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谈论汽车时,经常会听到一些诸如车长、轴距、前悬长度等一些较为常见的带有一定专业性的技术名词。有些名词很好理解,如车长车高等,而有些则较为难以理解,如车轮前束、主销内倾角等。现在就对一些常见的汽车专业名词进行一下简单介绍。
1、长、宽、高
顾名思义,所谓的长宽高就是一部汽车的外型尺寸,通常使用的单位是毫米(mm),具体的测量方法是这样的:车身长度定义为:汽车长度方向两个极端点间的距离,即从车前保险杆最凸出的位置量起,到车后保险杆最凸出的位置,这两点间的距离。车身宽度定义为:汽车宽度方向两个极端点间的距离,也就是车身左、右最凸出位置之间的距离。根据业界通用的规则,车身宽度是不包含左、右后视镜伸出的宽度,即后视镜折叠后的宽度的。车身高度定义为:从地面算起,到汽车最高点的距离。而所谓最高点,也就是车身顶部最高的位置,但不包括车顶天线的长度。
2、轴距
简单地说,汽车的轴距是同侧相邻前后两个车轮的中心点间的距离,即:从前轮中心点到后轮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前轮轴与后轮轴之间的距离,简称轴距,单位为毫米(mm)。
在车身长度一定的情况下,轴距越大,内部空间也就越大
在车长一定的情况下,轴距是影响汽车纵向乘坐空间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占绝大多数的2厢和3厢乘用车的乘员座位都是布置在前后轴之间的。长轴距使乘员的纵向空间增大,将大大增加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脚部空间。虽然轴距并非决定车内空间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根本因素。因为虽然可以通过某些设计对内部空间狭小的问题加以弥补,但效果很有限。
轴距越长,轿车的内部乘员乘坐空间越大,舒适性也越好,图为轴距达到3827mm的迈巴赫62车型
同时,轴距的长短对轿车的舒适性、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很大。一般而言,轿车级别越高轴距越长。轴距越大,车厢长度越大,乘员乘坐的座位空间也越宽敞,抗俯仰和横摆性能越好,直路巡航稳定性越好。
轴距过大会严重影响通过性和转向性能,图为Jeep的牧马人车型,其轴距仅有2424mm
缺点是轴距越长,汽车的转向灵活性下降、转弯半径增大,汽车的机动性也越差。同时整车的通过性也变差。因此汽车设计时必须在稳定性和灵活性之间必须作出取舍,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注重操控性的跑车和注重越野通过性的SUV一般都采用较短轴距的原因。
为避免轴距过长对汽车行驶产生太大影响,BMW7系采用了后轮转向技术
而在普通轿车车型上,对操控性和通过性要求低于乘坐舒适性,其轴距是越大越好。同时为避免轴距加大后对整车行驶造成太大影响,在高档长轴距的轿车上都装备有高科技装置以弥补其缺陷,如四轮转向系统、可升降底盘高度系统等等。
3、轮距
轮距是车轮在车辆支承平面(一般就是地面)上留下的轨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如果车轴的两端是双车轮时,轮距是双车轮两个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
轮距分前轮距和后轮距,前后轮距不一定相同
汽车的轮距有前轮距和后轮距之分,前轮距是前面两个轮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后轮距是后面两个轮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有所差别。
较宽的轮距对操控性和横向稳定性好,也会增大车身内部的横向空间
轮距对汽车的总宽、总重、横向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影响。一般说来,轮距越大,对操纵平稳性越有利,横向稳定性越好同时对车身造型和车厢的宽敞程度也有利。
轮距太大也会造成车身更宽,一方面加大了车身重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转向力变大,出于此种原因,微型车一般比较窄
轮距太宽也有其缺点,轮距越宽,其转向力越大,这对于某些没有方向助力的车型来说,会造成其方向盘很“重”,影响驾驶舒适性。
4、前悬和后悬
