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城市林业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城市林业规划、城市森林功能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学科特色,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属于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城市林业是一门以研究城市林木功能效益、模式配置、森林景观规划设计和森林文化表观设计为主的林学、生态学、城市科学、园林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学科。城市林业是与城市森林同时发展的,在很多情况下两者同时使用,但在内涵上两者是有差异的。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处的人文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在广义上是一种森林生态系统,在狭义上是一种森林类型。城市林业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加拿大的专家首先提出,1989年城市林业概念引入国内。
主要研究方向:
(1)城市森林文化承载与表观设计
主要内容:文化林保护和建设、人工林文化内含的外在表达,森林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对接、森林文化的媒体传播、古文化的森林意境表观、森林植物景观美学定量评价等。
(2)城市森林景观规划与设计
主要内容:城市森林景观的3S技术应用、城市森林景观区划、分类与制图、森林景观要素设计与规划、森林景观空间格局规划、景观格局敏感性分析、生态适宜性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协调等。
(3)城市林木功能与模式配置
主要内容: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绿量需求确定、植源性污染防治途径、不同社区城市森林植物材料的选择与优化配置、城市典型污染区植被隔离带配置、城市森林保健功能与结构配置、城市森林生态定位监测与评价等。
(4)城市生态风景林培育
主要内容:城市生态风景林构建、残次人工林景观改造、人工林抚育与景观树种引进培育、都市重要风景林四季供景配置、新植城市生态风景林经营等。
(5)城镇人居环境专用树种选育
主要内容:高抗性、强富集能力的优良防护树种和品种的选育;垂直绿化植物的选育;保健树种和景观树种的选育等。
1997年以来,本学科开始承担培养城市林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任务。目前城市林业学科在城市林业发展理论、城市生态风景林培育、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城市森林生态保健功能、城市森林评价等领域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研究设备和设施条件方面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城市森林规划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研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人居生态林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彭镇华,2006-2010,980万元
福建省人民政府,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彭镇华,2006-2008,300万元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城市森林建设规划,彭镇华,2006-2008,160万元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典型地区城市森林建设技术试验示范,王成,2006-2010,800万元
科技部生态公益项目,主要尘源性与植源性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价,王成,2005—2008,95万元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城市林业有机地表覆盖物生产与应用技术引进,王成,2005-2008,50万元
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王成,2008-2009,90万元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人居生态林优化布局技术研究,贾宝全,2006-2010,240万元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部地区(郑州、长沙)城市森林建设技术试验示范,贾宝全,2006-2010,130万元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技术试验示范,邱尔发,2006-2010,140万元
获奖成果
项目名称: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获奖等级: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简介:
项目着眼于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状况,从国土生态安全角度考虑,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将各种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组合,提高国土保安能力。研究内容主要在3个方面:1、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合理布局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理论的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布局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布局的区域应用研究(安徽、厦门)。2、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试验示范研究:"点"——城市区域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试验示范研究;"线"——河流、公路、铁路沿线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试验示范;"面"区域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试验示范。3、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系统研究。项目在全国23个省(区、市)布点28个,仅示范面积就达37000亩,推广应用了95个植物新品种、47种植物配置模式。安徽省、上海在全省(市)的范围进行了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整体规划和示范建设。项目成果也成为国家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项目名称: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发展规划研究
