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高速增长。据机动车上险数据统计,包含农村地区在内的四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车主销乘用车市场销量占比由2019年前的不足20%增长到2022年的32%,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初步显现。新能源货车产品也逐步丰富,2022年农村地区市场销量达到7万辆,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特别是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但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保有量相对较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实用车型供给不足、销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
农民用车兼顾代步和农用、拉货等特殊需求,要求新能源汽车不仅具有出行功能,也要有生产功能,商用车由此成为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市场推广应用的重要细分领域。《意见》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通过差异化策略优化配置,开发更多经济实用的车型,特别是新能源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产品,从而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提出加快公共领域应用推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公交、道路客运、出租汽车、执法、环卫、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支持力度。
“自2020年7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连续3年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下沉,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介绍,三年来,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走过10个省(市),发布了6批下乡车型目录、近200款新车,下乡车型销量超400万辆。
紧抓关键环节做好配套设施和售后服务
“相比燃油车,选择新能源汽车,一年下来能在油耗上省下不少钱。不过我家住在农村,没有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好不容易跑到市区找到充电站,有时位置已经满了。”家住河南周口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当下使用新能源汽车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兜兜转转地寻找充电桩。
当前,充电设施不足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大制约,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此外,续航里程长短、安全与否、建桩费用、售后服务等成为农村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考虑较多的问题。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介绍,目前我国县级以下公共充电桩总数仅占全国总数的9.45%,数量较少。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将农村地区充电网络的建设列为重点内容。《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在适宜使用电动汽车的农村地区有效覆盖,积极推动在县级城市城区建设公共直流快充站。结合乡村级充电网络建设和输配电网发展,加快在大型村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规划布局充电网络。
“新能源汽车下乡,服务要跟上。”途虎养车参与了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负责售后服务,其西南公共事务总监赵丁表示,2022年6月,途虎就发布了“千县发展计划”,实施“去西部、去县城”的业务布局。目前,途虎养车已在县域市场新开1200多家工场店,助力解决县乡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