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的考试成绩整体情况见表1、表2,考生的学历、年龄、性别结构及考试成绩见表3~表5。
3.2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与2011相比,2012年的基础知识考试平均分略有下降,而技能考试平均分有所上升,基础知识考试及格率、技能考试及格率、综合成绩及格率有较大幅度下降,基础知识考试优秀率基本持平,技能考试优秀率和综合成绩优秀率有较大幅度上升。总体上看,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有所下降。
从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分布看,两年的优秀率相当,考生的成绩均主要分布在60~90分之间,而2012年的不合格率较2011年提高6.1%;从技能考试成绩分布看,考生的成绩也均主分布在60~90分之间,与2011相比,2012年超过80分的高分段考生人数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不合格率也提高了3.6%,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从学历上看,2012年首次出现硕士学历考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他各学历层次考生比例与2011年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从考试成绩看,硕士、本科学历考生在基础知识考试和技能考试方面优势明显。
从性别结构看,考生以男性为主,与2011年相比,女性考生的比例有所提高。在两年的考试中,女性考生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高于男性考生。
4结论
对2011年和2012年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参加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的云南考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表明,与2011年比,2012年考生的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有所下降,不合格率有所上升;中青年、高学历考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女性考生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高于男性考生,这种现象与2011年相同。
ResultsAnalysisonVerificationofProfessionalTechnicalAbilityofFirstFireTechnicalPersonnelinYunnanProvince//WeiZhenhua,YanLianyu,LuoJiwu,WangJiachun,LiShiyou,YangFang
AbstractStatisticanalysisonthefirstbuildingfiremanoccupationskillappraisalexaminationresultsoftechnicalpersonnelofthefireconstructionandthefiretechnicalserviceenterprisein2012.Number,averagescore,standarddeviationandpassrateofalllevelscoreinterval,educationalbackground,age,genderwerecalculated,andrankingswerearrangedbasedonthecalculation.Analysisandcomparisononrelationshipbetweenscoreandeducationalbackground,ageandgendershowedthatthebasicknowledgeexaminationscoreof2889examineeswasbetterthanthatofskillexaminationscore,theexamineesofhigheducationalbackground,young-middle-agedobtainedbettercomprehensiveperformance,andaveragescoreandpassrateoffemaleexamineewerehigherthanthatofmaleexaminee.
Keywordsfireman;firetechnicalpersonnel;occupationskill
1资料与方法
收集考生学历、年龄、性别、生源地和考试成绩等基本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统计2989名考生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比例、平均分、标准差等项目,计算不同学历、年龄、性别考生的人数及比例、平均分、标准差、及格率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分析考生考试成绩与学历、年龄、性别等关系。
2结果与分析
2.1统计结果
考生的考试成绩整体情况见表1、表2。考生的学历、年龄、性别结构及考试成绩见表3~表5。
2.2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初级消防员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平均分、技能考试成绩平均分、基础知识考试合格率、技能考试合格率、综合成绩合格率均高于中级消防员考试的相应项目;而两个等级考试的优秀率相当。
从表2可以看出,初级消防员基础知识考试分数主要集中在[80,90)、[70,80)、[60,70)3个分数段,人数比例分别为26.3%、24.2%、20.2%,技能考试分数主要集中在[80,90)、[70,80)、[60,70)3个分数段,人数比例分别为25.2%、35.4%、20.4%;中级消防员基础知识考试分数在5个分数段分布较为均匀,人数比例分别为17.2%、24.6%、20.9%、18.6%、18.7%,而技能知识考试分数主要集中在[80,90)、[70,80)、[60,70)3个分数段,人数比例分别为24.2%、29.5%、21%。整体上反映了考生基础知识考试成绩略好于技能考试成绩。
从表3可以看出,初级、中级消防员各学历层次人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为专科>本科>中专>高中>初中>职高>技校>硕士>博士,专科和本科学历的考生达到62%以上。消防施工企业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整体上高于消防控制室从业人员。从考试结果看,本科、硕士学历考生在基础知识考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本科、专科、职高学历考生在技能考试方面取得较高的成绩。
从考生年龄结构来看,初级消防员考生平均年龄29岁,年龄最大的考生73岁,年龄最小的考生仅17岁。中级消防员考生平均年龄35岁,年龄最大的考生68岁,年龄最小的考生仅20岁。从表4可以看出,初级消防员考生主要集中在20~29岁、30~39岁2个年龄阶段,达总人数的85.5%;而中级消防员考生主要集中在20~29岁、30~39岁、40~49岁3个年龄阶段,达总人数的93.4%。从各年龄段考生的平均成绩来看,初级考试考生基础知识考试平均分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60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
