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1。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
通过对“CNKI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
期刊论文
博士论文
硕士论文
会议论文
合计
盈利模式
622
0
95
16
733
上市公司盈利模式
3
表22000-2009年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情况
文献类型
2000
2001
8
2002
14
2
2003
33
1
36
2004
28
31
2005
47
7
57
2006
78
18
4
100
2007
23
121
2008
123
19
143
2009
128
24
153
二、国内外盈利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1.盈利模式内涵
国内学者对于盈利模式的定义,也给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周永亮(2001)7在《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一书中指出上市公司,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将人才、技术、品牌、外部资源等要素有机结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独有经营模式。栗学思(2003)8分析了企业盈利模式的概念,他指出企业盈利模式是企业在竞争中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归纳总结了企业盈利模式分析和设计的五个要素,认为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潘永涛(2004)9认为,盈利模式指的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阎峰(2006)10指出盈利模式通常是以发现行业利润区为基础,以高利润区的持久停留为目标,通过对技术、产品、销售渠道、顾客、声誉、资本、品牌等在内的资产系统配置,发展相应的经营模式。
2.盈利模式创新和策略研究
西方学术界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争论的焦点在于何种具体的盈利模式最适用。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如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JSlywotzky)和大卫J莫里森(DavidJMorrison)11出版《利润模式》(ProfitPatterns,1999)一书。书中通过分析众多知名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竞争对策,提出了30多种改变各行各业竞争态势的模式,指导企业改变经营方式形成新的盈利模式。2002年,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JSlywotzky,2002)12在《赢利艺术》(TheArtofProfitability)中提出了能够实现高额利润的23种模式。美国学者加里·哈默尔(2002)13对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了盈利模式的组成元素。他认为,盈利模式应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客户界面及价值网络四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