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凯博易控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郝庆军:技术突破没有攻克前,想做任何大的变革都不成
“我走的地方比较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中国的汽车产业虽然大了,但是强了吗?并没有!电动汽车现在也是一样,这种东西要有骨气,我们就差骨气。而中国有一个产业我觉得强了,就是高铁。我今天作为投资人,作为收购者,在全世界感受到一点小小的微妙的变化,就是中国高铁牛了。电动车厂家可以对比高铁,高铁为什么牛?就是这个行业真正往深度进行研发。如果中国汽车产业有一个像中国高铁这样的团队就好了。所以,电动车产业什么时候真正能做到最好?那就是真正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水平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反而不是推广数量。电动车到底发展怎么样?还要回到本质上去,先看技术水平怎么样,然后再讲规模,规模是加法。
要小心当初在传统汽车领域发生那一幕会在电动车领域重演,我个人认为弯道超车是一种鼓吹投机的说法,所以要回归本质,不是说数量,讲的是品质。”
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平:十年能够占一席之地
第二,因为我是搞车的,对车来说,我认为是车是一个需要好多积累的东西,技术上需要长期积累的东西,中国车企搞20年自主研发,跟人家还是有差距。为什么?很多国外车企经过百年,我在日产曾经干了十年,所有的工作都要形成一个规划流程。当然了,日本人讲究这个,好多的经验都在那儿储备了。例如现在的底盘,没有一家中国车企敢设计底盘,基本都是抄,自主研发的很少。成为全球通用平台的底盘,是没有人敢做的。咱们用别人的底盘稍微改一改都不敢改。为什么你不敢改?就是因为不知道人家为什么这么做的,人家做这个里面积累了多少经验。
车的竞争那是非常细微的竞争,做整车,一点点的性能高过你,加上成本降低,我就有优势,比你好,一点点的性能提高,都是必须积累很多技术,包括零部件,尤其是这种成熟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核心零部件的基础研究差距很大,所以咱们短期内是很难超越的。所以,我认为十年的话,基本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深圳欣锐科技副总经理龚辉:中国公司要拿得出真正有预研的东西
“中国企业在未来十年的电动车市场能不能扮演举足轻重的定位,有没有影响力?判断标准是啥?有两个:一个巴菲特能投多少个这个行业里的公司(从基础产业来讲)。第二个是中国会有多少公司真正地有预研的东西,现在我没有看到任何的公司在做预研,但是我看到所有的跨国公司今天拿出来的仅仅是他们冰山的一角。
所以基于这个认知,欣锐科技自己的逻辑是要努力逃出这个命运。一定是这个趋势,中国企业一定有一部分逃出来,我们是在这样思考的。第一个,我们的技术是原创技术,一直坚持。第二个,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全球化视野地看?我们的思路是国内市场先做出来了,能养活自己,先把这个产品拿出来用上,因为这个市场有需求,不管需求是被国家催出来的,还是怎么来的,但是我们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下一步的一个唯一目标就是进入全球产业链。如果不进入,永远没出路,只是背靠着国内的市场,永远没出路。为什么?你是养胖了自己,但你没养聪明自己。因为你如果不去跟他们玩,同台竞技,你的预研是不会上来的。
所以我说这里有两个角色是最重要的,预研其实就是个持续创新的过程。”
针对非常现实的忧虑,正方观点给出了很大信心:
无锡鑫宏业特塑线缆董事长杨宇伟:中国是有可能做到以市场换技术
其实我们讲电动汽车的发展,我认为中国最有底气的是庞大的市场支撑。包括鑫宏业现在进入的机器人手臂线缆市场也是一样,2014年中国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元年,刚好也是电动汽车,也可以说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元年。2014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市场火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产业进步是趋势,庞大的消费市场(即使是政府推动)会促进本地区的制造升级,以中国目前电动汽车的产业能力,庞大的终端消费会促进我国电动汽车全行业水平迅速提高。
在中国传统汽车工业的基础上,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一定会像高铁、太阳能光伏一样,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
智电互动集团董事长庞义成:原有的限制条件有可能会被打破
目前我们的预言也不行,我们的基础研究也不行,我们各项的底子都很薄,那我们要跟外国的同行比,那一定是比不过的,我赞同。但是那是要建立一个对比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就是基于过去一百年不变的汽车工业体系的坐标系,变速箱、发动机、发电机等等都是过去100年的坐标系。我认为未来十年这个坐标系会大变,因为我们看到了四个变化。
第一个是电动化,发动机变成电机。第二个是智能化,车会变成智能终端。第三个是轻量化,车不会像现在这么多的零部件,会被大量的集成。第四个是共享化。这四个变化的浪潮,会让整个对比坐标系发生变化,那么在这个坐标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来看一看中国企业有没有机会?过去阻碍中国企业超出的那些因素是不是有可能被打破?我觉得是有可能被打破的。
原有的限制条件有可能会被打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中国过去十年,我们有一个很巨大的飞跃,那就是中国的互联网确实已经到了世界最顶尖的水平了,腾讯、阿里、百度确实是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在互联网应用上是有巨大优势的。所以结合到这次汽车变革的四个浪潮,如果能够把垄断机制打破,然后有互联网应用的加入,加上现在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资本优势,我认为中国是有机会扮演主要角色的。这个产业如果要改变,一定是用那些先锋者,它不在旧的体系里面。他们也是闯入者。每一次变革,核心都不是按照原有的路径打的,它会新起一个模式,新起一个战场,根本不在原有的战场跟你打。”
南京嘉远电动汽车董事长李辉: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中国有可能
“比高精尖这块,中国肯定不如国外的,车这个东西确确实实是各个零部件组成的,哪怕每一个子系统都是沉淀的技术,这是实话。没有这个东西,材料、工艺各个方面都做不到。
中国这个市场很大,产业基础和产业平台也是世界最大的,主要的角色分很多方面,有市场的主要角色,有技术的主要角色,看你侧重在哪一个?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中国还有那么一点可能。如果从技术的层面上讲,十年之内不可能。”
作者:杨晓红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
一周热点|第四批动力电池企业目录公示;河南将推广15.6万辆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