从考生的性别结构来看,消防施工企业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仍然以男性为主,但女性从业人员的比例较消防控制室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高。在初、中级消防员考试中,女性考生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高于男性考生,这种成绩分布与2011年的消防控制室从业人员类似。
3结论
根据对表1、表2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差距较大,整体成绩不容乐观,现阶段高校计算机专业确立统一的起点较为困难。
二、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1.分层课程及内容
2.教学实施建议
三、高校计算机基础标准
1.关于高校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及应用能力标准
2.基于“基本标准”的高校计算机课程
一、背景
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新生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在建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训练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以及丰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师认识不统一,以及学生水平差异而造成的分层或分类教学等问题。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高中阶段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原因,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显著的不同。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因此,2013年我校组织了的新生计算机基础分层考试,从考试结果中准确掌握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现状,据此设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并规划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体系。本文重点就计算机分层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重要结论。
二、题目设置
本次分层考试采用计算机题库方式进行,设置了三种题型,分别为单选题、填空题和操作题,总分为100分。其中,单选题和填空题侧重于考察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基本结构、数值编码及二进制运算、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总分为25分;操作题主要考察Windows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和PowerPoint操作,总分为75分;其中,Windows操作部分占25分,Word操作部分占20分,Excel操作部分占15分,PowerPoint操作部分占15分。
三、考试结果的分析
(一)总体结果分析
(二)分类结果分析
本次分层考试还对考试结果进行了分类统计。考试结果按照三类进行统计,即信息类、非信息理工类和非信息文管类。其中,信息类选择的班级包括计算机1301、通信1301、物联网1301、信息安全1301、自动化1301、测控1301和人工智能1301等共计14个班级;非信息文管类的班级包括工商管理1301、经济1301、企业管理1301、社工1301、法学1301、行政管理1301和日语1302等共计14个班级。由于非信息理工类学生人数在全校占据绝大多数,所以选择了更多的班级,具体包括土木工程1301、采矿1301、环境工程1301、矿加1301、机械工程1305、能源工程1301、安全工程1301、工业设计1301、物流工程1301、材料工程1305、生物技术1301、数学1301、物理130和化学1302等共计28个班级。从以上选择的班级可以看出,这些班级基本上涵盖了学校在信息类、非信息理工类和非信息文管类中的所有学生,样本具有显著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四、考试结果的启发
本次分层考试目标是选拔优秀大学新生组成快班,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教学。这里,我们不涉及有关分层教学体系的内容,主要是从本次分层考试的数据结果分析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没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考虑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未来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取消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课程是不合适的。
2.就理论知识来说,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欠缺,需要在课程学习中加强计算机工作原理、编码、多媒体、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3.就应用操作来说,虽然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Windows操作都有比较良好的掌握,对常见的Word操作和PowerPoint操作的掌握仅限于对一般的文字编辑操作上,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对Excel操作则非常陌生,没有形成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因此,需要在应用操作方面继续完善Word和PowerPoint等常见办公软件的高级操作的练习,并重点加强数据管理操作软件的学习,如Excel或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4.信息类和非信息类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相当,作为入门课程可以采用基本相同的教学体系。当然,如果考虑到信息类学生未来专业学习的需要,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专业化的内容,并进行差异化教学。
五、小结
对计算机分层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总体分析和分类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取消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课程是不合适的;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掌握比对计算机及基础软件操作的掌握更加欠缺;信息类和非信息类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相当。
参考文献:
[1]姜茸.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及问题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2007,29(s2).