前悬是前轮中心与车前端的水平距离。后悬是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前悬的长度应足以固定和安装发动机、散热器、转向器等。前后悬也不宜过长,否则汽车的接近角和离去角过小,上下坡时容易发生触头现象,影响汽车的通过性。
整车长度=前悬+轴距+后悬
前后悬的长度不仅对于汽车通过性有影响,同时对于汽车安全性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因为前后悬的长度决定了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吸能空间的大小。前后悬越长汽车吸能空间也就越大,汽车安全性也就越高;反之,前后悬越短,吸能空间越小,车身安全性越差。
前后悬的长度对汽车安全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现代汽车设计时为保证良好的内部空间,会采用较短前后悬的设计
虽然前后悬对于车身安全性有很大影响,但其长度也不能随便加大。除了通过性会影响其整车长度外,车内乘坐的纵向空间也限制了其长度。从图上看,整车的长度是前悬长度、轴距和后悬长度三者的和,在车身一定的情况下,前后悬越长则意味着轴距越短,其内部纵向空间也就越小。
5、最小离地间距
最小离地间隙是指:汽车在满载(允许最大荷载质量)的情况下,底盘最低点距离地面的距离。最小离地间隙是影响汽车无碰撞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地面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汽车离地间隙是指车底最低点到地面的距离
最小离地间隙越大,车辆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强,但重心偏高,降低了稳定性;反之,最小离地间隙越小,车辆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弱,但重心低,稳定性相对较高。
跑车的离地间隙低,车身稳定性更高,图为柯尼塞格Agera跑车
越野车出于通过性的考虑,其离地间隙一般要比普通轿车高很多
一款车的最小离地间隙的设定要根据不同车型、不同路况综合考虑。对于以舒适性和操控性为首要目标的普通轿车和跑车,其离地间隙可以适当降低;而对于强调越野性能的SUV车型,其离地间隙要大一些。
6、接近角
接近角(APPROACHANGLE)是指在汽车满载静止时,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切线与地面的夹角。即水平面与切于前轮轮胎外缘(静载)的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通常单位为度,前轴前面任何固定在车辆上的刚性部件不得在此平面的下方。
接近角主要是受到前悬和汽车前保险杆的限制
从接近角的定义可以看出,影响接近角大小的有两个因素:前悬长度和汽车前端最低点的高度。在相同条件下,前悬越长、汽车前端最低点高度越小,其接近角越小,汽车通过性也就越差。
普通轿车出于安全和造型的原因,其接近角一般都不大
越野车为保证良好的通过性,其接近角一般都很大
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强调通过性的越野车而言,其一般都会采用短前悬和提高汽车前端最低点的高度的办法来提高接近角。而普通轿车出于造型和安全的角度,一般不会对此过分强调。
7、离去角
离去角是指汽车满载静止时,自车身后端突出点向后车轮引切线与路面之间的夹角,即是水平面与切于车辆最后车轮轮胎外缘(静载)的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通常单位为度。位于最后车轮后面的任何固定在车辆上的刚性部件不得在此平面的下方。它表征了汽车离开障碍物(如小丘、沟洼地等)时,不发生碰撞的能力。离去角越大,则汽车的通过性越好。
离去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汽车下坡时防止车身后部底盘被坡道刮蹭
相对于接近角用在爬坡时,离去角则是适用在下坡时。车辆一路下坡,当前轮已经行驶到平地上,后轮还在坡道上时,后保险杠会不会卡在坡道上,关键就在于离去角。离去角越大,车辆就可以由越陡的坡道上下来,而不用担心后保险杠卡住动弹不得。
和接近角一样,出于对造型以及安全性的需要,普通轿车的离去角一般都很小
和接近角一样,影响离去角大小的有两个因素:后悬长度和汽车后端最低点的高度。在相同条件下,后悬越长、汽车后端最低点高度越小,其离去角越小,汽车通过性也就越差。
SUV车型一般采用短后悬、高离地间隙的设计,其离去角普遍较大
