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双十一狂欢于11月3日拉下帷幕。
今年各大平台、品牌战绩愈发喜人,据天猫数据统计,有超过2600个品牌,仅开售后第一个小时的成交额就比去年第一天全天的成交额都多。
同时,来自ECdataway的数据显示,在第一轮预售中,美妆护理行业以41.1%的相对规模占比排名第一,服饰鞋包行业以31.5%的预售转化额同比增速领跑其他行业。两个头部行业背后,“她经济”的力量依然坚挺。
自2007年经济学家史清琪女士提出“她经济”概念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迭代,“她经济”在消费者和品牌的互动中生产出更深更广的价值内涵。以近10年来的新女性品牌发展来看,“女性力量”正在全方位改写着传统品牌的产品模式和运营路径,开辟出一条“女性视角”的市场路线。
天猫在2020年“三八节”前夕发布《「她力量」报告》,指出天猫80%的头部新品牌都与女性消费有关,新品牌易感人群(一年购买12次以上新品牌的消费者)中70%为女性,约为7600万人次,贡献了新品牌50%左右的GMV。
女性成为新品牌崛起幕后推手,恰恰是因为细分消费成为大势所趋,女性经历了消费意识和经济权利的双重回归,向市场提要求的能动性愈发凸显,倒逼品牌做出改变。
女性意识觉醒大趋势背后,新女性购物观念转向“张扬个性”“取悦自己”。面向新观念带来的新缺口,在女性内衣、女性情趣玩具、成分功能型护肤品等代表品类,一部分新品牌以产品为媒,为女性输出更多个性化选择。
内衣品类挖掘出女性贴身衣物的“舒适需求”,有别于以知名性感内衣品牌维秘所代表的男性视角的内衣审美,新内衣品牌从心理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维度帮助市场重建审美认知,让“舒适度”回归产品设计首位。
前有Ubars、内外等品牌推出无尺码内衣,将女性的身体从男性凝视中剥离出来,还给女性;后有各类针对不同人群、场景的内衣品牌,提供丰富的体验选择:奶糖派专门为大胸女性提供C罩杯以上好看的内衣,主攻性感内衣的好奇蜜斯更多参考的也是女性视角,顺应女性消费者的悦己需求,和消费者一起重新定义性感……
女性欲望需求也被发掘出来,女用情趣玩具成为电商品牌一大增长点。小怪兽、大人糖、网易春风等主打女用情趣玩具的品牌进入公众视线,共同助推整体舆论环境去性羞耻化、将愉悦还给女性。
在一片红海的美妆护肤赛道,也有品牌发掘到女性对成分功效的了解愈发深入,针对特殊时期、特殊肤质的功能性护肤需求浮出水面。主打院线级敏感肌护理的薇诺娜、专做玻尿酸产品的华熙生物、专做更适合亚洲肤质底妆的BlankMe,都是这个类目下的爆款品牌。
小家电和健康食品是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品类。厨房小家电中,以荣事达、小熊为代表,从女性心理出发,搭建“轻食”“一人食”等场景,推出早餐机、便携榨汁机、空气炸锅产品;清洁小家电中,以云鲸、Shark为代表,从女性人体工学数据出发,设计吸尘器、扫拖一体机、电动蒸汽拖把等清洁家电。
美妆美体类小家电更是创意频出,着眼女性护肤美体的细节,衍生出美妆镜、美发梳、家用激光脱毛仪、电流脉冲式按摩仪、美妆冰箱等新类目,帮助SKG、Ulike、缤兔等新品牌在对应品类从零到一打开知名度。
健康食品类则是聚焦都市女性生活节奏快、日常压力大、健康管理严格的现状,针对女性滋补、减肥等具体需要细分产品。其中增长较为明显的有主打滋补养颜的小仙炖、燕之屋等即食燕窝品牌,针对减肥、代餐需求的王饱饱、WonderLab等品牌,还有功能型保健品牌Swiss、养生堂,近期声势见长的私人定制保健品牌LemonBox,也是这个类目的延伸之一。
另外,在传统以男性消费群体为主的酒类、汽车、运动等品类赛道,也有一些品牌注意到日益增长的女性消费者群体,专门开辟女性赛道,针对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传统消费品进行改造升级。依靠更具性别针对性的产品优势,迅速占领这些品类中的女性消费市场蓝海。
例如针对女性推出的低度数小甜酒品牌MissBerry,专为女性设计的汽车品牌长城欧拉,以及为女性运动场景提供专业支持保护装备的品牌Lululemon、UMINIFIER明霓菲、暴走的萝莉等。
在女性作为动力主体推动着“她经济”浮出消费新潮流的水面之后,另一个观察在于,这些新品牌背后,女性创始人、女高管、女老板也逐渐成为“她经济”供应链中占比不小的一个部分。对于品牌而言,在产品触达消费者之前,从生产到营销这一些列操作中,女性决策者的加入无疑提供了一个内部视角,让品牌能够更高效地和女性消费者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比较有代表性的营销案例如内外在2020年妇女节推出的“NOBODYISNOBODY|没有一种身材是微不足道的”campaign,以TVC+海报呈现女性的多元之美,在社交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2021年内外延续这一创意,以“NOBODYISNOBODY|微而足道,无分你我”为主题,呈现出当代女性的自我认同和集体力量,再次收获一致好评。