收集考生学历、年龄、性别、生源地和考试成绩等基本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统计1716名考生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比例、平均分、标准差等项目,计算不同学历、年龄、性别考生的人数及比例、平均分、标准差、及格率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分析考生考试成绩与学历、年龄、性别、行业等的关系。
考生的考试成绩整体情况及与学历、年龄、性别的关系分别见表1~表4。
1716名考生基础知识考试成绩的总体情况是:平均分为73.2,最高分为99.5,最低分为31.5,及格率为86.6%,60~80分人数占79%。
从考生的学历结构来看,各学历层次人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为:初中>高中>专科>中专>本科>职高>技校。初中和高中学历的考生达到53.1%,说明云南消防控制室从业从员具有学历较低、高学历人员和技能型人才比例较低的特点。
考生平均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本科>技校>专科>职高>高中>中专>初中。初中学历的考生最高分96.5,90分以上人数达18人,80分以上人数达92人,说明将初中学历作为初级消防员的最低学历要求是合适的。
及格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技校>本科>专科>职高>高中>中专>初中,仅有初中学历人群的平均分低于全体考生的平均分。技校毕业生具有及格率最高、平均分较高、最高分却最低的特点。
从考生年龄结构来看,平均年龄33.2岁,年龄最大的考生达62岁,年龄最小的考生仅15岁。18岁以下考生5名,其中15岁1人、16岁1人、17岁3人。60岁以上考生4人,其中62岁1人、60岁3人。从表3可以看出,20~39岁之间的人员占了74.3%,20~49岁之间的人员占了92.8%,说明了云南消防控制室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人员为主。从各年龄段考生的平均成绩来看,平均分最低为20岁以下年龄段考生,这是由于这个年龄段考生学历偏低(其中初中学历占59.4%,中专学历占25.0%,高中学历占12.5%,专科学历占3.1%)。60岁以上的考生平均分也较低,而20~29岁、30~39岁、40~49岁3个年龄段考生平均成绩差别不大。高于1716名考生平均分的为30~39岁、20~29岁2个年龄段,这两个年龄段考生人数占了74.3%,为从业从员中基础知识较扎实的主力军。在230名不及格考生中,初中学历考生有126名,占54.8%,学历低、基础差、培训期间学习不认真是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考生的性别结构来看,男性考生占了92.3%,为女性考生的12倍。与女性考生相比,男性考生具有平均分和及格率均较低的特点。
此外,从考生所在单位的地理分布和行业来看,高分考生主要集中在昆明的一些大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分布的行业主要为机场、保安公司、物业公司、化工企业、医院、制药企业、电力生产企业等。
3结论与建议
对首次参加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全国基础知识统一考试结果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1716名考生的平均分为73.2,及格率为86.6%,考生成绩与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所服务的行业等因素有关。总体上高学历、中青年、大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考生的成绩较好,女性考生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高于男性考生。
根据首次考试的成绩及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1)进行分类培训。根据以上分析和云南火灾特点,建议各培训学校对学员进行开班前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成绩编班。对基础不同的学员班实行弹性学时制,即根据学员的基础条件确定各班的学时数,基础较差的学员班较基础较好的学员班学时要长。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员有语言障碍的特殊情况开展专项培训。也可根据行业特点进行分类培训探索。而对机场等人员素质和硬件条件较好的行业及昆明、玉溪等相对发达地区进行精品班培训试点,切实提高学员的业务水平。
①进一步制定强制性办学标准和规定,从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等方面提高准入标准,规范各学校的培训和办学行为。
②实行培训项目认证制度,即制定各项目的培训标准,只有在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该标准并经认证的培训学校方可开展该项培训业务,确保培训质量。
③从办学指导思想、办学资格与行为、机构与队伍、办学条件、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对3所消防培训学校定期开展办学水平评估。
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传统意义的课外活动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内容的预习梳理和复习巩固。课前学生对照教材学习知识点,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预习的进度和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控;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普遍采用誊抄重要知识点、完成练习等作业形式巩固教学重难点,作业完成后还以教师书面批改或口头讲解为主,呈现出形式单一、思路狭窄、评价简单等特点,而忽略了知识的外延性、拓展性、综合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云班课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外学习活动实践应用
1.课前铺垫
(1)掌握学情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认为,“学生具备从事每一个新的学习任务所需的认知条件越充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就越积极”。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新的知识的输入、理解和接纳,对学习结果及其以后学习都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应提前编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反馈情况,掌握学生知识储备等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2)共享资源
(3)答疑解惑
云班课提供了包括即时测试、答疑/讨论及头脑风暴等师生交互活动方式。教师在学生资源学习基础上组织典型问题的答疑、讨论和测试等交互活动。教师可实时参与答疑讨论活动,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正向引导,同时通过测试活动的即时成绩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课前内化情况,以便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通过课前先学,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初步知道了学习要点;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基础及学习难点,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变盲目教学为有针对性教学。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在课前完成初步的认知活动,积极思考遇到的问题,能激发在课堂上主动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探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2.课后交互
