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希望能预知未来,以消除不确定性。但预测未来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其原因在于影响未来的变化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每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不仅会影响事态的走向,甚至可能会导致根本性差异的突变事件发生。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未来进行一定的逻辑分析,关键不在于通过预测得出的结论对错,而在于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当我们对这种关系理解得越深,越全面,预测就会越来越切合实际。
一、科学的预测
亚里斯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一开始就讨论了什么是智慧。他在书中这么说,“首先我们主张,一个有智慧的人要尽可能地通晓一切,且不是就个别而言的知识;其次,有智慧的人还要能够知道那些困难的、不易为人所知的事情(感觉是人尽有的,从而是容易的,算不得智慧)”。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以能否获得惊人的预言作为判断科学的一个标准。这些理解有道理,但确切地说都是不完善的。例如现在的航天技术,可以对航天器的飞行轨迹给出极为精准的预言,却都不会被看作是什么“惊人的预言”,但他们当然是科学。不过,惊人的准确预言的确对科学有极好的科普推广作用,因为它会非常吸引人。一切严谨的科学都应当是测量基础上建立起公理化的数学理论,当寻找到最一般的,最硬核的公理基础之后,以此和全面精确的测量数据为基础进行逻辑推演,有可能推导出完全出人意料,或常人一时很难理解和接受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对于证明理论的科学性有很好的作用。我的确经常将这样的结论作为宣传推广我自己第三代科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方式。
二、我的新预测结论
2025年增长100%以上,纯电动车(不含混动)销量达3000万辆以上。整体汽车销量会在3600万辆左右。
2026年因已经接近饱和,纯电动车增速会显著下降。燃油车还会有生产,但主要用于出口,国内销量会远低于100万辆,基本归零。混动车也将归零,纯电动车一统天下的局面初步确立。
2036年,中国燃油车、包括混动车的保有量基本趋零。纯电动车在保有量中的占比接近100%。
三、预测的基本逻辑与偏离原因分析
1.对预测的基本科学态度
一切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其实都是类似这样,先根据现有知识进行预测,然后用实验来获得测量数据进行检验。大多数探索性的科学实验中,一般都会有数据偏离,但这并没有关系。根据偏差值的大小和规律,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可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和进一步的实验,从而获得进一步的科学认知。发生偏离一般有如下各种情况:
基本逻辑的数学规律认知存在偏差。
存在未被考虑到的因果影响因素。
存在多种偶然的干扰因素。
其他。
2.预测的基本逻辑
考虑到纯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充电网络等新的技术环节相对多一些,我预测10年内完成从燃油车到纯电动车的切换还是留有余地的。事实证明实际发展情况与我所作预测也大致吻合。
3.实际发展情况与预测间的偏离
客观地说,我的长期预测与实际结果之间也的确有一些偏离。
实际发展情况是2018-2020年三年增速从三位数增长突然陷入停滞,降到基本为零左右。2023年的销量为949.5万辆(包含了纯电动车占70.4%,混动车占29.53%,燃料电池车占0.06%),年增长速度为37.9%。其他年份基本都接近三位数增长,与我的预测基本相符合。
4.2018-2020年偏离的原因——打击骗补
但是,即使一时的因这类问题而显著减缓发展的速度,也并不影响长期趋势。2021年开始又回归三位数增长的区间。
5.潜在的矿产资源限制因素
6.行业利益冲突
无论是移动通信各代的演进,还是燃油车排放标准的升级,都不涉及行业利益群体的冲突。从国一升级到国二,无论是发动机生产商还是研发生产人员,几乎是没有什么变化的。从3G升级到4G、5G,运营商还是那些运营商,生产4G设备和手机的厂家还是那些厂家,人员还是那些人员。在技术换代升级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整个产业界所有人、所有媒体、所有政府机构等,基本上都一致地表态拥抱新一代技术,只有极少量的批评家会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
能源从汽柴油完全转换成电能。
动力从发动机、齿轮箱完全转换成电池、电机和减速器。
补能设施从加油站完全转换成充电桩。
因纯电动车几乎不需要保养,4S店将大规模关闭。
......
