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中消协在2023年统计的各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可以看出,消费维权类负面舆情主要集中在以餐饮食品安全、预制菜销售问题、食品虚假营销等问题为主的食品行业;以视频平台会员服务、数据安全、“套娃”收费、直播电商和电商平台乱象,短视频诱导付费,小程序购物侵权等问题为主的互联网行业;以汽车降价投诉和安全质量问题为主的汽车行业;以及以线下演出、住宿纠纷,研学游侵权,旅游团强制购物等问题为主的文旅行业。
食品、餐饮
1.食品安全成为“必答题”
2.预制菜舆论争议或将再起
互联网
1.算法滥用和过度索权侵犯消费者信息安全
2.直播电商虚假营销乱象多
近一年来,直播电商在带货过程中产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成为了舆论场中的争议核心,李佳琦、疯狂小杨哥、董宇辉、辛巴等多位头部主播负面舆情频繁登上热搜,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消费者不满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中涉及的消费维权问题较为突出,直播带货中低价引流、虚构夸大商品原价的虚假比价问题,以及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夸大宣传等虚假营销问题是直播带货领域最主要的消费投诉舆情。
当下消费者维权敏感时期,各大企业需格外注意品牌直播间的直播方式的选择与直播内容话术的规范性,以及在售产品品质保障问题,避免主播带货过程中的不当营销方式被树立为当下直播电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报道,扩大舆情负面影响;同时,品牌方对于合作主播的选择也需更为谨慎,避免因合作主播不当言行波及牵扯至品牌形象。
3.用户苦平台“套路式会员收费”久矣
汽车
1.新年价格战引发车主集体投诉
近年来,为争夺市场份额,降价促销、补贴优惠等“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已经成为了车企常用的营销手段,价格变动也成为了车企不得不面对的高发投诉问题。步入3月份,新年车市“价格战”不断升级,在比亚迪打响“龙年降价第一枪”后,越来越多的车企组团降价,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随之而来的则是老车主要求降价补偿的集中投诉爆发。
3.警惕晚会期间集体维权
文旅、商旅
1.演出市场票务投诉高企
据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线下演出存在“退票难”争议是2023年上半年社会影响力最高的维权热点,消费者投诉大麦网、纷玩岛等知名票务平台的改签、退票措施不合理,网经社统计的大麦网用户投诉数据显示,退款问题是大麦网2023年最主要的投诉问题,占比近52%。
消费者吐槽退票难的同时,抢票难亦是当前演出市场的另一大消费难题。2024年2月26日,法治日报发文《演唱会门票“秒没”,“票务”那儿大把》将舆论矛头直接指向了演唱会门票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黄牛泛滥”问题,指出此举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2.景区安全管理问题突出
3.未成年人游戏充值
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孕妇等群体为主的弱势人群消费权益保障始终是历届3·15晚会固定选题,2023年12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及“所有网络游戏须设置用户充值限额”“网络游戏直播不得出现未成年人打赏情况”等内容。在此背景下,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审核及退款流程问题可能重新回到舆论视野,游戏公司应积极承担其相应社会责任,合法合规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对未成年人大额充值的情况经协商后应当积极处理。
02
其他重要舆情风险点
除了以上行内典型舆情风险,还有一些多行业共有的敏感风险点。
2023年3月14日晚,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3·15晚会曝光了汕头市龙湖区龙华街道南社工业园一腌菜厂恶劣的生产环境和不合规定的生产过程,“工人边抽烟边处理酸菜,掉在地上的咸菜也直接被扔进箱子,工人直接赤脚踩在南姜上”,继2022年“土坑酸菜”事件引发轰动后,地方媒体对于腌制菜卫生安全问题的再报道,叠加了历史话题热度,在3·15前夕引发了公众的广泛热议,微博话题#汕头再现工人赤脚踩腌菜#也于3月15日冲上热搜榜单。
电动车自行车失火引安全担忧
预付制商家频“跑路”
当下预付式消费因其便利性逐渐成为零售和服务领域的主流消费业态模式,多在美容美发、游泳健身、餐饮、商场、超市、教育培训等行业广泛应用,但在零售和服务业态激烈竞争态势下,不少预付制品牌门店也因经营不善频频闭店。2023年以来,家乐福、克莉丝汀、一兆韦德、舒适堡、贤合庄等多家知名品牌被曝大规模关店且出现退费难问题,因预付式消费引发的消费纠纷和集体投诉不断增加,成为了3·15期间重要的消费投诉类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