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回国已经一周了,但时差还是没有倒过来,每天昏昏欲睡的我回想纽北发生的故事,仿佛在梦里一般。之前与网友互动说重量级神车会在纽北中国日当天出现,但在它到来之前,我们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来的究竟会是什么车。亲自将神车带来的是70多岁的GUMPERT品牌创始人兼老板Gumpert先生,我与他的结识也让原本难忘的纽北中国日变得更加值得回忆。
我一直傻傻的看着这辆拖车驶入停车场,心想里面装着的真是曾经的纽北记录保持者阿波罗吗?这车被包裹的这么严实,一看主人就十分地爱惜它,不会一会儿不给我开吧?真要能开阿波罗在纽北跑两圈,哇塞,那绝对是以后跟儿孙吹牛X的谈资。
驾驶A8L的老头下车后,默默的打开了神秘的“黑匣子”,旁边的“光头”先生似乎一直要帮忙却又搭不上手。先不管车是什么,反正我一眼看上去不认识,可是传说中阿波罗的创始人在哪里,我要找谁去问这辆红色跑车的一切?
小编脑袋当时有点短路,思维竟然完全没有在这辆红色跑车上,反倒对这辆超帅的拖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不知姓名的老头也一直在一个人忙活着。
现场因为这款车的到来瞬间沸腾了,所有的人都过来用手机、相机拍照,并迅速在国内的微博上转发开来。可是这究竟是一款什么车呢?
原来画面中间这位就是传说中拥有传奇一生的Gumpert先生,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中国情缘我稍后会为大家介绍,还是先让我们继续聊一下当天的故事吧。
在主编大人和虎扑体育驻德国特约记者的引荐下,我终于结识了Gumpert先生以及他的公司团队和家人。本以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用英语交流会不那么顺畅,但当我见到他的中国人助理时,这种顾虑完全打消了。Gumpert先生在中国工作时,这位精通德语的助理就一直伴随左右。有了这样一位好翻译,我可以向Gumpert先生请教很多高深的问题了。
但其实我们的正常交流还是直接通过英语完成的。Gumpert先生解释说阿波罗这款车已经生产很多年了,今天带来的这款车名叫EXPLOSION(爆炸),除了今年3月份的日内瓦车展,这次是它首次如此正式的亮相。但当我提出一会儿要开到纽北里面测试拍照时,Gumpert先生立刻变了一副表情,直白地拒绝了我。
其实从A8L驶入纽北大门一直到完成卸车,我们就可以看出Gumpert先生是多么的在意这款车,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完成,没有让助手去帮助他,这也正是这个70多岁德国老头执着之所在。
Gumpert先生跟我解释说:我曾经无数次把阿波罗借给全球的记者们试驾,但也因此发生了不计其数的车祸,他们总是会说,哦对不起,这不是我的错,或者答应给我更多的报道篇幅。但这一切在我看来一文不值,因为我的车损坏了,我更在意的是我的车。这款新车目前全世界只有两辆,一辆是在日内瓦用作展示的那辆,目前放在东欧的厂房里,另一辆则是眼前的这一辆。这两辆车都是试装车,还有很多的细节没有完善,我并不打算让任何人驾驶它,这次也不打算把它开上“绿色地域”。
既然Gumpert先生如此爱惜这辆新车,我们也只好客随主便。但今天既然是“纽北中国日”,我也总要争取一下将这款车也贴上我们精心制作的LOGO。这一点Gumpert先生欣然接受了,但是我却担心这个贴纸会不太好撕下来,伤到车漆。因此在同事杨晓晔的帮助下,我只将贴纸几个角的胶布撕开,再用手指稀释几下胶布的粘性后才贴上去。从这一刻起,这辆EXPLOSION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车。它今天只为纽博格林而存在,只为易车网的网友而存在,只为纽北中国日而存在。
贴好贴纸后,大家终于可以正式拍照了。无论是赛车手何晓乐还是HITFM著名主持人瓦伦,都忍不住要与神车合影留念。Gumpert先生很喜欢这款纽北中国日贴纸,觉得非常有收藏意义,问我还有多少张,是否可以给他们一些。出发前我只印了20张,除去这次活动车辆上贴的10张,和之前送人的6张,余下的4张全部给了Gumpert先生。