项目发布同期,内外联合女性主义播客“随机波动”推出系列节目,创始人刘小璐直接做客随机波动和主播对谈女性消费的深层逻辑。经由高度重合的目标受众群体触达,深化了品牌的价值观念,为品牌圈了一波粉。
除此之外,女性情趣玩具品牌大人糖联合小S发布品牌TVC《超敢性日记》,打破性羞耻;网易春风请到社会学家李银河、女性社区“HIGH”创始人马佳佳等行业专家,以直播互动的形式解答女性情欲问题;BlankMe联合新世相推出女性群像TVC《当她面临选择》,传递女性价值力量……
这些都是品牌通过整体价值输出唤起女性情绪共鸣,从而让女性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好感、甚至是更深层次的观念认同,从而愿意用消费投票,为品牌产品买单。
比起传统消费品牌以产品引领潮流,新品牌更擅长于灵活借用潮流趋势,倒逼产品设计生产。以社群期待形塑自身,让产品更符合女性社交心理、更易于社区传播,以至于成为女性的社交名片,从而将强种草属性刻进品牌的基因中。
正如花知晓创始人杨子枫所说:“当性价比成为基础之后,对设计、颜值、品牌附加值的需求就会更高。我们希望当消费者拿出花知晓的产品时,如同一张名片,能体现她的个性和'她是谁’。”
比起实用型消费,女性消费更重感官、看细节,消费体验成为重要参考系。如何为自己的产品服务提供附加价值、以超出消费者预期的惊喜感换取品牌忠诚度,成为众多女性品牌从红海市场中撕杀出圈的关键所在。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深谙女性对细节的重视,以小处场景感受打造作为品牌差异点突围。符合女性纤细易握手感的"奈雪杯"正是对女性消费者使用细节认真研究后的产物,杯盖上的凹槽经过特别设计,能够避免女生口红粘在杯子上。杯塞也进行了细分,女生的是爱心塞,男生的是小太阳图案。
同时将体验和营销结合,打造“奈雪书屋”“奈雪的礼物”“奈雪酒屋”“奈雪梦工厂”等主题门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场景体验。今年爆款的霸气玉油柑,以小众水果、养生茶饮切中都市年轻女性的饮品取向,造型独特的扁平玻璃瓶在网络引起一波二改二创潮流。
女性小甜酒品牌MissBerry创始人唐慧敏,在营销上主打颜值自信和情绪自由,把握住女性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场景,为女生调制微醺独处、姐妹小酌、晚安酒等口味选项,同时开发出早餐、下午茶场景,各种DIY调酒配方、联名口味的尝试,让果酒成为新式茶饮替代选项。
除此之外,女性消费品牌的营销手段还有以下两个特点。
尽管在这些女性品牌的共同努力下,女性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日益扩展。但从宏观来看,女性追求独立、追求舒适的需求仍在不断膨胀,“她经济”的消费模式依然处于黄金时代。
对于新品牌来说,女性消费者仍是自身发展壮大的机遇。然而随之而来的挑战在于,但面向愈发挑剔、消费理念愈发成熟的女性群体,品牌如何获其芳心、将其发展成为忠实用户群体。这将是贯穿每一个女性品牌终身的命题。
从品类赛道和产品设计来看,女性消费的大趋势依然是追求平等、舒适。
之前社交媒体中关于“粉红税”的讨论,无性别主义服饰、香水的流行,都不断印证着时至今日,女性依然在为和男性获得同等效力的消费体验做出争取。尽管将男性视角从消费品设计的长期传统中剥离出去并非易事,但好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细节被女性发现、被女性指正。
重视女性“取悦自己”的需求,将女性的生理需要作为第一需求来考虑。不只是在从设计到交付的过程中,确保男女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同“质”同“价”,更应该把细节深入到每一条女式裤装的裤袋里。毕竟舒适、得宜的女性品牌设计,本就不应该因为“看起来更美观”的男性凝视、阉割掉“能用来装东西”的实用功能。
从品牌营销和沟通策略来看,品牌也不能仅局限在女性价值取向的传达上,以只停留在观念上的“媚女”换取消费者的投入。
女性新品牌和女性消费者群体之间应该是互相成就、共同成长的关系,以尊重女性、共促平等为基石,品牌才能在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中实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