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经过记者了解,颗粒捕捉器实则是安装在汽油发动机排放系统中的陶瓷过滤器。PM颗粒物通过拦截、碰撞、扩散、重力沉降等方式被捕集在载体的壁面内以及壁面上,从而实现在微粒排放物质进入大气之前将其捕捉,当颗粒物积存到一定程度后,燃烧器会自动点火燃烧,将吸附在上面的炭烟微粒烧掉,变成二氧化碳排出,优化自身的性能。这一过程,称之为“再生”,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
因此,经销商所谓“多跑跑高速就好了”的解决方案,仅仅只能缓解一时的问题,并不能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该故障。况且,为了解决颗粒捕捉器再生的问题,就需要车主维持一段高速巡航,因为当车辆时速超过100公里,排气温度超过700℃时,才能满足燃烧条件。因此,车主就需要尽量避免长期短途、长期拥堵的工况。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操作并不现实,因为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驾驶车辆在城区或短距离的低速行驶是常态,不可能动不动就跑长途,且该办法也会给车主徒增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和安全隐患。
从我网的投诉统计来看,有关探岳车型颗粒捕捉器堵塞的故障投诉,从今年2月份就已经出现,3-4月份开始大批量爆发,截至目前仍在不断攀升中。其中95%以上的投诉车型均为2020款330TSI两驱豪华智联版及330TSI两驱豪华智联版PRO,此外,还有少量280TSI两驱豪华智联版车型,车主们均遇到了因颗粒捕捉器一至六级堵塞而带来的各种问题,包括油耗猛增、动力下降、自动启停频繁失效、发动机异响等。
此外,更有车主认为:这就是“车辆设计和质量存在缺陷”,并“强烈要求召回维修”,与此同时,还有车主激动地向记者表示:在购车时,销售人员并未告知该车不适合短途行驶,也未告知需要定期跑高速。“如果早知道是这样,我根本不会买!这属于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就是欺诈消费者!”
而对于探岳车主们的不满情绪,一汽-大众官方态度则格外冷淡,至今仍未给出任何正面官方回复,企图采取“鸵鸟式”冷处理的办法解决。探岳车主对此称:“厂家400也打了无数次,都是记录,没有解决方案”。而经销商方面,除了建议车主“多跑高速”以外,还曾明确表示“厂家也没有方案”,甚至“劝慰”车主:“这是正常现象”。
此外,在我网近半年的探岳车型投诉中,除了针对颗粒捕捉器堵塞故障,还包括大灯不亮、雨刮器异响等问题的投诉。而从数据统计来看,虽然一汽-大众对于投诉问题的回复较为积极,均称会“尽快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回复率均在90%以上,而相比之下,其解决率成绩却非常难看,几乎为零。可以说,一汽大-众官方仅仅是徒有“好态度”而已,并未有任何实际行动。
对于这种“零解决”的故障,有探岳车主提出“颗粒捕捉器本身就是个bug”的言论,“为了达到国六排放标准,加入了颗粒捕捉器,就是个投机取巧的做法”。而这种做法似乎并非是大众第一次为之。2015年9月,美国环境保护署就曾指控大众汽车所售部分柴油车安装了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的软件,10月,大众汽车高管就尾气排放造假事件在美道歉。为此,大众为“排放门”支付高达66.85亿欧元的赔偿金和罚金。而三年后,大众再次因为第二次“尾气门”事件被德国罚款10亿欧元。
今年恰逢一汽-大众成立30周年,作为我国首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30年来也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繁荣。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提出:“未来,一汽-大众将始终坚持客户第一;始终坚持品质至上。”他对一汽-大众的未来寄予厚望。
目前,一汽-大众正加速推动绿色高效益转型增长,不断为用户打造超越期待的高品质出行体验。在砥砺前行的路上如何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洞察用户需求,显然是一汽-大众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