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慢性心力衰竭;服药依从性
1、资料和方法
1.3评判指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包含很多方面比如说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能力等等。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是需要依据MORISKY来进行判断的,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越好。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6.4对所有的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来进行表示,两组间的差异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差异明显,即P
2、结果
2.1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从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实验组患者的社会能力、躯体功能等方面都比对照组的患者要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方面的比较。我们很明显的可以从表格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比对照组患者要高很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各种的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经过不断的发展最后就会形成慢性心力衰竭的。这种疾病的复发率和致死率都非常的高,所以我们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除了需要患者患者的病状之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可能在患者住院的时候,是可以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来使他们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的,但是当他们出院之后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引起更多的并发症,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最终的死亡。而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的护理模式就是把患者当做是护理的中心,提高护理人员和家属以及患者的积极性[5]。通过各种方式来确保对患者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保证最终的护理质量。慢性心力衰竭本就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疾病,所以护理的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改善,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
本次研究主要的方式就是让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分别实行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模式和常规的护理模式。而最终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采用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不管是在生活质量,还是在服药的依从性方面都是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的,所以这就可以看出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优越性了。而这种护理模式所遵循的管理思想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这是医院在管理的过程中最新出现的一种比较重要的管理理念。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的管理模式本就是要做到以患者为所有的工作的中心,把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那些容易断掉的点重新连接起来,充分的发挥出医护人员的积极作用,保障患者可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加安全的护理服务。
总而言之,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采取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是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具体的应用的。
参考文献:
[1]刘辉,郑豫珍,杨丽萍,付远珍,阿依孜木,张永花,单姗,李晓华,孙志芳,张超,王楠,杨晓慧,王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12:1061-1066.
[2]秦玉霞.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4.
[3]黎慧莲,王利玲,叶小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4,24:20-21.
[4]张艳.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6:6-7.
[5]梁淑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2:188-189.
[6]刘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3:1-2.
关键词:社区商业研究进展盈利模式空间规划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社区商业的研究,包括了对社区服务结构、分类、布局等方面的研究。但随着社区商业的发展,对社区商业的研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我国对商业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区商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对社区商业盈利模式的研究、对社区商业空间规划的研究等方面。
一、目前我国社区商业研究进展
第二,社区商业街发展模式。社区商业街发展模式属于一种集中型的商业发展模式,具有商业街的属性,集休闲、文化、娱乐于一身,促进了社区的发展,让社区发展成为了一个兼具居住功能、餐饮功能、购物功能和服务功能的生活区域。
第三,购物中心式发展。社区商业发展向着购物中心式的发展,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购物需求,实现了对消费者的一站式服务。同时,购物中心式的发展也方便了社区商业的管理,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促进了社区商业的发展。
2.对社区商业盈利模式研究。在目前我国社区商业盈利模式的研究中,社区商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纯销售模式,就是指将社区的商铺卖给商家。第二,纯租赁模式,就是指通过租赁的方式,吸引商户,等到社区商业发展成熟后,再向商户销售店面。第三,租售结合模式,就是纯销售和纯租赁模式相结合。
第三,租售结合模式。这是一种综合的盈利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社区商业的价值,有利于开发商回笼资金,降低投资风险。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商家和投资者的效益得不到保证。
3.对社区商业空间规划研究。消费也属于一种文化,它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的特点。消费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对社区商业空间规划也存在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主题定位。住宅区商业发展越来越普遍化,社区商业的竞争越来越大。为吸引消费者,体现出社区商业的特点,一些主题鲜明的商业社区开始出现。