和接近角一样,注重通过性的SUV等车型的离去角都比较大,而对于造型和稳定性要求更高的普通轿车和跑车,其离去角一般比较小。
8、通过角
通过角包括纵向通过角和横向通过角。通过角是衡量一款SUV基本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根据方向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纵向通过角和横向通过角。
纵向通过角决定了一款越野车的纵向通过能力
纵向通过角,是指在汽车满载、静止时,在汽车侧视图上分别通过前、后车轮外缘做切线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所形成的最小锐角。它表征汽车可无碰撞地通过小丘、拱桥等障碍物的轮廓尺寸。纵向通过角越大,汽车的通过性越好。离地间隙越小、轴距越大,其通过角也就越小,通过性自然就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越野型SUV的轴距不大而离地间隙却很大的原因。
横向通过角决定了车辆横向通过能力的大小
和纵向通过角相对应的是横向通过角。横向通过角是指车辆满载、静止时,在汽车正视图上分别通过左右车轮做切线交于车体下部最低点部位所形成的最小锐角。横向通过角决定了其通过拱形路面的能力,也和纵向通过角一样,决定了一款车的通过性能。和纵向通过角相似,轮距越大、离地间隙越小,其横向通过角越小。
9、最大爬坡度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是指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用第一档克服的最大坡度,它表征汽车的爬坡能力。爬坡度的大小一般用百分比坡度来衡量,如100%或60%等。
汽车的爬坡能力一般用百分比坡度表示,图为100%的坡度,其坡面和水平面的夹角实际为45°,而非100°
百分比坡度也就是坡度起止点的高度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正切值)的百分数,而不是坡面和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两者的关系是:百分比坡度=tanθ×100%,其中θ是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如100%坡度的坡面,其坡面和水平面的夹角是45°,而非100°。
各个百分比坡度和实际坡面度数的关系
对于经常在城市和良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大爬坡度在10°左右即可。对于载货汽车,有时需要在坏路上行驶,最大爬坡度应在30%即16.5°左右。而越野汽车要在无路地带行驶,最大爬坡度应达30°以上。
越野车的爬坡度很大,一般都超过57%
而最大爬坡度对于SUV和越野车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业界通常认为只有最大爬坡度不小于57.73%的汽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越野车。
追求越野能力的越野车其发动机追求的是扭矩而非最大功率
影响最大爬坡度的有三个因素:其一是汽车的动力性能,这也是影响爬坡度最根本的因素。汽车在爬坡的过程中要克服自身重力沿坡度方向的一个分力,这就要求汽车要有足够大的扭矩,这也是很多越野车的发动机更强调大扭矩而非大功率、变速箱更强调大传动比的最主要原因。
轮胎的抓地力对爬坡也有很关键的影响
其二是汽车轮胎的抓地能力。在爬坡时,即使汽车发动机扭矩足够,但轮胎抓地力不足,轮胎便会打滑,扭矩再大也发挥不出来,所以越野车一般采用花纹比较深的抓地力大的轮胎。
接近角和离去角也会影响爬坡度,较小的角度很容易造成车辆托底,驱动轮失去驱动力
其三,汽车的前进角和离去角也是制约最大爬坡度的重要因素,如果汽车接近和离去角偏小,车辆在爬坡的时候,前保险杠将比前车轮先接触地面,此时将产生前轮悬空和前保险杠损坏的后果;而在车辆下坡的时候,后保险杠将比后车轮先接触地面,此时将产生后轮悬空和后保险杠损坏的后果。
10、最大涉水深度
影响汽车最大涉水深度的因素主要有发动机的进排气高度、车辆本身的密封性。普通轿车因为不强调越野性能,其底盘低。发动机的进排气位置都比较偏低,涉水深度都很小。
偏向越野的车型涉水深度都比较大,图为路虎发现4,其涉水深度可以达到700mm
发动机进排气高度对汽车涉水影响很大,图中的车辆为提高涉水深度而改装了进排气系统
