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海豹的充电口配备了照明灯,这样在晚上打开充电口充电的时候,就能方便的插上枪。
海豹全系搭载的是3个毫米波雷达、6个超声波雷达(前2后4),具备全速域ACC自适应巡航以及LCC车道居中功能,也就是常说的L2级辅助驾驶能力。这次试驾我也对这套系统进行了一番体验。从实际的体验来看,与现有比亚迪的车型一样,无论是在纵向加减速还是横向的居中能力,都还有进步空间。
这套辅助驾驶系统支持一键开启,控制按键在方向盘的左侧。开启之后仪表盘以及HUD抬头显示的方向盘图标会电量,同时仪表盘上的车道线也会从浅色变成深色,这个时候表示方向盘开始控制居中。
从实际的体验来看,这套辅助驾驶系统的问题依然是车道居中退出是没有提醒,同时在过弯时,比较容易画龙撞线。使用这套辅助驾驶系统,需要你时刻把握好方向盘,在遇到弯道时自己介入多一些。也就是你知道它的边界若一些,那么你自己就更上心一些。
但这套辅助系统也有值得点赞的地方,比如它具有前车起步提醒,这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同时,它在遇到相对较为复杂的路况时,会主动提醒你“手握方向盘”,可以把它理解成需要你手动接管的意思。相当于在遇到自己能力边界外的场景,它主动让你接管,不逞强。
答案是有的,海豹提供两种提示音,分别是“标准”和“品牌”。标准就是普通的滴答声,而品牌就是像海豚一样,在启动和打转向灯、双闪的时候有专属的声音。
海豹的氛围灯相对弱一些,只有几条灯带,分别在前后门板以及中控台两侧的位置,晚上的效果不太明显。
这个问题在新出行的交流群以及社区中,也有不少同学问题。实际上晚上跑起来,海豹的车标是不会亮的。车标仅仅是在锁车或解锁的时候才亮,而且也仅仅是短暂的亮2-3秒左右,其它时候都不会亮。
全文总结:一天的试驾,越发坚定我之前一直保持的观点,海豹一定要亲自去体验。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它会比你单纯看图片更能打动你。今天试驾的这台700km长续航后驱版,正如我的预料,在舒适性和运动性之间取平衡,好开、坐起来也舒服。在充电方面,升压快充技术的加持,也使得它的具备更好的兼容性能,只要桩给力,它就能最大的发挥它的充电性能。
新出行视频|技术为先,安全为首,新一代的最优解——吉利神盾短刀电池及雷神EM超级电混技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