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依然存在车险价格较高、部分车型投保难等问题。行业之间加强数据共享,提升车险精准定价能力,不断拓展产品服务功能,有助于提升新能源车险经营水平,推动车险行业持续稳健发展,进一步释放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新能源汽车凭借绿色低碳、智能舒适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178.3万辆,同比增长33.3%。与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广相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保障不断完善。2021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引导保险行业将“三电”系统纳入新能源车险保障范围、保障自用充电桩损失等,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有效、有针对性的保险保障。
不少消费者表示,新能源车险保障水平提升,更好满足了车主需求。也有消费者称,新能源车险虽不断完善,却仍有烦心事——保费价格较高、涨价等增加了车辆使用成本。新能源车险供需矛盾原因何在?如何推动新能源车险精准定价、降低风险成本,提升性价比?记者进行了采访。
保费相对比较高
成本压力也较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车险综合改革政策红利释放,“降价、增保、提质”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感受。不过,“今年新能源车险保费交了8000多元,同等价位的燃油车保费大概是6000元”“主险保费涨了两成,新能源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保费也涨了不少”等,仍是一些消费者的烦心事。
这种供需矛盾原因何在?业内人士指出,较高的出险率和赔付率是新能源车险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
“新能源汽车往往使用原厂配件和高度集成模块。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以及传感器等零配件价值高,一旦损坏,维修成本可能较高;一些新能源车型一体化设计程度高,即便是局部受损,也可能面临整车维修。”北京车与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磊说,对保险公司而言,新能源汽车高昂的维修费用导致车险业务成本更高。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具有加速快、行驶安静等特点,即便是熟练的燃油车驾驶员,也往往需要一定适应期;同时,新能源汽车驾驶群体相对年轻,急加速、急刹车等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故风险。此外,新能源汽车用于网约车营运的比例较高,但不少车主按家用车投保车险,在驾车时长和里程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会造成更高的出险率。
推动风险降低
优化定价机制
如何推动新能源车险优化定价,在稳健经营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专家建议,可通过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与各方数据共享,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提升新能源车险精准定价能力。
“保险机构发展数字金融、优化定价模型十分必要,应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更好获取和分析车辆使用数据、驾驶行为数据、车辆状态等信息,以实现精准风险评估和精算定价。”张磊说,“此外,还应打通数字壁垒,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推动保险公司与车企、电池企业、售后维修企业等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为核保理赔等提供便利,优化消费者体验。”
业内人士认为,推广智能驾驶辅助技术,提升智能系统识别道路安全风险及车主不当行为的能力,能够引导车主安全驾驶,减少交通事故,进而降低出险率。此外,可通过降低维修成本、压降渠道费用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新能源车险经营成本,实现让利消费者与承保机构可持续经营之间的平衡。
“对汽车产业链而言,应持续加强研发创新,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稳定性;同时,可进一步推广标准化、通用化零部件,加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升级,提高新能源汽车社会化维修服务能力。这有利于降低车险业务成本、为消费者让利,更有利于降低车主综合用车成本、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优化渠道助力降低成本。“新能源车企经销模式与传统车企不同,通过构建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平台,用户订车、交付、金融服务等全部实现数字化。车险作为其中重要一环,自然嵌入车企数字化系统中,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投保、续保、理赔服务。”张磊说,未来,新能源车险销售场景有望嵌入车机屏幕,便于车主自行完成首次投保、后期续保等,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渠道成本。
增强服务功能
挖掘市场潜力
去年国庆假期,重庆新能源车主王康宁驾车出游,途中遇到剐蹭,大灯损坏,需要送修。“本以为自驾游‘泡汤’了,没想到此前购买的车险新能源车主服务包派上了用场。我不仅享受到全流程送修车服务,还收到车企送来的同类型代步车。”王康宁说。
王康宁的经历,是新能源车险增强服务功能的缩影。近年来,新能源车企愈加重视售后服务和消费者用车体验,保险机构则依托丰富的网点、专业的风险管理与保障能力等优势,与车企加强合作,推出汽车保养、漆面维修及临时代步车等附加服务。
“保险公司要更深入地了解客户实际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定价机制,加快新能源车险产品和服务升级,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解决新能源车投保痛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高云说。
王向楠说,更全面高效地承保新能源汽车风险、满足车主需求,在增强消费者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同时,也有利于为保险行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高质量金融服务还将助力进一步挖掘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