(1)多元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成果最终多以电子文档形式呈现,传统教学中难以展示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缺失。运用云班课的“作业/小组任务”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上传学习成果进行自我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则可适当点“赞”。同时教师对学生成果存在的典型问题在“答疑/讨论”模块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交互中提升自信,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2)巩固拓展
三、基于云班课的课外学习活动实践反思
在体验云班课带来便捷的同时,云班课学习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课前对资源的科学整合、学生课前资源学习的真实效果、讨论等交互活动参与度的有效把控、学生移动设备的科学使用等问题,仍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肖海彬.布鲁姆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借鉴与启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2).
[2]周云虹.基于云班课平台翻转课堂英语口语教学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6(3).
[3]廖素清.课外学习活动的评价与管理策略——以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10).
[4]张锰.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初探——云班课翻转课堂[J].职业,2016(2).
[5]孟婷婷.关于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5).
一、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是一个合格的专业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这门课程并不一定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是重新开始。兴趣比基础更重要。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如在课堂上能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完成一定量的理论和上机作业,可以轻松地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观察到,对计算机怀有一定兴趣的同学,在上机操作与考试中成绩明显领先。那怎样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呢?
1.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选取教学素材
中职学生活泼好动,充满朝气,喜欢接触新的事物。老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他们喜欢与熟悉的内容,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与实践中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有竞争性的活动与比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在课堂上开展小型的计算机知识竞赛,采用小组比赛,分必答题与抢答题两种类型,邀请学生一起参与主持与记分,学生兴趣深厚,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3.结合计算机应用实际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操作实例和任务
计算机的发展迅速,应用日新月异,计算机课程本身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应根据当前计算机应用的主流(而不是根据教材)来选择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用,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学生在操作任务的设计上,也应该考虑实用性原则,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操作任务,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操作中收获自信,提高协作能力。
二、重视“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学习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前沿技术,走进社会多个行业,引起了一系列的行业变革。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摇篮,其教学工作的质量与实效性直接决定人才的基本素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云计算”作为一项新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应用,是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发展新需求,也是必要举措。通过“云计算”的应用,从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入手,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对现有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进行创新,对传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弊端进行革除,是新时期提高教学工作实效的重要举措。
1.软件教学
2.硬件教学
硬件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接触计算机时的第一部分内容。计算机硬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处理器从以往的低频、单核,发展到了现在的高频、多核,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硬件设备的出现,结合互联网技术,形成了一个新的互联网生态体系,智能电器的出现,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讲解新鲜事物,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并且展望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趋势。在硬件教学中,融入“云计算”概念,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云计算”技术对于社会生活的改变和积极的意义。
