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8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日子里,汽车产业的改革开放路子该怎么走,正面临着一个十字路口的决择。可以不可以和外国汽车公司搞合资?可以不可以引进外国的汽车技术?都面临着种种不同的看法,以至于争议。那时正像一条船驶入风浪激荡的大海,在飘摇、彷徨之中,一次又一次的遭遇着陈归思维和习惯势力的冲击。
李岚清同志在他“突围”一书中,关于“合资经营”问题时说:“当时搞合资经营一是不懂,二是不敢,似乎仍属于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的一个‘禁区’。”什么合资经营呢?英语的词汇叫“Jointventure”。当时参加与我们谈判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墨菲说:Joint是共同或共担,venture是风险,合资经营就是大家出钱办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就是风险要共担的意思。这么说法引起一场不小的争议,有人说,这不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外国人“结婚”了吗?大家成了“一家人”,这是走资本主义路子?还是走社会主义的路子呢?这是一种“洋奴哲学”,“卖国主义”的做法。正当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刻,有关部委将这个问题请示了邓小平同志。
1978年11月9日,邓小平同志对汽车该不该进行合资经营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批示:“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嘛。”那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未开,就对汽车的合资经营问题就作出了表态,那是十分不容易的。正是邓小平对合资经营问题一锤定音,落地了,于是像上海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经营项目批准了,一批轿车也包括重型汽车合资项目都诞生了,促使中国汽车产业过去只生产卡车,而走向轿车规模化发展的新年代,汽车工业从“小学生”,当上了“大学生”。
随着汽车等领域合资经营事业的发展,于是一部“外资法”也顺势而生。那时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饶斌就汽车合资问题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联系,大家都高度重视,就一起组织拟定合资企业法规问题并向中央报告。在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搞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要有法,要按法办事,不能少数人说了算,要抓紧作好经济立法工作。”这样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合资经营企业法》,于1979年1月1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获得通过了,应该说这是改革开放,对外创业立法首次重大创举。在这个法中还对外商投资比例作了上限与下限的规定,即外商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1%。而下限不得低于25%。至今我们汽车合资企业50:50股比规定已成为一种惯例延续下来,这应该说早有法定的依据。
在1978年中国当时只生产16.7万辆汽车,其中轿车车0.264万辆,现在我们每年生产2000多万辆,位居世界第一;当时汽车保有量才152万辆,2013年我们达到1.36亿辆,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在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们汽车产业取得令人信服的辉煌成就,这一切是和汽车人学习和贯彻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分不开的,有着密切关系的。
科技也是汽车产业的第一生产力
归根到底,汽车产业生产力发展,要按邓小平“三个有利”核心价值观来衡量。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现代化生产力要符合三个标准,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再进一步归纳就是达到“以人为本”水平,作为汽车产业发展事业最高的价值观,我们汽车人一定按照这一重要理念,以创新驱动为中心,抓住掌握核心科技这一重大环节,构建和谐、凝聚、引导、智慧、低碳、安全、永续的汽车文明社会和宏伟的自立的现代化汽车大业,努力实现美好的“汽车梦”进行艰辛不懈的奋斗。
以法建业,创建为汽车产业自主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和邓小平早在1978年指出:“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邓小平想法和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纲领是相一致的,吻合的,有着共同的法治理念,目标都是要明确在法治的轨道上,加快推动改革开放工作的进展,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在新视角下,推动法治工作,更好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推进实施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和以法治体系结合,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以法治车,这主要是要设置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产业发展中、长期战略方案、规则,但现在还没有做出来,我们希望国家尽早搞出一个汽车战略规划,一种有效、可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顶层设计,使大家明确总体战略目标,建设起良好的汽车创新发展机制和制度,构建透明,高效,可靠,统一的政策和法规平台,能像韩国那样,在法治基础上,加强国家对汽车工业的引导和扶持,重点是提升自主品牌汽车,自主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系统、完善有效的建设,而不仅仅是补贴,地方保护,各自为政的重复,分散,同质、无序的干,核心技术上不去,强国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能得到有效改进。
以法强车。强就是建设汽车强国。我们现在,也就是今年可能是第六个年头成为世界最大的产,销国家,但还不是强国,如果我们能在新能源汽车上,特别是电动汽车,成为世界最大的,自主的产销国家,那么说是建成汽车强国就非确切。最近习近平主席在视察上海汽车集团时说:“汽车行业市场很大、技术含量和和精细化管理程度很高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必经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习主席用市场、技术、管理,政策搞好汽车行业提高到先机的高度,和我们重温邓小平对建设强国一些讲话,感到领导人相互之间有着许许多多默然契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