第二,功能复合化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社区商业为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必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社区商业空间规范也呈现出了复合化的特点。在社区商业建筑规划中,将同一类型的商品规划到一个区域内,方便消费者购物,也规范了对社区商业的管理。同时,在社区商业设置一些服务性质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银行、图书馆、医疗等设备,方便社区居民生活。
二、我国商业社区研究趋势
社区商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的发展。“新城市主义”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后来逐渐发展到可持续社区理论。目前,我国关于商业社区研究的著作重要有李定珍的《中国社区商业概论》、建筑部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组编写的《居住去规划设计》等书,详细介绍了我国社区商业的概念、功能和形态等,简单分析了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对社区商业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成果虽然丰富,但是却未形成系统,尤其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商业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社区商业研究中,必须要加强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实现社区商业研究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促进社区商业研究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1]乜标,俞佳峰.城市社区商业满意度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何骏.我国城市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
一、国内外社会网络服务概述
维基百科对SNS定义如下:用户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活动,利用软件在网络平台上建筑的一种社会关系网络。
二、我国社会网络服务发展的瓶颈
(一)对目标市场的挖掘与国外差距明显
①网站渗透率低:该数据是指服务提供商对网民的渗透程度,即全体网民中有多少比率的网民了解、访问或者使用该类型网站。
②SNS网站用户黏度不够高。基于经济收入、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文化的差异,相比于国外用户,我国网络用户买东西喜欢货比三家,对某类商品不会有太强的忠诚度,更偏重于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③PC端浏览时长逐步下降,App端则开始上升。据艾瑞咨询社区交友核心数据显示:在增长趋势上,2013年2月与2012年8月相比,月度浏览时长PC端下降39.7%,App端上升44.3%。2013年Q1,SNS服务季度浏览时长占社区交友服务浏览时长为45.2%,虽然优势继续保持,但下降明显。社区服务占比逐渐上升,独立SNS与微博占比略有下降。
(三)网站应用同质化问题严重。登陆国内七家主要SNS网站,可以发现其网站应用基本大同小异,例如日志、上传照片、更换心情、邀请游戏等,其同质化最严重的当属休闲娱乐类的应用。因为我国SNS的商业模式还处于初级摸索阶段,而且大多数网站同质化现象严重,故投资回报的前景难以预测,绝大多数金融机构持币观望。
三、我国社会网络服务发展的营销策略创新
线上线下
四年前273的总裁邓衍朗和他的团队基于一个简单的判断,看到二手车市场信息极为分散、点对点众多、信息量巨大而杂乱,预见到必然需要一个B2C或C2C模式的用于信息的平台。于是邓衍朗从网络切入二手车市场,建立了273。按南方人的发音,273就是“二手汽车商”之意。
2006年,273起步两年后,用邓衍朗的话说:“虽然一方面感到市场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发现利用网站短期内很难盈利”。于是273从网上平台向实体交易摸索和发展,逐步建立了连锁店,建立了呼叫中心,构成了“三网合一”模式的基础。273充分利用了网站信息量大、体系比较完整的优势,与呼叫中心共同构筑了一个信息平台,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让客户能够实现就近看车、试车、价格谈判、交易过户等整个交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交易网点。
针对网站、呼叫中心和网下连锁三者关系,邓衍朗对本刊记者表示:“网站和呼叫中心都是手段,一定要为交易服务,因为目前很实际的盈利模式就是要涉及现实交易,其他的模式还不能看出前景。”
据邓衍朗介绍,从2006年8月273进入北京后,273的服务网点发展迅速,目前在京建立了7家连锁店,在全国则形成了47家的盈利规模。根据273进行的市场调查,78%的消费者愿选择到二手车连锁机构买卖二手车。
273建立高标准直营店的计划已经在福建实施,预计10月完成第一家样板店。一系列工作将围绕直营与连锁全面展开,建好直营样板店、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建立完整的标准,其后是复制;下一步是做好一个样板市场、做好市场拓展;理顺直营店与加盟店的关系,吸纳高标准的加盟店。
邓衍朗极为看重直营和连锁店建立后的差异化,他说:“连锁店的差异化是能否树立273品牌和企业形象的关键。”他进一步解释到,“现在要考查的是企业内功,就是看你的直营店和连锁能否做好,差异化就是要研究如何做得比别人好,包括企业外在形象、品牌、服务态度、服务产品,以及经营管理技术、标准等。”
千亿蛋糕
“二手车市场容量巨大,行业前景广阔,多方面因素促使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开始提速。”邓衍朗这样判断二手车市场。来自商务部市场建设司的数据显示出二手车市场容量,2006年二手车交易量为190.59万辆,平均交易价格为3.64万元,交易额为693.75亿元,与2005年比交易量增长31.5%,平均交易价格比上年增长0.58万元,交易额增长56.6%。根据这些数据,记者推算2007年交易量将达250.63万辆(按增长31.5%计算),如果平均交易价格保持不变,则交易额是912.29亿元,市场容量接近千亿元人民币。
物业行业的从业者们正跃跃欲试,野心勃勃,有人在分拆物业谋图上市,有人在同行抱团抵抗风险,有人打破脑袋琢磨“互联网+”的红利,有人在四处出击扩张版图……不管是谁,只要抓住这个天然的巨大的存量市场,恐怕可以比风口上的猪,飞得还高。
分拆上市房企构建新平台
在今年年中的业绩集中公布期,除了营收、利润等常规业绩,各大房企不约而同地提出分拆物业平台,包括万科、保利、中海、富力、碧桂园、绿城、远洋、旭辉等房企纷纷表示,将分拆旗下物业平台并独立上市。
在分拆动作上,房企一个比一个快。早在今年7月,中海就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物业股份独立上市的申请;近期碧桂园方面也表示,物业管理公司也已纳入上市进程。据其CFO吴建斌透露,目前碧桂园物业管理业务上市工作中券商、投行、会计均已到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碧桂园物业上市的目的地直指A股。此外,远洋地产也已走在了前列,据远洋地产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主席李明透露,远洋的物业业务已经顺利完成分拆。
行业龙头万科自然也不甘人后,万科在深圳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万科总裁郁亮就明确了未来对包括物业在内的万亿级多上市平台控股集团的目标。随后,已经25岁的万科物业启用了新Logo,宣称要做国内第一个百亿级别的物业公司。万科物业创始人、管理执行董事陈之平调侃说,新Logo带有知更鸟元素,像是“翅膀硬了,要单飞”。
如今的房地产行业格局,可谓暗潮涌动。在应对行业变动和自身转型的过程中,物业管理成为了房企构建全新平台的重要环节。
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在中期业绩披露会上表示,当前不少公司都在尝试将物业管理业务证券化,旨在将公司有价值的部分业务释放出来,“这方面公司也在研究中,相信我们公司的物业管理也蕴藏了很大价值。”他介绍,富力地产全国物业管理费全年吞吐量有10亿元,其中以商业物业管理为主的珠江新城就有数亿元。
O2O社区模式谁在风口起飞?