就在我们拍完照,开始忙碌赛道里其他工作的时候,Gumpert先生却锁上车离开了。原来Gumpert先生为了让家人和团队在此行中获得更多了乐趣,带着GUMPERT团队到纽伯格林的博物馆去观赏了一番。本来这些天纽博格林博物馆是不对外开放的,但是官方听说了Gumpert先生到来的消息,特意为他的团队开放几个小时,由此可见此人在汽车界的地位。更令我佩服的是70多岁的老人,一大早从位于几百公里外的法国勒芒出发,一路舟车劳顿地开到德国纽博格林,下车后不经丝毫休息就开始了卸车的工作,简单的吃了口汉堡就又前往纽博格林博物馆参观,这样的体能实在是太强了,真希望我到70岁的时候也会有他这么好的身体。
纽北包场对安全的把控十分严格,20多公里的场地周围有几十位安全员守护在赛道的各个角落,每一位想要进场的人必须要上安全培训课,课程后安全教官会在每个人的粉色手腕上签名。只有拥有签名手带并且佩戴头盔的人员才有资格入场。但Gumpert先生却在这里只凭“刷脸”和威望,就带我进入了北环。当然北环的工作人员也会相应的提醒我们,由于没带头盔,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开快。
虽然不能亲自驾驶这款绝无仅有的跑车跑北环,但能由Gumpert先生本人带着我在北环兜圈,我也心满意足了。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Gumpert先生的那辆奥迪A8L一直紧随其后,整个GUMPERT团队形影不离的跟着Gumpert先生,这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我们的拍摄,不过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
70多岁的人驾驶跑车奔跑在纽博格林赛道上真叫人羡慕。当我们这群自称爱车人老去的那一天,也能够像他一样幸福地享受着赛车带来的乐趣吗?在德国这是个普遍现象,40年后的中国汽车文化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我对Gumpert先生说:我知道您不借车给媒体试驾的原因,但是今天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和场地,我不代表我自己和易车网,能否代表全中国的网友和中国媒体的角度去简单感受一下这辆车。我不会开很快,这也是为了拍照的需要。
这一次我吸取了几小时前的经验教训,没有再用testdrive这样的词句,而是委婉的用drive和feeling等单词来形容我驾驶的温柔程度以及对于拍摄的必然需求。Gumpert先生这次并没有反驳我,而是非常体贴的告诉我如何驾驭这辆没有完全做好的试装车,并嘱咐我一定要小心。
原本就对纽北不陌生的我在此次前往纽北之前,又在GT5游戏里跑了4小时纽北耐力赛来熟悉赛道,因此对拍摄点非常熟悉。我与Gumpert先生不谋而合的选择了同样的地点停车、拍照、试车。这个点位于纽北赛道16公里处左右,是整个纽北难度系数最大的几个弯道之一。这里之所以是纽北最著名的弯道,除落差较大外,还因为赛道外是整个纽北最大的看台,每逢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这里都会堆满前来观赛的观众,而且他们会直接安放帐篷住在这里。对了,这里也是最容易出车祸的地方,来这里看比赛的人很多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
Gumpert先生说,由于是右舵车,开起来可能有些不适应,而且这辆车的离合行程非常长,每一脚离合都一定要踩到底。这个小毛病到了量产车的时候会得到很好地解决……
其实这辆车并没有什么需要Gumpert先生传授驾驶技巧的,但是可以看出Gumpert先生十分爱惜自己的宝贝,第一次让外人试驾这款车型,总难免有些揪心,尤其还是在著名的“绿色地域”上驾驶。
一不留神我竟然成了试驾GUMPERTEXPLOSION的第一人。这也是我第一次驾驶右舵车,而且竟然还是在纽博格林,直到现在想起来依旧像是一场梦一样。
