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比亚迪的基石投资者,李录也在坚定地减持比亚迪H股,2020年底,李录持股比亚迪数量最高峰,达到7538.72万股,持股占比2.76%,占H股比重8.24%。
①2021年7月8日,李录减持比亚迪H股714.4万股,套现逾16.26亿港元;
②2021年7月9日,李录再度减持362.75万股,套现8.13亿港元;
③2021年11月8日,李录再度减持831.95万股,套现25.43亿港元。
减持后李录H股持股已经低于5%。
为何在比亚迪冲击业绩顶峰的阶段,投资市场的老狐狸们选择了退出?分析下来大致因为以下九大原因。
1、在蓝海市场收获超额利润,不代表在红海市场里也能
比亚迪吃肉别人喝汤的这种好事情,其实持续不了太久。接下来,各大汽车厂商、甚至场外资本抄作业将会开始。
比亚迪先人一步得到的大蛋糕,不可能一直独食下去,市场份额会逐步被大家分食,利润水平将被平均化。
比亚迪的对手并不那么简单,销售上一次平推就完事了,都是韧性很强的汽车制造商。
3、所谓的新能源车从电池技术上来讲并无创新,用来用去还是老的锂电技术
也就是:到目前为止新能源车始终无法突破锂电能量密度的局限性。
而续航里程相近的锂电池,不管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重量不会低于500公斤。
4、充电技术虽然不断在进步,但充电像油车这样便捷的,还没出现
像加燃油一样的闪充,至今技术上没出现,所以长距离自驾旅行,明显的,还是油车来得方便。
5、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2022年底终止前的狂欢
对行业平稳发展来说,过度依赖补贴不是好事情。
所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的第二大点明确提出: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所以今年的销量,有透支后几年销量的嫌疑。
6、开着开着,对小毛病就开始有体验了
就说秦吧,内饰塑料感偏强,跑高速风噪偏大,扭力梁悬挂偏硬,背部支撑偏弱,还有呢就是很多国产车的通病――用久了,异响多。
中国企业冲销量的时候,不会去考虑细枝末节的,等用户用久了,体验到了,产品也迭代了,但作品的完成度始终差一口气,不信的,可以去买辆来体验一下,这就是通病。
7、利润率冲顶的阶段并非其成长性最好的阶段
拿基石投资者李录对比亚迪的投资来说,其持仓总成本不超过12亿港元,粗略计算其盈利幅度大概在17倍左右。吃鱼吃中段,他已经把最肥美的那段给吃掉了。
8、销售的火爆,也把比亚迪推到了风口浪尖
曾经看不起,现在等不起,这是一些赶在补贴退出前,购置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准用户的心态,但随着市占率越来越高,比亚迪产品安全问题的质疑开始爆发了。
坐飞机含锂电的产品是不能被托运的,原因是有极小的概率碰撞后会自燃,但货舱一般不会安排乘务员值守。
动力锂电池自燃是其中比较要命的安全问题,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据称不容易爆燃,但事实上还是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友商当然也很情愿把这些案例记录下来并告诉潜在消费者。
多重叠加,即便比亚迪花钱“引导”消费者也是疲于应付。
9、拳头,要先收回来再打出去,才有力量
2021年,马斯克、贝索斯、巴菲特纷纷抛售资产,老狐狸们一定是嗅到什么味道了,2022年已走过大半,感觉他们的预判基本正确。
无论是对美国、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对欧洲,都是适用的。
持有大量现金等待估值回落,就是把拳头收回来的动作。而很显然,当前市场对比亚迪的估值,不能算低。
综上,巴菲特这辈子身经百战,自然比一般人,更知道月盈则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