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管理层表示,公司预计在2025年实现销量100%增长、在2026年实现盈利。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相继发布三季度财务数据。具体来看,三家车企经营情况已出现明显分化。理想汽车(2015.HK,LI.O)仍是三家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企业,小鹏汽车(9868.HK,XPEV.N)虽然继续亏损,但亏损额同比明显收窄,只有蔚来(9866.HK,NIO.N)在亏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或许与公司对其逐步搭建的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大品牌模式有高度信心有关。
投资者对蔚来的耐心或许已剩不多,包括投资机构也对蔚来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表示了些许担忧,部分投资机构陆续下调了对蔚来的评级与目标价。三季报发布后,麦格理将港股蔚来评级下调至中性,并将目标价下调27%至38港元;将美股蔚来评级由优于大市调整至中性评级,目标价由6.60美元调整至4.80美元。此外,中银国际也将美股蔚来目标价从9美元下调至8.5美元。
7年巨亏超千亿元
蔚来的三季报可谓喜忧参半,可喜的是,第三季度公司新车交付量达到6.2万辆,同比增长11.6%,创历史新高。同时,当季整车毛利率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至13.1%,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0.7%。
在销量持续增长和毛利率提升带动下,公司三季度末现金储备达到422亿元,较上季度末的416亿元进一步提升,自由现金流实现转正,意味着公司财务稳定性和流动性都有所增强。
但这组数据背后仍隐藏着不小的隐患。首先,虽然车卖的多了,但实际上,三季度公司总收入实现186.74亿元,同比减少2.1%;单季公司净亏损达到50.6亿元,同比再次扩大11%。
据了解,所谓“组合变动”即加大对主品牌蔚来的补贴,9月公司给予主品牌0.8万元至1万元的现车折扣,通过合作伙伴购车渠道的现车补贴甚至最高达到近3万元;对展车补贴也高达3.6万元。同时,选装基金也从8月份的8000元/辆提升到了9月份的2万元/辆。
而亏损缺口的进一步扩大,则与公司各类巨额开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根据公司季度报告,其直接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后仍有20亿元的毛利,但扣除三费之后就出现了亏损。
三季度,该公司三费支出高达74.3亿元,较二季度环比增加约4.5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为33.2亿,同比增长9.2%,较上季度环比增长3.1%;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为41.1亿,较2023年同期增长13.8%,较上季度环比增长9.3%。
据蔚来方面介绍,公司三季度销管费增加主要由于第二品牌乐道L60上市与主品牌采用了不同渠道,需要加大销售人手和门店的铺设以及新车型的营销投入所致。
再看公司的毛利率水平,虽然同比有所提升,但与巅峰时期的20.3%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与理想汽车的21.5%和小鹏汽车的15.3%亦存在明显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报发布当天,蔚来还发布了史上最强季度指引。其表示,公司第四季度交付指引为7.2万辆至7.5万辆,同比增长43.9%至49.9%;四季度营收指引为196.8亿元至203.8亿元,同比增长15.0%至19.2%,两项指引均将创历史新高。同时,33亿元战略投资将在第四季度到账,公司的现金储备将进一步提升。但是,部分投资机构似乎并不完全买这份季度指引的账。根据指引,四季度公司汽车销售单价或将继续环比下滑2.8万元至24万元,低于市场预期。
蔚来近五年各季度主要费用情况
多品牌战略是“助力”还是“阻力”?
近年来,为增强核心品牌车型的竞争力,不少车企都采用了“融合”策略,例如飞凡荣威整合、领克被极氪合并。之所以如此,是为了避免车企内部品牌间内耗,以资源整合来降低成本。
但蔚来仍在“裂变”的道路上,不仅在今年5月推出第二品牌乐道,又公布将于12月21日发布第三品牌萤火虫。蔚来选择这样的策略,与其三大品牌定位和作用差异显著有关。
据介绍,主品牌蔚来定位为高端车型,覆盖整车售价30万元以上市场,毛利率目标20%;第二品牌乐道对标理想L6、L7、L8,覆盖20万元左右赛道,主打家庭实用,用以提振公司汽车销量,毛利率目标为15%;第三品牌萤火虫,覆盖10万元左右的精品小车,三个品牌客户群重叠度较低。
李斌在财报会上也坦言,“交付要到明年,客观上对订单的影响不小,因为地方补贴等部分优惠政策到今年年底,50%—60%的用户现在没法提车。对于一个20万元左右的车来讲,1—2万的补贴是非常大的一个支出。”换言之,由于产能无法满足用户在今年享受补贴进行提车的需求,可能导致部分客户群的流失。
从数据来看,上市首月(即9月),乐道L60的销量为832辆,10月为4319辆。而小鹏MONAM03自8月底上市以来,两个月交付量连续破万、小米SU7发布后的两个月交付量均在7000台以上。相较而言,乐道L60的表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