3.网络教学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改变了现代社会的信息交互方式。在“云计算”技术应用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智能设备、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满足数据处理与信息交互的需求。教师可以针对网络技术的发展进行教学,并且引入当前火热的移动网络的“4G技术”,通过结合身边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在学习传统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网络技术发展的认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确保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与时俱进,让学生在日后工作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方向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直接就业的专业型人才,毕业生应该具备某个职业所要求的专业素质与技能,而且还应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具备必需的职业发展能力。在信息技术应用十分普遍、应用层次日渐提高的今天,扎扎实实地学好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对于中职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当全球各大公司都在炒作“云计算”这个概念的时候,你知道为什么要有“云计算”这个概念吗?蔺华、杨东日、刘龙康编著的这本《大师访谈(云计算推动商业与技术变革)》将带你去探索,走进一家家大公司,对话一个个大师级的人物。
《大师访谈(云计算推动商业与技术变革)》通过对业界多家主流“云计算”服务提供厂商微软、Google、IBM、苹果等高层和专家的访谈,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云计算,通过不同专家对云计算的看法展现出云计算的全貌。这些充满睿智的对话里,有针锋相对,有自相矛盾,谈技术深入浅出,又不失诙谐幽默。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技术,更探讨思想,让大家了解“为什么要有云”。
大话通信——通信基础知识读本
作者:杨波,周亚宁编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不是三维——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作者:何小朝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本书从软件与三维实物的本质性不同出发研究软件生产方法论。今天,软件生产中许多传统问题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善,以“爆炸”形容的技术发展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先进管理模式下的管理现状如何?本书首先深入分析以上问题,指出软件的本质及其至今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内在原因;接着,从软件设计,测试与管理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实用方法观点。
完美软件——对软件测试的各种幻想
作者:(美)温伯格著,宋锐译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程序设计心理学”一书作者Weinberg的另一力作!
揭穿软件测试神话。
每个人都在软件测试中扮演着某种角色,即使是项目团队之外的人也一样,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客户和用户都会参与塑造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很多时候是在无意中进行的。测试人员不需要继续生成大堆文档、造成敌视的态度,而是可以通过在任何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测试意识来培育大量的机会和丰富独家传记。
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及建设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研究与制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发现并总结出4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即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和职业素养要求。在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重点围绕这4个方面进行。
1.知识要求
2.能力要求
3.素质要求
了解物联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获取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创新创业政策、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全球视野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
4.职业素养要求
二、专业课程体系
对物联网工程技术体系与层次化认知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专业课程建设首先研究物联网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对物联网技术体系进行层次化建模与分析,按照自底向上方式建立对应的层次化认知模型,完成物联网理论与技术的层次化渐进式的认知方案的设计,建立分阶段的认知能力评价标准作为认知里程碑。抓住能够体现物联网专业特色的专业核心课和实践环节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突破口,重点建立了分层次的物联网专业课程群和具备顶层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的规范为依据,参照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确定了专业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根据课程与实践内容的内在逻辑划分为4个专业课群组,与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各个层次形成对应关系:硬件平台类课程(感知层)、通信网络类课程(网络层)、数据处理类课程(公共管理层)、应用开发类课程(应用层)。各课程群组中的具体课程与实践环节如下:
?S硬件平台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5学时)、传感器节点与RFID技术(45学时)、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45学时)、物联网感知综合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S通信网络类:计算机网络(6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30学时)、物联网数据传输技术(30学时)、异构网络互联与融合(30学时)应用网络程序分析与设计实习,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
?S数据处理类: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45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课程设计、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45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30学时)、物联网安全与管理课程设计。
二、对于抽象内容要重点处理
物理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十分抽象,这些内容是复习中的难点,而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规律和概念知识的复习,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留意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同时充分地联系生活经验,加强实验,再辅助以有效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