能够驾驶这款跑车已经心满意足了,虽然没有Gumpert先生监督,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这辆车在我试驾的过程中最多只挂到了三挡,并且车速较慢,开的十分轻柔。此刻的驾驶感受真的就像我跟Gumpert先生说的一样,不是在测试,而是在感受这辆车,感受一人独享纽北赛道的这种氛围。
我问Gumpert先生,为什么最终还是同意了我的试驾要求。他说:我觉得你们包下纽北测试这件事情非常伟大,我今天来到这里也是想加入到你们这个伟大的事件当中。既然来了,我总不能空手而归,无论是照片还是记忆,总要留下些什么。来到这里我被你们的工作打动了,觉得不应该只是在场外把这款车展现给你们看,它是属于赛道的,是一辆跑车,它的照片也应该都是在赛道里拍摄的。既然你简单的驾驶不是为了测试,而且包场也很安全,我想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拒绝你。
Gumpert先生接着说:我希望你们这次拍摄的关于EXPLOSION的所有照片都可以给我一份,这对我来说是宝贵的资料,我想我今后也会经常能用到这些照片。对了,你们谁的摄影技术好一些,我今天特意带来了我的女儿,我希望你们能够帮忙为我的女儿和纽北和这款车拍摄几张照片。
我心中暗喜:Gumpert先生,这完全没有问题,我大学就是学摄影专业的,并且从事职业汽车摄影师多年,一切就交给我好了。
赛车服在纽北最主要的作用不是安全,而是保暖、不怕脏,可以随时躺在地上干活。拍摄完Gumpert先生的女儿,也要为Gumpert先生拍摄几张照片。我让Gumpert先生坐在车头正中间,双腿间漏出GUMPERT的车标,然后略微俯拍。当我让Gumpert先生分开双腿时,所有在场人员都笑了。
小贴士:其实这样拍是有原因的。Gumpert先生身高非常高,让他做这个动作可以保证车标和车辆几乎完整的露出,人物的姿态也会非常自然。稍微俯拍一点可以看清远处弯道的消失点、树林以及蓝天白云,让整个画面的背景更有层级,更有细节。微微倾斜的画面构图也会产生一定的动感,符合这个人、这个车和这个赛道的气氛。而拍摄Gumpert先生女儿我选择了仰拍的方式,以蓝天白云做背景,用闪光灯补光寻求曝光平衡。仰拍可以让人物看起来瘦一些,腿部更显修长。而从﹣10°左右的角度欣赏美女时,往往会看起来更性感,让人心潮澎湃。
电影院,是的,你没有听错。我也是第一次在电影院的巨幕下观看球赛,纽北当晚特意为Gumpert先生开放了电影院,接上电视台信号,让我们一同观赏德国队的比赛,为德国队加油。
这就是我在纽北中国日和GUMPERT的故事。前面说过Gumpert先生拥有传奇的一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接着往下看。
编辑:听说您在奥迪工作了一辈子,什么事是让您最值得骄傲的?
Gumpert先生: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我进入奥迪公司工作,从试制工程师的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两年之后,时任奥迪技术研发总监的皮耶希让我接手夏季和冬季试车的工作。一边是零上50度的非洲,另一边则是零下40度的北欧。此外我还负责过动力总成部分,包括车轴和刹车系统以及一些项目的预开发。
当时奥迪有一个项目是为德国国防军设计一部越野车,也就是当年的大众Iltis。但实际上除了车标外,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奥迪汽车。奥迪在这部越野车上采用了全轮驱动,我建议皮耶希将这种全轮驱动系统引入轿车。皮耶希采纳了这一建议,奥迪公司循着这个思路把Iltis的整套动力总成打包移植到了奥迪轿车上,Quattro原型车就此诞生了。
皮耶希随后在奥地利高地冬季试车场向大众董事会展示的Quattro原型皮耶希随后在奥地利高地冬季试车场向大众董事会展示的Quattro原型车,通过打包移植自Iltis全轮驱动系统,这部原型车仅依靠4条夏季轮胎就爬上了以高难度著称的积雪路面,彻底震惊了董事会,于是整个项目予以放行,Quattro系统才得以沿用至今。
编辑:奥迪R8也是您带头开发的吗?
