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正义观之理性选择辩护的检讨

罗尔斯的正义观就是“作为公平的正义”,其具体内容表现为正义的两条原则。第一条是平等的自由原则,第二条原则包含两个子原则,即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不过,正义第二原则包含的两个子原则根本上是相互独立的,可以作为两个并列的原则加以对待,因而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就可以被改写为三个正义原则,即平等的自由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同时,依据罗尔斯在《正义论》第46节对于两个正义原则的“最后陈述”,平等的自由原则优先于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在《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中,罗尔斯明确提出了两种比较,其中之一就是《正义论》所阐发的整体性比较;另一种则是在优先于差别原则的平等的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已经被确认的前提下,只是把适用于规范社会经济不平等的差别原则与对应的平均功利原则(与社会最低保障的观念相结合)进行比较。这里,虽然差别原则与“最大的最小值”规则的推理是高度契合的,但是运用“最大的最小值”规则的分析和比较却并不足以说明差别原则比(包含一种适当社会最低保障的)平均功利原则更为合理,因而罗尔斯在后一种比较中就不再使用“最大的最小值”规则的分析策略。不仅如此,罗尔斯还承认,两个选择对象在第二种比较中并未表现出实践层面的实质性差异,他对差别原则的辩护转而更多依赖作为公平合作体系之社会理念所包含的互惠性理念。

回头来看,罗尔斯对其正义观的理性选择的辩护,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正义两原则比平均功利原则更为可取,却不能证明正义两原则就是最为合理的选项,至少存在其他更优选项的可能性。不仅如此,罗尔斯对其正义两原则的理性选择的辩护本身不是自足和充分的,这一辩护多方面依赖于以平等的“道德人”概念为基础的辩护。另外,《正义论》蕴含的基于“道德人”与“理性人”两种不同正义观的辩护路径,虽有功能互补的一面,却未达成内在的融贯和一致。最后,罗尔斯对其正义观的理性选择的辩护本身也存在误区和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对原初状态下进行正义原则选择的自利理性人的风险偏好的假定,对基本自由、权利、机会的分配正义的理解,都存在根本的分歧和争议。或许正是对前期正义观之辩护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的反省,致使罗尔斯最终放弃了理性选择的辩护路径。

THE END
1.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我们要立足司法职能,努力推出务实管用的举措,加强配套机制建设,使之成为推进、保障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利器。一是建立识别机制。立案、审判部门应当加强对案件诉讼主体、诉讼请求等要素的审查,主动识别涉及国家利益、重大公共利益,涉及公序良俗、社会广泛关注,涉及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引领社会风尚的案件。借助全国法院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84708.shtml
2.法律公正与社会正义的交汇点,最新判刑新闻深度探究社会正义是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最新新闻判刑作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反映了公众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当公众看到不公正的事情发生时,会通过媒体关注、讨论,进而推动司法机关作出公正判决。 交汇点的体现 在最新新闻判刑中,法律公正与社会正义的交汇点主要体现在判决结果上,一个公正的判决结果既符合法律的规定,也符合公众的预期,这https://news.hsrjdh.com/post/7653.html
3.最高法直播,司法公正与透明的时代进步理化生实验室最高法直播是司法公正与透明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通过最高法直播,公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司法审判过程,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司法公信力,最高法将继续推进直播工作,完善直播制度,提高技术水平,拓展直播领域,为司法公正与透明化进程注入更多活力。http://scylhdzx.com/post/19433.html
4.辩论稿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7篇(全文)辩论稿 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精选7篇) 辩论稿 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 第1篇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 我们先来明确定义,大众舆论是泛指由广大民众自发形成的,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之内的,对某件事物或某种社会现象的集合意识或多数意见。司法审判是司法机关根据现有法律对客观事实进行审判。今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sr1ot7v.html
5.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利大于弊三观点立论【辩题】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利大于弊/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辩题背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的普法宣传不断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更多的人学会了运用法律来捍卫自己,法律越来越多且深刻的进入大众的生活,同时随这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关注司法案例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但是大众舆论不断关注着司法http://www.bianlunzy.cn/doc/doccon/id/1581.html
6.网络舆情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探究——以“刺死辱母者案”为例.docx8610 (一)健全网络舆情的法律规制 11 2136 (二)网络舆情与司法良性互动 12 30543 结语 12 1809 参考文献 13 12297 致谢 14 PAGE PAGE 1 网络舆情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探究——以“刺死辱母者案”为例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新闻媒体发起了巨大冲击,使得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网络舆情受到人们广泛关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10/8067141012005131.shtm
7.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方看舆论的影响是愁愁愁,我看对方的立论是错错错。整场辩论,对方无非在讲一点:某些种类的舆论在某些法官处理不当的情况下有可能会给司法审判带来某些不利的影响。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据此就推导出舆论对司法审判弊大于利的话,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https://www.jianshu.com/p/cd330c39b4f1
8.舆论对于司法利大于弊(精选7篇)我们先来明确定义,大众舆论是泛指由广大民众自发形成的,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之内的,对某件事物或某种社会现象的集合意识或多数意见。司法审判是司法机关根据现有法律对客观事实进行审判。今天判断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利大还是弊大的标准就是看能否推进司法审判的良性发展,我方认为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理由如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y854x3a.html
9.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网络舆论的非理性源于其多变、可制造、易纵性。网民对争议事实的获得具有片面性,其获得的大部分都是网络媒体提供的过分夸大、甚至道听途说的所谓“一手事实",凭着个人好恶紧紧抓住敏感词语进行主观臆断和猜测评判,必然与事实本身及法律理性相养其远。加之无良媒体的商业化操作,以及“网络枪手”“网络水军"“五毛党”https://zhuanlan.zhihu.com/p/492277965
10.论当前我国司法审判权监督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对司法审判权行使的法律监督,是指具有法定监督职责的部门或个人,在法治的框架内、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对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所进行监察和督促。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法制的不完善,司法审判权的监督也愈发显现出它的不足。笔者在此就当前审判权监督的现状发表自己的几点拙见,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2.html
11.于欢案:社会舆论与司法审判应相互尊重[舆论在司法审判中的重要作用] “于欢案”所牵动的社会大众神经的波动,在网络上引起的广泛讨论,恰恰就是中国法治发展的一个缩影。 “于欢案”从媒体公开报道,到二审改判,这三个月里,广大媒体、社会舆论,也包括刑法学界在内与司法机关展开了密切互动,都是为了追寻真相,追求正义。司法接受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媒体http://m.bj.huatu.com/2018/0223/82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