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汽车后市场电商们而言,各方的观点和做法亦是不尽相同,各显神通。零部件厂商、经销商、修理店以及近几年兴起的平台化商城模式对于后市场电商也有着自己不尽相同的看法。
后市场电商多种模式并存
根据车云菌采访了解,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大致可分为四类电商模式:商城类电商、C2B用户定制类、B2C+O2O模式以及B2B2C+O2O模式。
具体来说,商城类电商主要以京东商城、淘宝为主,包含电商平台自身和第三方商家销售的后市场配件和产品。这其中囊括了不少零部件企业和经销商开设的旗舰店、各区域经销商和专营某款车型配件的第三方商家。商城类电商主要经营的是保养类配件、维修类配件以及汽车保养用品。在采访过程中,三、四位采访对象都在商城类电商上拥有店铺。采访中,专营某一车型或某一类配件的经销商表示,当时选择涉足商城类电商模式的初衷是希望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以拓展销路。
另一类电商模式是C2B模式,基于用户定制类的后市场服务。一般由消费者在平台上提供服务需求,由供应商和经销商根据消费者订单,提供相应的配件及服务。在C2B模式中,需要供应商和经销商拥有快速的响应速度,才能获取良好的消费者服务体验。
以上两类电商模式都需要消费者具备相应的车辆或保养知识。汽车零部件不同于其他商品,零部件型号或是相应信息的错误便会导致货品出现偏差。
第三类后市场电商的B2C+O2O模式,采取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的方式。而这类电商模式的主营业务主要定位于汽车后市场中服务频次仅次于洗车业务的汽车保养服务。
第四类新兴的后市场电商B2B2C+O2O模式,则是对零部件的销售和服务进行更深度的整合。电商对用户提供一体化的零部件和服务的打包。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电商的产品只销售给线下提供服务的单位。目前,这种模式也是集中在保养服务方面。
是否电商,传统经销商意见不一
在继续后市场电商话题之前,有必要再说说目前汽车后市场领域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传统经销商。电商模式对于传统后市场经销商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传统后市场经销商对于电商模式又是怎样的态度?
采访中,笔者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同地域、经销不同类别产品的传统经销商对于电商模式的态度亦不尽相同。在前不久的成都汽配展上,车云菌问了同一品牌下不同地区的两位经销商,在北方地区的经销商对于电商模式表示认同并已开始进行电子商务销售,而在西南地区的经销商则表示,是否选择电商模式对于他们现阶段的经营关系并不是很大,增加电商销售,势必要增加人力、物力成本。
同样,不同产品类别零部件的经销商也意见不一。例如,轮胎、养护类产品的经销商对于电商的接受程度高于维修类配件的经销商。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与经销商所在地域、发展规模不无关系。
我们能否像欧美后市场电商一样?
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汽车后市场电商发展之成熟有目共睹。如果你和笔者一样,开着一辆上了年纪的小众车,定会希望国内的汽车后市场能像欧美市场那样成熟、发达,拥有几个大型的汽车后市场商城类电商,拥有完备的车型、零部件数据库和健全的零部件供应。
那么,中国汽车后市场有没有可能向着欧美后市场那样的规模和商城类模式发展呢?或许那只是个美好的愿望。不少后市场经销商认为,目前中国的消费者需求不足以支撑如此全面的市场。
逃离4S店
如果你问4S店保养贵吗?我想没人会说便宜。
几年前,乘用车井喷式发展时期购车的群体中大多数已经脱离厂商的质保期,在这些消费群体中,一部分人选择继续在4S店保养,而另一部分则转投修理厂、快修店。
在这种局面下,O2O模式的后市场电商平台应运而生。线上选产品,线下到电商推荐或者自己熟悉的修理厂、快修店进行保养;更进一步的,就是线上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打包,线下直接开到选定的服务店进行保养。
“今后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是便民社区化的快捷服务。”180迈养车网CEO马平表示。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商家和服务商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消费者不需要懂车辆,知晓保养常识便可进行保养。”马平说,消费者只需要知道车型、年款、行驶里程,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商便可完成车辆的常规保养。
后市场电商还面临着另外一项发展阻碍——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信息不透明。在不少国内整车企业中,车辆的零部件体系和与故障代码的对应关系是作为机密的。
曾经做过网上购车的马平拥有车型信息数据库,他认为,在车型与零部件的数据对应关系上需要人性化匹配,更需要具备逆向思维。比如,不同地域对机油标号的需求不同,在消费者所选择的套餐服务中必须要结合使用环境进行适当更改。
“如果你是服务商或是供应商,你更希望看到的订单是车型年款信息还是一大串密密麻麻的零件号?”马平问车云菌。当然是车型年款信息,谁也没有那么好的记性记住十余位的零件号。这便是马平在车型、零部件对应数据库方面的又一个创新,终端用户提交的订单反馈到服务商手中是明确的车型和年款信息。“熟悉这款车型的服务商自然了解应该选择哪款产品为消费者服务,而不用对着一大串零件号发呆。”马平说。
众所周知,消费者选择4S店进行保养,源于多年概念性的灌输宣传以及对于4S店规模的认可。而每年4S店所流失的过保客户比重达20%左右。
逃离4S店?后市场电商要做的不是直接彻底的取代4S店,而是参照4S店的标准化服务,实现渐进式的发展。甚至,与4S店进行合作,将产品销售给它们,将客户导流到它们那里去。马平表示,后市场电商势必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让消费者在每一家服务商所体验的服务标准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