Gumpert先生:原型车和后来的第一代R8都是我的团队开发的。关于R8原型车还有这样一段故事:曾经我们在未经大众董事会许可的情况下,秘密开发了一部中置引擎的Quattro跑车,命名为GroupS原型车,这部车就是奥迪R8的始祖。但当时奥地利一家媒体披露了我们的测试照片,引发了大众董事会的震怒,此项目不得不被终止,虽然皮耶希对此事完全知情,但是也束手无策。
编辑:最终R8这款车终于问世了,您应该感到很高兴吧,而且著名的阿波罗也是源自于R8。
Gumpert先生:是的,我很高兴。但是阿波罗并不是源自奥迪R8,因为我跟奥迪的关系,阿波罗很多技术和零件都来自奥迪,阿波罗的发动机等重要部件也是如此。但阿波罗是在一张白纸上从零开始设计制造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按照我对跑车的理解设计的,不会考虑任何向消费者向市场妥协的因素,也不会采用非常过时的零件。所以说它是一款完全独立的车型。
编辑:我知道您在中国工作多年,给我们讲讲您在中国的经历吧。
Gumpert先生:1986年奥迪开始着手组建海外研发部,主要目标就是中国市场,而这个研发部的负责人就是我。有一天皮耶希对我说:”有个疯狂的任务,中国人想生产奥迪100,我希望你去看一看,在技术上是否可行。“于是1986年我和时任奥迪生产董事一起前往长春考察,我作为技术口的负责人参与了整个中国区项目的筹建工作。1992年奥迪从大众手中拿回了奥迪车型的销售权。我也从技术部分转而负责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营销工作。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区的业务,大概在1998年的时候我带着全家正式定居中国,进入一汽-大众董事会负责营销工作,当时一汽-大众是一个只有500人左右的公司,但盈利却与奥迪在德国的4万人总部不相上下。女儿在长春度过了3年的婴孩时光,甚至她当时的中文说的比德文还要好。
编辑:奥迪是在国内最成功的豪华品牌,加长车的概念也是从奥迪开始的,听说这里也有您的功劳。
Gumpert先生:奥迪在进入中国初期花了大约200-300万马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研。我和同事试驾了一辆加长版的红旗轿车,这催生了生产加长版奥迪A6的想法。第一年奥迪预计销量3000台,结果一下卖掉了17000台;第二年预测销售量封顶5000台,结果卖掉了27000台。如果当时中国市场能够从德国得到更多的资源配给的话,还能卖得更多。
不能说国产奥迪加长的主意是我想出来的,但我的确很积极的在推动这件事。当时很多德方高层觉得中国需要小一点的轿车。他们认为,既然中国人民当时普遍不富裕,那么奥迪就应该主打便宜的小车,就像意大利一样。但中国的家庭结构不同,经常要聚在一起,有的时候一个大家庭要有20个家庭成员,所以他们需要一部大一点的轿车。既然不能看上去像一部卡车,那么轿车就必须是三厢的。当然,现在中国市场的需求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古板的德国高层当时并不同意加长,我为此进行了很多努力,最终说服德方高层从A6车型开始试探加长的可能性,没想到这一举动开创了中国加长车的新篇章。
Gumpert先生:去年一汽-大众总共卖掉了150多万辆车,我很庆幸当时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对此我感到非常的自豪。
编辑:谈谈神车阿波罗吧。
Gumpert先生:当你身为工程师设计,制造以及改进汽车的时候,会经常为这样一个事实而当你身为工程师设计,制造以及改进汽车的时候,会经常为这样一个事实而郁闷——新款车型通常是在老款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出于设备成本等等各种原因有85%的部件沿用自老车型。然后用诸如小改款之类的手段掩盖骨子里是一部旧车这样一个事实,最后拍着胸脯对顾客说,这是一部全新的汽车。事实上这是对顾客赤裸裸的欺骗。虽然顾客不懂,但是做技术的人心里是有数的,这里或者那里的设计根本就是垃圾。但由于预算的限制,你却又改变不了什么。Apollo就是一张白纸:最接近理想状态的全新设计,每一个细节都优化到最佳状态。这就是Apollo,纯种的跑车,完全不需要考虑从老款车型上沿用多少零件。这也就是为什么Apollo能够刷新并将纽博格林北环的圈速记录的原因。
阿波罗是可以上路的赛车。我试过保时捷,法拉利,兰博基尼之类的车型,在联邦公路或者无限速高速公路上驾驶,这些车子都不会有任何问题。但一拉上赛道,几圈之后这些跑车就会出现引擎过热,变速箱挂掉,刹车失效等问题。我不希望我设计的车子是这个样子的,我希望Gumpert的顾客可以在周末把车子直接驶上赛道,开得像赛车一样快,然后自己开着车回家。这就是我们的目标,Apollo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编辑:阿波罗和EXPLOSION可以说是您多年的心血,两者称为您的孩子一点都不为过。如果用您的女儿和这两款车相比,您更偏爱哪一个?
Gumpert先生:这个很难说,他们完全是两回事,无法做出选择,两个我都非常的爱。
结识Gumpert先生是我的荣幸,与他交谈中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这款跑车给我带来的惊喜,而是我看到了一种人生态度。60岁依旧可以开始创业,制造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汽车并打破多项纪录。70多岁的他如今依然体格健硕,可以驾驭跑车飞驰在纽北赛道上。从小热爱汽车的我选择了汽车编辑这份工作,并且打算一直快乐的干下去,但到了我年迈的时候是否也能像他一样享受赛车,享受人生呢?
期待11月份Gumpert先生带着完成品的EXPLOSION来到中国,到时我们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