而越野车则一般都要求有较深的涉水深度,为此,越野车的进排气高度一般都比较高,某些车型为提高涉水深度,还加装竖式进排气管。
转弯半径是指外转向轮的轨迹圆半径,它是指汽车的外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一般就是地面)上的轨迹圆半径,即汽车前轮处于最大转角状态行驶时,汽车前轴离转向中心最远车轮胎面中心在地面上形成的轨迹圆直径,通常单位为米(m)。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将车辆方向盘向某个方向打满,驾驶车辆转一个圈,这个圈的直径就是车辆的最小转弯直径。转弯直径是表明汽车转弯性能灵活与否一个重要参数,是汽车能够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开不可越过障碍物的能力的表现。
最小转弯半径直接影响汽车的机动性
转弯半径直接影响汽车的机动性。转弯半径越小,汽车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开不可越过的障碍物的能力就越强,就越灵活。对于普通轿车,较小的转弯半径,让汽车在泊车、转弯以及高速便道时候更为灵活;而对于偏向越野的车型而言,较小的转弯半径可以大大提高其在狭窄地带的灵活性和通过性。
较小车身尺寸和轴距的车型转为半径较小,在城市中使用更方便
JeepHurricane概念车采用四轮转向系统,可以实现原地转弯,即转为半径为零
采用后轮随动转向功能也可大大减少转弯半径
转弯半径与汽车的轴距、轮距及转向轮的极限转角直接有关。轴距、轮距越大,转弯半径也越大;转向轮的极限转角越大,转弯半径就越小。为减小转弯半径,四轮转向、后轮随动转向等技术相继出现。
12、行李箱容积
行李箱也叫后备箱,行李箱容积的大小衡量一款车携带行李或其他备用物品多少的能力,一般是指后排座椅不放倒的情况下行李箱的容积,单位通常为升(L)。
行李箱容积一般是指后排座椅不放倒的行李箱的容积
对于发动机后置的车型而言,其行李箱一般在汽车的前部
一般行李箱都位于车的尾部,只是个别车型如发动机后置的车型,其行李箱会在车头的位置。
13、油箱容积
油箱容积是指一辆车能够携带燃油的体积,通常单位为升(L)。一般油箱容积与该车的油耗有直接的关系,一般一辆车一箱油都能行驶500公里以上,比如百公里10升的车,油箱容积都在60升左右!每个车型的油箱容积是不同的,同类车型不同品牌的车油箱容积也不相同,这个是有各生产厂家决定的。
汽车油箱的容积和汽车油耗有着一定的联系
油箱实际容量一般都大于标称容量,根据燃油安全特性,国家规定汽车燃油箱标称容量是额定容量的95%,所以加满油时可比标称容量多5%的油量。
14、轴荷分配
轴荷分配(DistributionofAxleLoad)是指汽车的质量分配到前后轴上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比表示,它分为空载和满载两组数据。它分为空载和满载两组数据。轴荷分配在汽车定型后就已经确定。
宝马3系采用前置后驱的形式,轴荷分配达到了50:50的理想比例
汽车的轴荷分配的理想数值是50:50,这个轴荷分配比例有利于轮胎的均匀磨损,保证汽车拥有较好的过弯特性和行驶稳定性。如宝马最引以为豪的就是50:50的前后配重比。
轴荷分配对轮胎寿命和汽车的使用性能有影响。在汽车总布置设计时,轴荷分配应考虑这些问题:从各轮胎磨损均匀和寿命相近考虑,各个车轮的载荷应相差不大;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动力性和通过性,驱动桥应有足够大的载荷,而从动轴载荷可以适当减少;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转向轴的载荷不应过小。因此可以得出作为很重要的载荷分配参数,各使用性能对其要求是相互矛盾的,这要求设计时应根据对整车的性能要求、使用条件等,合理的选取轴荷分配。
后置后驱的车型,因其后部较重,很难做到50:50的理想轴荷分配比例
前置后驱(FR)车型因发动机和驱动装置分别位于汽车前部和后部,更容易做到50:50的轴荷分配。前置前驱(FF)的轿车,由于发动机和驱动装置都在前部,前重后轻,前轴轴荷很难做到50:50,一般都在55%以上,以保证上坡时有足够的驱动力。而后置后驱(RR)的轿车则和前置前驱车型相反,前轻后重,也很难做到50:50的轴荷分配。满载时后轴轴荷不应超过59%,以免轮胎超载和上坡向后倾翻。
不论是前置前驱还是后置后驱,转向桥的轴荷不能太小,否则会影响转向性能
但不论轴荷分配比如何,转向轴的轴荷不能太小,否则会造成转向困难。按我国规定,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不论空载、满载,其转向轴的轴荷不得小于30%,以保证转向轮具有足够的附着重量,使汽车保持转向的稳定性。
