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产品经理都会经常接触到需求,但是别人突然一问需求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瞬间懵逼。
需求,百度百科的解释为在经济学中一定的时期,一个经济主体对一件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在我们互联网产品中,需求可以定义为在一定可行条件下,人们对于欲望驱动下的一种服务的需要。
需要与需求是两个不同概念,需要更偏向于底层动机,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生物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内外环境的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需要是人类天性的基本组成部分,无法创造,也无法进行改变,比如欲望就是需要的外在表现形式。
需求则相对更偏向于具体事物,指在欲望驱动下的一种有条件的、可行的,又是最优的选择,这种选择使欲望达到有限的最大满足,即人们总是选择能负担的最佳物品。所以形成需求至少要有三个因素:对产品的偏好,产品的价格因素和个人的能力因素。
例如我们的头发脏了,需要进行清洁,这就是需要;想洗发,这是欲望;但是海飞丝、沙宣洗发水的选择就是需求。
需求就是想要的,痛点就是在我们使用产品过程中所体会到的负面感受。
需求是以结果(目标)为导向,我们为了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提供的所有解决方案就是需求。通常在需求中还有刚需,简单理解就是需求非常强烈,缺之不可的需求,例如沙漠中口渴想喝水就是刚需。
痛点是以产品为导向,有多种解决需求的解决方案,在所有解决方案中,会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例如不快、焦虑、担忧、费时、费力、费钱等),这些负面情绪就是我们的痛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要从上海到北京,那么到北京这就是需求;能够满足需求的有双腿、骑马、自行车、小轿车、大巴车、火车、飞机等产品。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会有不爽的地方,例如火车:慢、吵、环境脏、人群杂等;飞机:贵、不安全、不准时。某一件产品带给我的不爽,就是这件产品带给用户的痛点。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爱和归属感(Love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一般来说,人人都有需要,当某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我们的俗语中有一句就特别贴切:饱暖思淫欲。)
在圣经中,人类天生都是罪恶的,所以从生下来开始一生都在赎罪,具体有七宗罪:淫欲、贪食、贪婪、懒惰、暴怒、妒忌、傲慢。
一)色欲-不合法礼的性欲。这个欲望是所有的产品中最能够直观接触的,也最令人无法拒绝的,无数的产品都对他用到了极致,例如情色网站、陌陌、17app、附近的人、摇一摇等。
二)贪食-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屯积过量的食物。(但丁的观点是“过分贪图逸乐”)美食的诱惑,总是令人无法拒绝,大众点评类应用就是人对于贪食的追求。
三)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为之贪婪。(但丁的观点,贪婪是“过度热衷于寻求金钱上或权力上的优越”)各大网站的促销打折优惠类活动,甚至会购买大量的不用的产品,都是赤裸裸地展示人的贪婪。
五)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适当(邪恶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赋予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亦被归作愤怒。游戏中可以无休止地杀人放火,拼尽全力地与游戏人物争斗。
六)嫉妒-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所有的社交网络,正式将我们的嫉妒欲望无限地放大,人人都爱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