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国内车企召回数量排行及盘点
2018-07-1209:30
【本文来自车质网研究院】
为便于消费者更加清晰的了解上半年国内召回情况,车质网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进行整理,按召回数量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最终得出以下排名:
上半年度召回的主要特点如下:
1、集体投诉事件推动企业积极召回
在面对集体投诉爆发时,企业的应对策略不尽相同,但只有主动召回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对品质负责的态度,为用户的安全和生命利益考虑,愿意为自己的问题承担责任的体现。不难看出,当前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维权手段的日趋理性,集体投诉或许未来将成为一种常态,它对于推动国家职能部门更好履行监管职责以及企业加强自身监督自查都存在积极的推动意义。
2、召回并非万能合理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针对召回车型制动总泵缺陷,东风日产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免费为涉及车辆的制动总泵加注专用硅油,防止因摩擦造成油封翻转,而对于油封已发生翻转的车辆,厂家会予以更换制动总泵进行处理。”。这一方案一经发布,便引起部分以逸轩为代表的车主的强烈不满,质疑厂家召回方案不合理,拒绝接受这一解决方案(详见:有隐情?部分轩逸车主拒绝东风日产召回方案),从而引发大范围的集体投诉事件,截至目前该事件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2017年12月,在多次与大众沟通无果后,51名大众途锐车主被迫拿起法律武器,一纸诉状将大众汽车告上法庭,成为国内首例车主集体诉讼案。迫于种种压力,大众汽车在3月7日发布召回公告,宣布因“空滤进水隐患”召回33,142辆大众途锐汽车。这也同样成为国内首次由车主集体诉讼所引发并推动的企业被动召回事件。然而,大众途锐在召回公告中依然未承认进气管存在设计缺陷,更令车主愤怒的是,对于大众汽车提供的召回措施,不仅会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油耗与使用寿命,而且还会降低车辆涉水高度,引发新的危害。对此,在法院的调节下,参与诉讼的途锐车主对问题车辆进行了第三方鉴定,截至目前,鉴定结果尚未公布。
3、日系、德系成召回大户召回总量超360万辆
德系品牌上半年召回次数仅次于日系品牌,共实施召回25次,召回总数1,284,769辆,日系和德系品牌召回数量总和超过了上半年召回总量的3/4。其中,一汽-大众奥迪因“发动机辅助冷却液泵”缺陷成为德系品牌中召回数量最多的品牌,共召回659,049辆汽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此外,宝马530Le作为德系品牌中唯一一款召回的新能源车型,此次因“燃油泵回油管设计及装配缺陷”问题共召回2001辆汽车,虽然数量不多,但含义颇深。
反观自主品牌,在今年上半年共召回9次,召回车型共计330,800辆,召回次数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召回数量有所增长。总体来看,自主品牌在对待主动召回的态度上,与合资和进口品牌间还有一定差距。如今,自主品牌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品牌和产品力均有明显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理性面对产品缺陷问题,遇到问题并不可怕,能秉承着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实施主动召回,修复产品缺陷,才是一个成熟品牌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