15、风阻系数
空气阻力是汽车行驶时所遇到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外力。空气阻力系数,又称风阻系数,是计算汽车空气阻力的一个重要系数。它是通过风洞实验和下滑实验所确定的一个数学参数,用它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行驶时的空气阻力。风阻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汽车的外形。风阻系数愈大,则空气阻力愈大。现代汽车的风阻系数一般在0.25-0.5之间。而雨滴的风阻系数最小,在0.05左右。
风阻系数可以通过风洞测得。当车辆在风洞中测试时,借由风速来模拟汽车行驶时的车速,再以测试仪器来测知这辆车需花多少力量来抵挡这风速,使这车不至于被风吹得后退。在测得所需之力后,再扣除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剩下的就是风阻了,然后再以空气动力学的公式就可算出所谓的风阻系数。
风阻系数=正面风阻力×2÷(空气密度x车头正面投影面积x车速平方)。
风阻系数一般是在风洞中测试出来的,图中的车辆正在进行测试
风阻是车辆行驶时来自空气的阻力,根据产生的原因,空气阻力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是气流撞击车辆正面所产生的阻力,就像拿一块木板顶风而行,所受到的阻力几乎都是气流撞击所产生的阻力。
第二是摩擦阻力,空气与划过车身一样会产生摩擦力,然而以一般车辆能行驶的最快速度来说,摩擦阻力小到几乎可以忽略。
跑车处于对速度的追求,造型采用风阻极小的流线型设计,并尽量减少迎风面积
为尽可能减小风阻,大众的XL1将轮毂都封闭起来,尽量减少和空气的摩擦
风阻对汽车性能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当车辆高速行驶的时候,有关研究表明,在时速200km/h以上时,空气阻力几乎占所有行车阻力的85%。为减小风阻,现在的汽车都采用流线型的车身造型,减少外漏部件的迎风面积,并努力减少车身后方的真空区域。现在的轿车风阻系数一般在0.3左右,性较好的跑车等,其风阻系数可达到0.25左右,而一些赛车甚至可达到0.15左右。
法拉利LaFerrari
17、汽车最高速度
最高车速(km/h)是指在无风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行驶速度。按我国的规定,以1.6公里长的试验路段的最后500米作为最高车速的测试区,共往返四次,取平均值。
正在和超音速战斗机比加速成绩的兰博基尼reventon跑车
最高车速不同于理论最高车速(指发动机在最佳状态所发挥的最佳成绩,仅限于理论)。
采用劳斯莱斯喷气发动机的BLOODHOUND(寻血猎犬)汽车,最高车速达1610km/h
最高车速是一些跑出特别是超级跑车所追求的一个重要参数之一,其最高车速的记录也不断被打破,英国工程师研制出一辆超音速汽车,采用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车速达到1000英里(1610公里)/小时的速度!
量产车中跑的最快的SSCUltimateAero的最高车速达到437km/h
而对于量产车而言,虽然最高车速达不到如此高,但现在也已经突破400km/h的大关,达到了437km/h。而对于普通轿车而言,对最高车速并不是特别看重,比如德国的普通轿车都限速在250km/h之下、
18、整备质量
汽车的整备质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辆汽车的自重。它的定义是指汽车的干质量加上冷却液和燃料(不少于油箱容量的90%)及备用车轮和随车附件的总质量。干质量就是指仅装备有车身、全部电气设备和车辆正常行驶所需要的完整车辆的质量。
整备质量对整车油耗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日系车的整备质量普遍偏小
其实通俗地说整备质量就是汽车在正常条件下准备行驶时,尚未载人(包括驾驶员)、载物时的空车质量。汽车的整备质量还是影响汽车油耗的一个重要参数。因为车辆的耗油量与整备质量有成正比关系的,即整备质量越大的汽车越耗油。
整备质量太小,高速时易发飘,未解决才问题,很多跑车采用了可以产生下压力的尾翼
