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注册一个公众号账号的时候,需要选择经营种类,翻了半天,二手车买卖在零售业里面,恍然大悟,不管是二手车还是其它行业,大多都属于零售业,这个古老的行业,不管再过多久,只要行业没有被颠覆,其真正的核心还是低买高卖赚差价的行业。
不管再怎么包装,不管再怎么多的模式,本质还是变不了,回归到本质,还是低买高卖,二手车已经故去的日子里,信息差大,导致利润空间还很可观,这个行业投资回报率已经远远高于其它行业,但是现在信息差越来越小。
随着网络时代越来越科普,获取车子详细情况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渠道日益增多,信息差带来的价格差异也越来越小,再加上从业人员都想活下去,内卷越来越严重,消费者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很轻松的就能获取到各种价格,还可以比较不同商家的报价,再来选择最优的,直接就导致了二手车商家难以再依靠信息差赚取高额的利润。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批量差。
各种资源车,一次性拿的数量足够大,拿的越多价格就越低,拿货的数量直接导致拿到手的价格多于少,例如现在很火的凡尔赛C5X,海外C版,只要你是批量的直接拿货,9出头的价格就可以拿到手,市场上平均成交单价在9.6万左右,正常如果几台几台的拿,价格差不多在9.3.4左右,价格可能大家都知道,消费者可能也知道,我昨天去走访了一个商家,他们家模式更好玩,卖价就是拿车价,一台车2-3000服务费。
新的名词:成本差。
经营成本越高,盈利成本就越差,量起来了,成本增加了,相当于没做,现在的这个行情,昨天还在跟别人聊天,算了一下他们家,盈利的情况下平均卖3台车养一个员工,店里不算自己有6个人,那么平均每个月需要卖18台车,才能养活店里的员工,这还不算其它成本,相反,小的夫妻店场地成本一年5万左右,一个月能卖个10来台车,其实过得还挺轻松的。
门店的租金水电物业费,其实也是一笔不少的支出,二手车这个生意占比面积又大,对于一些比较有排面的场地来说,这些费用可能会占据很大的成本,很有可能一年下来就是在给房东打工,而且,现在二手车市场每天除了商家的身影,基本上看不到什么消费者。
走出去吧,走出去寻找新的营销机会,新的发展空间,去学习学习优秀的商家是怎么做的,去找找不用守在门店的经营方式,找找资源互补的机会。
很早之前认识的一个老牌商家,店里很多车子眼见就要大面积亏损,急中生智,把车子直接在闹市区租了个院子,对外租,今年经营下来,说车子现在再来卖就不怕亏了,基本上也亏不了,虽然没有很大的盈利,但是把原来100%要亏钱的车子,变成了不亏钱,也是赚了,老板跟我说先租着吧,有人要了价格合适再卖,不合适就继续租,不难看出来,虽然回钱慢,但是源源不断的在回。
前几天另外一家做新能源的,直接跟售后绑在一起,卖车不挣钱,卖售后维保包,其实后面算了一下,利润空间也还可以,只要敢想就要去试试,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100%挣钱的生意了,不让自己手上沾灰,脚上沾泥,不太可能能找到更好的机会,走出去,才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