获奖等级:首届梁希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2年江苏省政府决策建设绿色江苏,委托中国林科院等单位编制绿色江苏现代林业总体规划。我室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历时近1年分列7个专题开展研究,形成了《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发展研究》、《绿色江苏现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等9本近70万字研究成果报告。项目确定了绿色江苏的发展理念与定位;确定了绿色江苏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布局;综合研究、集成、组装和配套了绿色江苏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构建了以数字林业为平台的省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确定了未来10-20年江苏适宜森林覆盖率发展目标;建立了绿色江苏林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绿色江苏建设保障措施体系。该项目有力推动了江苏林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规划》正式作出《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
发表论文
1.彭镇华,王成.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研究.中国城市林业,2006,4(1):13~17
4.彭镇华,王成.俄罗斯、挪威、芬兰和瑞典的城市森林建设.中国花卉园艺.2002,9:26~28
5.彭镇华,王成.河流沿线土地利用对策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2,4:481~485
6.彭镇华,王成等.城市森林概念、范围及研究领域.中国城市林业.2003,3
9.王成,郄光发,任启文等.高速路林带对重金属污染的屏障作用研究.林业科学,2007,43(3):1~7
10.王成,蔡春菊,贾宝全.扬州市现代林业规划空间布局.中国城市林业,2006,4(2):4~7
11.王成,郄光发,彭镇华.有机地表覆盖物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213~2217
12.WangCheng.AnalysisonApplicationofGreeningTreesinTypicalCities—CaseStudiesinHarbinandHefei.Chinese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2004,3(1):17~24
13.WangCheng.Close-to-natureDesignandManagement:DevelopingEffectiveandHarmoniousUrbanForestinChina.Chinese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2004,3(3):24~31
14.王成,蔡春菊,陶康华.城市森林的概念、范围及其研究.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23~27
15.王成,蔡春菊,郄光发.城市绿化树木栽植与管理方式的几点反思.中国城市林业,2004,2(1):29~33
16.王成,彭镇华,陶康华.中国城市森林的特点及发展思考.生态学杂志,2004,23(3):88~92
17.王成,彭镇华.关于城镇绿地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04,3:32~36
19.王成,彭镇华.河北太行山区河谷土地空间分异规律的研究.生态学报,2001,21(8):1329~1338
20.王成,徐化成,郑均宝.河谷土地利用格局与洪水干扰的关系.地理研究,1999,18(3):327~335
21.王成,徐化成.太行山区河谷内居民点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地理科学,2001,21(2):170~176
22.王成,周金星.城镇绿地生态功能表现的尺度差异.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3):107~110
23.王成.城市森林建设中的植源性污染.生态学杂志,2003,22(3):32~37
24.王成.城镇不同类型绿地生态功能的对比分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3):111~114
25.贾宝全,王成,邱尔发等.湖南城市群发展的土地潜力分析及城市林业建设.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21(3):1-5
26.贾宝全.干旱区生态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干旱区地理,2007,30(1):1-6
27.贾宝全,王成,马玉峰.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干旱区研究,2004,21(3):235-239
28.贾宝全,王国柱,慈龙骏.景观格局分布特征的区域差异分析-以鄂尔多斯高原伊金霍洛旗为例.干旱区研究,2003,20(3):168-174
29.贾宝全,孙鹏森,王国柱等.鄂尔多斯高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伊金霍洛旗为例.干旱区地理,2003,26(3)202-207
30.贾宝全,慈龙骏,杨晓辉等.绿洲景观动态变化分析,生态学报.2001,21(11):1947-1951
31.贾宝全,任一萍,杨洁泉.绿洲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思考-以新疆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15(1):56-63
32.贾宝全,慈龙骏.新疆生态用水量的初步估算.生态学报,2000,20(2):243-250
33.贾宝全,慈龙骏,杨晓辉等.石河子莫索湾垦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生态学报,2001,21(1):34-40
34.贾宝全,慈龙骏,杨晓辉等.人工绿洲潜在景观格局及其与现实格局的比较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0,11(6):912-916
35.贾宝全,慈龙骏,韩德林等.干旱区绿洲研究回顾与问题分析.地球科学进展,2000,15(4):381-388
36.贾宝全,慈龙骏,韩德林等.石河子莫索湾垦区绿洲耕地自然潜力评价.中国沙漠,2000,20(3):305-308
37.贾宝全,杨洁泉.景观生态规划:概念、内容、原则与模型.干旱区研究,2000,17(2):70-77
45.郄光发,彭镇华,王成.基于绿化空间辐射占有量的城市绿化空间评价指标探讨.中国城市林业,2007,5(1):13-15
46.郄光发,王成,彭镇华.森林生物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速率研究进展.应用生态学报,2005,16(6):1151-1155
著作
1.彭镇华主编.2006.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彭镇华等著.2006.浙江林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彭镇华等著,2006.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发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4.彭镇华等著.2006.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5.彭镇华,江泽慧著.2006.绿竹神气.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6.彭镇华著.2003.中国城市森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7.彭镇华等著.2003.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8.彭镇华编著.2003.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9.彭镇华著.2003.中国城乡乔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0.王成,詹明勋主编.2008.城市森林与居民健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11.邱尔发著.2007.麻竹山地笋用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2.贾宝全,慈龙骏著.2003.绿洲景观生态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