四、纯电动车的根本优势
为什么纯电动车一定会一统天下?我在过去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如果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与纯电动车相比,燃油车绝对地一无是处。
纯电动车使用成本(每100公里电耗和保养成本)几乎为零。
新的纯电动车在全生命周期内已经完全不需要更换电池。所谓换电池成本只是初期纯电动车存在的情况。
新增充电设施成本低于加油站两个数量级。
电池的成本每年下降10%,目前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而发动机技术进步早已经停滞。
纯电动车为智能化提供了宽阔的空间,燃油车却天然地不适合智能化。现在纯电动车的智能化竞争优势已经开始显著展现。
最低档的纯电动车动力性能也明显好过旗舰型的燃油车,甚至好过燃油跑车。
大量豪华燃油车的专属配置,早就已经成为纯电动车的标准配置了。例如旋钮式换档。
纯电动车的直接购置成本已经开始低于燃油车。
作为移动电网的节点,开始展现出更为宽阔的应用发展空间。
需要特别强调,碳排放并不是中国发展纯电动车的主要动因。这个关键动因之一是能源的战略安全问题。
我从2015年起开纯电动车至今已经快8年了,所有纯电动车的特点我早已经非常清楚。这不到8年来节省的用车成本至少超过了10万人民币,相当于一辆经济型纯电动车的价值。最初第一辆纯电动车续航里程仅为160公里,2021年中更换为501公里续航里程。随后就多次特意开着这辆501公里续航的纯电动车,先后跑了2万多公里长途,横跨10多个省,包括冬季开长途,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里程焦虑问题。现在因充电网络的覆盖率持续改善更是如此。现在已经有人开着600公里续航的纯电动车从江苏开到俄罗斯圣彼得堡了。
所有攻击纯电动车的舆论,都是因为行业经营者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带来的。混动车就是在这种所谓“里程焦虑”舆论压力下的一种畸形产物,事实上这种车型已经是毫无意义的。尤其在充电网络覆盖率即将很快达到100%——不仅所有服务区,甚至所有停车区(现在没有任何服务设施,仅作停车之用),到最后大量高速公路上的临时停车处都有充电桩,充电桩间隔很快将不会超过20公里。另一方面,电池问题也解决得越来越完善时,更会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这种地方不可能建加油站,但未来在这种临时停车处也可以建充电桩
五、2024年预测的依据
进入2024年,燃油车厂家开始了力度更为空前的降价求生。这依然会是纯电动车发展的负面因素。
因行业利益冲突而形成的对纯电动车的负面舆论可能还不会完全消失,有些业界权威人士甚至呼吁未来给市场带来的认知混乱也很难完全消失。
同时,新的积极因素也开始出现:
燃油车大降价是一把双刃剑,在对纯电动车产生竞争和冲击的同时,也使人为制造的燃油车保值的神话完全破灭。
石化行业这两年也开始充分意识到不能被动应对挑战,必须全力投入纯电动车的充电网络建设。被转换行业的群体全面开始转移,会迅速弱化其对纯电动车的抵抗。
碳酸锂供应的充足带来的价格低廉,使电池成本上处于非常有利的区间。
在2024年内,半固态电池、钠锂子电池进入商用。因其占比还有限,可能还不会直接表现出明显的实际市场冲击,但会给整个市场牢固树立起燃油车必将迅速终结的市场预期,使一切抵抗纯电动车普及的幻想最终消失。
六、2025及2026年预测依据
到2025年,燃油车无论如何降价都不可能再与纯电动车竞争了。因为传统燃油车的利益格局早就已经固定,如此大幅度的降价必然使这种利益格局迅速地彻底解体。因此,它不会带来燃油车竞争力的根本上升,事实上只能是一种短暂的清库存行为。当这种清库存接近完成时,不仅生产厂家不愿再在燃油车上空耗资源,整个服务体系也会迅速退出。因为传统燃油车厂家将在2025年态度上完全转向纯电动车,燃油车降价竞争的阻碍因素将在2025年基本消除。
另一方面,2025年电池价格将进一步下降,纯电动车不仅成本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而且智能化的性能竞争优势进一步展现。这使燃油车的竞争问题进一步被瓦解。纯电动车单凭市场本身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到彻底压垮燃油车的程度。
2024年底,纯电动车保有量至少在2500万以上。到2025年底,纯电动车保有量大概率会突破5000万辆。此后每年新增的纯电动车将达3000万辆以上,纯电动车保有量过亿辆可以说“指年可待”。充电网络的经济收益预期已经非常明朗,充电网络服务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去疯狂地抢占空白服务网点,以后就没机会了。通过2024年超充的普及,以及空白服务区和停车区的充电网络建设。长途充电网络50公里覆盖率(至少50公里内可有充电桩路段的占比)将达到100%,20公里覆盖率也会达到90%以上。因电池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会带来续航里程进一步增长。到2025年时,以上双向的作用使得市场上已经基本不再存在对纯电动车所谓里程焦虑问题,从而使纯电动车的发展进入最后良性循环的能量大释放。
因此,2025年纯电动车会有一个强烈爆发性的增长。不仅是燃油车,连混动车都将会显著下降。纯电动车的年增速再次达到100%以上,销售总量(国内销售约2500万辆,加出口500万辆)会在3000万辆左右。
此后中国每年新增的汽车保有量中将全部是纯电动车,燃油车使用环境的越来越恶劣,将使存量的燃油车最多会在10年内基本归零。事实上的归零过程会迅猛得多,中国到2023年底3.1亿燃油车保有量的归零过程(以保有量下降到5000万以内为测量标准),很可能在2026年后的5年内(到2031年)就基本实现了。之所以选择5000万的标准,因为到这个数量以内之后,剩下的保有量根本不可能存在3年以上。
在过去汽车业发展的上百年间,是按照个位数增速,最多稍微超过10%的增长规律进行的。因为伴随汽车销量增长,需要新建道路、桥梁、隧道、服务区、加油站、停车场、4S店、其他售后服务点、新建生产设施等大量超重资产投入,不可能发展太快。很多人到现在还没理解,纯电动车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规律,纯电动车整个生态环境的资源,90%以上都已经在发展燃油车的过程中完成了。相比燃油车的发展历史,它是一种超轻资产投入的三位数增长,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规律完全相同。去回顾一下当年寻呼机,各代新的移动通信出现后,老一代的手机等消亡,新一代国X排量的发动机普及后,老一代排量的发动机等的雪崩场景,才会理解燃油车雪崩式消亡是什么样的场景。未来的5到10年内,我们将会见证燃油车象当年寻呼机一样雪崩消亡的过程。一切逃跑速度慢一点的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将被这场工业文明发展史上超级的旧技术产品大雪崩所埋葬,不要再心存任何幻想。
七、中国政府的战略选择
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国外汽车巨头也都已经在向纯电动车迅速换道了。中国通过纯电动车换道超车的战略机遇期已经过去。后续需要的是利用前期的先发优势尽快迅猛地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国产车企在未来的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到底能有多大,基本上在2024到2025年间就会决出结果。越快地实现纯电动一统天下,中国车企在未来全球市场的份额就越高。如果能够在2025年基本实现燃油车的归零,中国车企就有可能实现全球汽车市场清场式领先。但如果这两三年发展不够狠辣,2026年以后就将面对被充分唤醒的欧日美韩车企的全面反攻。我们可能会永久错失战略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