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社会经济全局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3年突破2000万辆;2017年产销量达到阶段峰值,随后市场连续三年下降,进入转型调整期,2021年结束“三连降”开始回升,2023年终于实现突破3000万辆的目标。
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复苏和增长的新局面,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和出口三大领域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力量。在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突飞猛进下,我国整体乘用车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2010年至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
从汽车的使用属性来看,乘用车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力水平大幅提升,乘用车市场增长快速。2010年至2023年,我国乘用车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67%。2023年,汽车总销量中有86.61%是乘用车。
2010年至2023年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走势
我国汽车工业虽然起步较迟,但近年来发展速度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产业规模、产品开发、结构调整、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3.36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2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86亿人。2023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480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429万人。
2010年至2023年末,机动车保有量和汽车保有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45%和9.76%,汽车保有量增速尤为明显。人均汽车保有量也不断增长,从2010年末的千人68辆增长至2023年末的千人240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43%。
2010年至2023年我国机动车和汽车保有量
我国汽车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和资源不断地整合,产业集中度逐步上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3年汽车销量前十位的厂商如下:
三、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分工的专业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汽车产业发展呈现了如下特点:
①汽车产业新能源化转型
在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趋缓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受益于全球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替代成为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方向。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美国和欧洲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8万辆和146.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48.0%,EVTank分析认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不及预期与德国等国家的2023年补贴退坡有较大的关系。展望未来,EVTank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30.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80.0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700.0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新阶段。
②汽车制造迈向轻量化
在节能减排政策、汽车电动化带来的延长续航里程需求的推动下,汽车轻量化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轻量化设计一方面可以降低燃油消耗,为使用者节约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与车身重量有关,汽车轻量化能有效提升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再者,汽车轻量化在降低消耗、延长续航的同时,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目前,全球的汽车轻量化已经进入深层的实施阶段,部分新材料的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开始大规模用于实际生产。具备质地轻、强度高等特点的铝合金金属零部件等在车身和零部件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