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制造业显露“空心化”苗头

“欧洲人把义乌产的电热毯买爆了!”、“中国高领毛衣在欧洲火了!”

这个冬天,对于欧洲民众来说可能会异常艰难。在俄乌冲突加剧、各国通胀居高不下的当下,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能源危机。

近日,标普旗下汽车行业研究机构S&PGlobalMobility发布一份报告称,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机使得欧洲汽车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能源成本压力,再加上冬季来临加剧能源使用限制,或将导致欧洲大量整车及零部件工厂停产、减产。这一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大众和宝马等车企已经开始考虑外迁部分生产线,以应对危机。1欧洲汽车业凛冬将至

根据S&PGlobalMobility的这份报告,已经受到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的汽车供应链可能面临能源成本飙升甚至停电的巨大压力。随着欧洲能源价格飙升,寒冬可能会使欧洲汽车行业面临无法保持生产线运转的风险。该机构指出,由于欧洲汽车生产商和供应商都将受到严格的能源使用限制,从今年11月到明年春季,汽车产量将大幅削减。原本欧洲汽车装配厂平均每季度可生产400万~450万辆汽车,但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到2023年底,更严格的限能措施可能会使当地汽车产量降至平均每季度275万~300万辆,这期间将共减产480万~680万辆汽车。

此外,该机构还研究了欧洲11个主要汽车生产基地的抗风险能力,并对哪些国家最能经受住今年冬季的能源考验进行了排名。其中,捷克和德国名列前茅,尤其是德国对天然气发电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而且目前该国的天然气储存水平在欧洲国家中相对较高;而意大利和比利时工厂面临的风险最大,这些国家在能源自给率方面得分最低。

S&PGlobalMobility的数据显示,现在欧洲生产一辆汽车的能源成本已从能源危机前的50欧元上升至687欧元~773欧元。除了主机厂外,零部件供应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整个汽车供应链都需要使用大量能源,尤其是金属零部件的压焊等。能源危机之下,抵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型供应商处境更加艰难。该机构分析师埃德温·波普担忧,能源危机、通胀风险可能会造成越来越多的欧洲零部件供应商破产。与此同时,由于欧洲供应商的零部件出口到世界各地,全球汽车制造商都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产能从欧洲转移至中、美

的确,天然气短缺对欧洲汽车产业的影响正逐步加剧。为了降低能源价格、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大众近日表示,有意将部分产线外迁,以应对危机。大众方面表示,如果天然气供应持续短缺,那么转移生产将是中期内的选择之一。目前,大众在欧洲的工厂主要位于德国、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些国家面临的天然气短缺冲击十分明显。

此外,大众方面还表示,德国的天然气储量或能保证其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正常生产,但能源价格上涨和供应链不稳定将对其生产构成风险。而且,欧洲汽车玻璃和化学品领域的中小型能源密集型供应商,根本无法承受长期的天然气、电价上涨。这些零部件短缺,同样会导致汽车生产停滞。

与此同时,奔驰正在努力囤积零部件,以保证在限油、限气的情况下,仍能维持数周的生产。目前,奔驰正在德国乌特图克海姆工厂加速生产用于变速器、车轴等的零部件。梅赛德斯-奔驰生产主管约尔格·伯泽尔对此表示:“建立额外的零部件储备,可以让奔驰在德国本土面临停产风险时,仍能在中国、美国工厂继续展开生产。”

日前,有消息称,宝马集团打算停止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MINI电动车型,并将该生产线转移到中国。10月18日,宝马集团方面表示,有关生产计划的信息将在未来适当时候公布。按照此前计划,MINI下一代纯电车型有望交由宝马与长城汽车的合资公司生产。此外,宝马宣布计划再投资百亿元人民币扩建其在沈阳的高压电池生产中心,扩大在中国的电池项目投入。据悉,该中心是宝马集团全球第三家以及德国之外第一家完整的动力电池中心。

实际上,德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在中国、美国等重要市场不断扩充产能。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大众方面就表示,将欧洲部分生产线向中国、美国转移,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今年3月,奔驰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开设新的电池工厂;6月,大众集团启动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工厂的电池实验室,到2027年大众集团将在北美总投资71亿美元;宝马则在前不久宣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工厂进行新一轮电动化投资。

不只是主机厂,德国汽车供应商也在考虑将产能外迁。例如,德国知名汽车电器系统供应商科世达拥有百年历史,该公司在今年6月宣布,将在2024年底前结束在德国的生产,同时关闭3家德国工厂。据当地工会表示,将有约900个岗位被转移或是被裁撤,其中大约100个服务中心岗位将被移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3面临“去工业化”风险