当然,汽车的整备质量也不是小就好大就不好,大也有大的好处,整备质量大的汽车车稳定性好,特别是急转弯和急刹车的时候,优势很明显。所以,我们在选购自己理想的爱车时,要综合评价汽车的性能的话,汽车的整备质量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参数。
19、最大总质量(kg)
汽车总质量(G)就是汽车的满载总质量,也称总重量,是指汽车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包括驾驶员)、货时的重量。不同的车型,总质量的计算方式也不同。
对于轿车而言,汽车总质量是汽车整备质量和乘员以及行李重量之和
对于轿车,汽车总质量=整备质量+驾驶员及乘员质量+行李质量
对于客车,汽车总质量=整备质量+驾驶员及乘员质量+行李质量+附件质量
对于货车,汽车总质量=整备质量+驾驶员及助手质量+行李质量
20、最大装载质量(kg)
汽车最大装载质量实际就等于汽车最大质量减去整备质量。汽车的最大装载质量是汽车的基本使用参数之一。它关系到汽车的运输效率、运输成本、使用方便性、产品系列化和生产装备等诸多方面。
21、油耗
油耗俗称汽车在行驶完100公里的耗油量。汽车的经济性指标主要由耗油量来表示,是汽车使用性能中重要的性能。尤其我国要实施燃油税,汽车的耗油量参数就有特别的意义。耗油量参数是指汽车行驶百公里消耗的燃油量(以“升”「L」为计量单位)。在我国这些指标是汽车制造厂根据国家规定的试验标准,通过样车测试得出来的。它包括等速油耗和循环油耗。
油耗对汽车的重要指标,是用车中费用最高的一项
等速油耗(Constant-SpeedFuelEconomy):等速油耗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作等速行驶时的燃油经济性指标。由于等速行驶是汽车在公路上运行的一种基本工况,加上这种油耗容易测定,所以得到广泛采用。如法国和德国就把90Km/h和120Km/h的等速油耗作为燃油经济性的主要评价指标。我国也采用这一指标。国产汽车说明书上标明的百公里油耗,一般都是等速油耗。不过,由于汽车在实际行驶中经常出现加速、减速、制动和发动机怠速等多种工作情况,因此等速油耗往往偏低,与实际油耗有较大差别。特别对经常在城市中作短途行驶的汽车,差别就更大。
公布的汽车综合油耗一般比实际值要小
22、簧载质量与非簧载质量
簧载质量也叫簧上质量,是指由弹性元件(包括弹簧和减振筒)所承载的质量,车身中主要包括底盘骨架及其他所有弹性部件所承载的质量。而自悬架摆臂或者弹性元件向车轮端延伸的部件,均归属于“非簧载质量”,也叫簧下质量。简单来说,能和车轮一起跳动的部件属于“非簧载质量”,而只能和车身保持相对静止的部件属于“簧载质量”。例如,对于非独立悬架的汽车来说,由于后桥会随着车轮的跳动而倾斜,所以应当属于“非簧载质量”。
独立悬架的簧下质量要小于非独立悬架,故其舒适性和操控性更好
汽车的悬架安装在汽车的车身和行走机构(车轮、车桥)之间,它能起到支撑车身减少振动的作用,如果从悬架的弹性元件(弹簧、减振器)往两头看,它往上承载着的是整个的汽车车身和一部分的底盘部件,往下则是将另一部分底盘部件(包括车轮、轮毂、部分车桥及悬架部件等等)压向地面,上面这部分质量就是簧上质量或者簧载质量,而下面这部分就是簧下质量或者非簧载质量。
弹性元件将簧上质量(大球)和簧下质量(小球)连接起来
试想一下,这个结构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弹簧两头分别连着一个大球(簧上质量)和小球(簧下质量),如果大球比小球重很多,小球的振动对大球造成的影响就很轻微,反之,小球要是越重,振动给大球带来的影响就越明显,这就是所谓的动量守恒定律。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让车身能尽量保持稳定,簧下质量必然要尽量减小。此外,处于对操控性的要求,簧下部件对路面状况的变化一定要反应灵敏,而较小的簧下质量也可以让车轮上下跳动更轻便更活跃,从而提高悬架的响应灵敏度以改善汽车的橾控性。举一个可能不太贴切的例子,簧下质量有点像是我们的鞋子,如果鞋子太重,运动起来肯定不够轻便。所以,在簧上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减小簧下质量。
采用镂空结构以及更轻的铝合金材料,主要是降低簧下质量,提高操控性和舒适性
从结构上来看,独立悬架的簧下质量就比非独立悬架轻,所以它的操控稳定性更好,而轻量化的铝合金轮圈以及铝合金悬架元件(拉杆、摇臂等)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主要也是因为它们能有效减少簧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