当“互联网+”的东风吹入物业管理行业,“O2O社区”这个新鲜词汇渐成潮流,它背后显示着物业公司正在努力拓展业务盈利模式。然而,这个风口,会是物业公司的突破口吗?
公告显示,腾讯利用其互联网优势及规模、恒大利用其社区规模及物业管理服务的优势,共同建立互联网社区服务网上平台(ICS网上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订购、物流安排及产品或服务交付等O2O一站式服务。在业内人士看来,腾讯拥有最庞大的用户群数据库,恒大拥有最大的社区规模,其物业管理面积达5000万平方米,无疑是一个新兴巨头。
事实上,不独恒大看出“互联网+”给物业平台带来的红利,近期诸多房企分拆物业的行为,也是为发展社区O2O做铺垫。
“随着移动互联网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房企借助网络平台,由单纯的开发商转向社区服务提供商,期望以此打破社区规模限制的壁垒。同时,利用O2O为业务提供增值服务为自己加分,最终获得增值服务收益。”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
O2O社区,即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通过线上到线下资源的整合,完成产品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到达,其核心正是以社区生活场景为中心,构建用户与商家、上门服务提供者之间连接的平台。
据了解,走在O2O模式前列的彩生活,已经能通过互联网社区生活平台,为业主提供缴费、维修、理财、租房、电商等多方面的增值服务。这一生活平台不仅提升业主体验,彩生活也能够在挖掘业主需求和引进第三方企业时抽取一定佣金。数据显示,上半年彩生活服务集团的收益约为2.78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加70.2%。按照公司主席潘军的设想,增值服务将成为彩生活未来的第一大主业,“3年内,彩生活增值服务的营收占比将超过50%”。
四处出击“撕逼”大战在即
事实上,目前国内的物业行业仍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有约10万家物业公司,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1%。以万科物业、彩生活等为代表的行业领跑者,正在四处出击,输出服务模式,谋求行业份额的集中化。
对于万科物业而言,“翅膀硬了,要单飞”并不足以完全描述它现在的状态。今年以来,万科物业动作频频,四处出击,进攻姿态明显。据了解,过去万科物业从来不接受其他房地产项目的物业业务,但是从2015开始,万科已经放开姿态。今年6月,万科物业宣布将通过市场化道路,引入事业合伙人机制,同时鼓励通过并购与合作实现快速增长,目标是做国内第一个百亿级别的物业公司。据万科总裁郁亮透露,万科物业计划在年内上市。
此后,万科物业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合作、并购,向诸多中小物业公司抛出“橄榄枝”。7月30日,万科与首创置业联合注册成立了一家物业公司,名称为首万誉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架构为首创占比51%,万科占比49%。万科物业管理中心将全面管理首创所有新物业的基层物业服务。
和首创的合作,是万科物业今年拿下的最大一单。这意味着新物业公司将在4个月后,全面接管面积为11800万平方米的物业,其中包括总建筑面积逾800万平方米的首创物业和面积约11000万平方米的万科物业。房企物业管理分拆上市或物业管理公司上市情况表
万科的主动出击,让行业格局极速扭转,一场“撕逼”大战眼看爆发。作为万科物业的强劲对手彩生活,去年已经在港股成功上市。彩生活不同于隶属于开发商的万科物业,它是独立的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目前它也在通过加速并购、全委等方式,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就在不久前,彩生活方面宣称,到2020年要将物业管理面积扩张到10亿平方米。
与此同时,物业公司之间的合作也在加强。9月9日,花样年联合金泰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就物业管理方面展开业务合作。
蓝海难题规模与质量如何平衡
尽管前景可观,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不论O2O模式创新、还是分拆单飞谋上市,物业公司要扭转行业性亏损,并在实现资本化过程中获利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克而瑞研究分析师朱一鸣表示,单看传统业务,物业管理业务的盈利水平并不高。万科2014年物业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营业利润率为13.24%,净利润仅3.8亿元,和其庞大的房地产业务收入相比可谓九牛一毛;金地、招商等物业管理业务2014年仅带来不到1亿元的利润;碧桂园甚至亏损了0.89亿元。
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祖昱就表示,业主规模是实现物业管理资本化的基础。彩生活就是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从2013年开始疯狂扩张规模,其管理和订约顾问服务的社区数量从2013年底的615个激增到2015年6月底的1700个。万科也从原先只管理自己小区,到今年开始物业管理服务输出,实现规模效应。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房企物业市场化过程中对规模扩张和成本管控的追求,很可能对服务质量产生影响。彩生活便出现过因成本压缩带来的业主大规模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