在欧洲,不仅仅是汽车制造业,而是整个制造业都在外流,首当其冲的是气耗和能耗双高的化工业。据德国巴伐利亚州工商联合会(BIHK)公布的报告,能源价格的过度上涨正在破坏巴伐利亚作为德国工业基地的基础。在接受调查的500多家工业企业中,近2/3担心能源成本上升导致其竞争力下降,超过1/5的公司计划将生产转移到国外或已经采取行动。目前,德国向国外转移生产幅度最大的产品主要有4类,依次是有机化学、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很大一部分是转移至中国。

7月底,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天然气供应限制可能带来欧洲主要生产基地的停产风险,该公司考虑通过提高欧洲以外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来弥补欧洲的部分产能损失。就在前不久,巴斯夫宣布,将全面推进其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体化基地项目。这是巴斯夫全球最大的投资项目,到2030年该公司预计对该项目最高投资100亿欧元。

意大利也是一样的情形。萨克米集团是意大利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制造业企业,也是全球知名的陶机巨头。该集团董事长蒙加尔迪近日表示,能源价格持续飙升会迫使一些制造业企业停产,并降低意大利乃至欧洲制造业的竞争力。2022年,意大利的能源成本已经是去年的2倍,预计到2023年可能会涨到2021年的3倍。

德媒指出,能源成本高企使得不少欧洲国家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减产或者停产,欧洲面临的经济衰退风险也在不断上升,制造业订单加速外流。近日,欧洲工业圆桌会议在致欧盟委员会的一封信中表示,能源价格飙升正使得欧洲工业的竞争力出现惊人的下降,若不阻止,损失将无法挽回。比利时首相亚历山大·德克鲁则称:“欧洲正面临大规模‘去工业化’的风险。”

无论是从国内生产总值(GDP)还是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汽车制造业对于德国乃至欧洲的经济都至关重要。如果制造业外迁,欧洲将面临巨大的风险。长此以往,欧洲的工业结构可能会发生永久性改变。尤其是像汽车业这样的核心产业外流,不但将侵蚀欧洲的工业基础,而且会使得整个欧洲都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THE END
1.大众汽车计划关闭德国工厂背后是整个欧洲需求下降10月28日,卡瓦洛在大众汽车集团总部沃尔夫斯堡(Wolfsburg)向员工发表讲话。卡瓦洛表示,大众汽车计划关闭位于德国的至少三家工厂,裁员数万名,并缩减其在欧洲最大经济体剩余工厂的规模,所有德国本土工厂都可能受到关厂计划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具体关闭名单,其他未被关闭的工厂员工也将面临降薪。有行业人士透露,位于下萨克森州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45134656032342543
2.欧洲各国世界知名品牌盘点,意大利法拉利,德国大众,瑞士手表英国近年本土产业空心化,转战于服务和金融业了,壳牌石油和帝国化学公司是为数不多的英国民族品牌的大公司。壳牌石油是英国的壳牌和荷兰皇家石油合拼而成,而帝国化学是英国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企业,世界最大化工垄断集团之一 。 5,奥地利;施华洛世奇水晶 https://m.yoojia.com/article/9297576294164982791.html
3.乐宝公司是一家婴幼儿用品制造企业,近年来大众对婴幼儿用品的安全“多元化的产品、业态和盈利模式”;“脱胎换骨式基建改造和整体风貌保护”;“外来资本和本土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社区重构和部分空心化”;“全权委托深谙当地文脉的本土专业团队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②需求条件。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本地客户的素质非常重要,特别是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假如本地客户对产品、https://wap.zlketang.com/souti/381532-17734-7-56.html
4.广德市"十四五"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天津环渤海汽车 生产基地等 6 东北产业集 群 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哈飞 沈阳沈北新区汽车生产基地,黑 集团,华晨宝马,华晨汽车 龙江哈尔滨平房汽车零部件产业 等 园区,长春汽车产业集群等 2.本土化进展明显 我国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引进核 心技术,突破关键零部件,谋求产业主导权.宁波华翔收购 德国木https://upload.xuancheng.gov.cn/download?siteId=5&id=794460
5.产业布局调整(精选十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产业链的整体转移的趋势,由此使无锡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入了调整期,也进入了经济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攻坚时期和阵痛时期。尽管无锡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也不断再向大城市化演进,不过其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定位仍然不是太清楚。近年来,无锡的区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t3jm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