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大致看了一下公司的财务基本面,可以说是相当强劲。后台有朋友问左右对外界及交易所质疑公司财务处理问题怎么看。在此,左右先回复这个问题。
首先是财务造假现在的手段相当高明,几乎可以说没人能看出来,甚至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也看不出来。
关于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高增长:
公司的商业模式是BOT模式,BOT模式(建设-经营-移交)是指政府授予企业特定范围、一定期限内的独占特许经营权,许可其投资、建设、运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获得垃圾处置费及发电收入,在特许经营权期限到期时,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BOT模式下,公司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完成项目建设,并通过25~30年的特许经营获得垃圾处置费和发电收入。
从公司的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来既然有2017至2019年的高增长,那么就一定有之前几年的高投资支出。从公司的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这一栏目我们就能发现2015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金额就比2014年多出近4个亿,同比增长了369%。2016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4.767亿,稍微有所降低,而2017年开始公司加大了投资力度超过10个亿,2018及2019年都达到了12个亿。
所以说公司业绩高增长的原因是来自于2015年开始加大了规模扩张,2017年进入收获期,公司业绩同比高增长。2017年开始的加速扩张应该在2021年进入收获期,所以左右认为公司接下来几年业绩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两种:BOT、BOO
BOT模式(建设—经营—移交):是指政府授予企业特定范围、一定期限内的独占特许经营权,许可其投资、建设、运营垃圾处理项目并获得垃圾处置费及发电收入,在特许经营权期限到期时,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
BOO模式(建设—拥有—经营):是指政府授予企业特定范围内的独占特许经营权,许可其投资、建设、运营垃圾处理项目并获得垃圾处置费及发电收入,项目资产为企业所有,无需移交给政府。BOT、BOO项目公司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完成项目建设,经营周期长。项目运营的主要收入是发电收入和垃圾处理收入。
政策上环保严监管将是常态,垃圾焚烧发电以其清洁环保的特点加上是废物利用,逐渐被人们接受。城市垃圾清运量近几年复合增速接近5%,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产生量是在增加的。在垃圾处理中,焚烧处理方式正快速增长垃圾焚烧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的比例从2011年的20%增长到2017年的40%。
由于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目前垃圾处理更多的转向焚烧,根据E20研究院统计数据,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规模逐渐减小,由2008年的622吨/日座降至2016年的533吨/日座,填埋场的处理对象也从生活垃圾向焚烧残渣转变。所以无需对公司的上游原材料情况担忧。
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吨垃圾的发电量也在显著提升。
公司规模快速扩张,全国布局
2016年至2019年公司新签约项目产能分别为1500、3000、6000吨/日,不断创下新高。截止2020年半年报公司新签约磐安项目,成功中标宁都、安远、卢龙项目,完成收购浦城项目,公司报告期后完成宁都项目和卢龙项目签约,报告期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2900吨/日。合约新增规模5500吨/日,超过2019年新增产能项目的60%。新签订单的快速扩张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
公司目前在温州地区有12个垃圾焚烧发电站,投运产能为10000吨/日,在温州地区产能占比约75%。在浙江省市场产能占比为21.22%,在运项目产能占比为74%,第二是江苏为13%,江西10%。在建与筹建项目遍布全国,覆盖河北、广东、黑龙江、湖南、福建等地。公司从浙江向全国区域拓展的趋势十分明显。
掌握核心科技,有利于成本控制
公司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焚烧炉排炉、烟气净化等技术,成功应用于生活垃圾焚烧项目近20年,在线运行的各套设备质量过硬、性能优异、技术工艺成熟。2019年公司毛利率接近62%,净利率接近48%,远超同行,一体化优势明显。
公司实际盈利能力分析
公司实际盈利看扣非后净利润就可以了,还有一部分补贴计入了成本,但是左右看了一下每年计入成本的补贴并不多。公司在2015年的扣非后净利润是2.842亿,2019年是9.520亿,4年复合增长率35%,与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速基本相同,大于营业收入复合增速。
期间费用率
期间费用率是衡量企业的管理能力亦或成本控制能力,该指标主要用于和公司过往管理能力相比较,期间费用率越低公司管理能力越强,盈利能力越高。期间费用除以营业收入乘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