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目录考试资讯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按照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要求编写,内容紧扣《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信息系统的管理。共25章。具体如下:

目录

第一篇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硬件基础2

1.1计算机基本组成2

1.1.1中央处理器3

1.1.2存储器4

1.1.3常用I/O设备5

1.2计算机的系统结构9

1.2.1并行处理的概念9

1.2.2流水线处理机系统10

1.2.3并行处理机系统11

1.2.4多处理机系统12

1.2.5CISC/RISC指令系统14

1.3计算机存储系统15

1.3.1存储系统概述及分类15

1.3.2存储器层次结构15

1.3.3主存储器16

1.3.4高速缓冲存储器18

1.3.5辅助存储器18

1.4计算机应用领域21

1.4.1科学计算21

1.4.2信息管理21

1.4.3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技术22

1.4.4语言与文字的处理22

1.4.5人工智能22

选择题23

思考题23

第2章操作系统知识24

2.1操作系统简介24

2.1.1操作系统的定义与作用25

2.1.2操作系统的功能及特征25

2.1.3操作系统的类型27

2.2处理机管理29

2.2.1进程的基本概念29

2.2.2进程的状态和转换29

2.2.3进程的描述31

2.2.4进程的同步与互斥32

2.2.5死锁34

2.3存储管理35

2.3.1存储器的层次35

2.3.2地址转换与存储保护36

2.3.3分区存储管理37

2.3.4分页式存储管理38

2.3.5分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40

2.3.6虚拟存储管理基本概念42

2.4设备管理42

2.4.1I/O硬件原理43

2.4.2I/O软件原理44

2.4.3Spooling系统46

2.4.4磁盘调度47

2.5文件管理47

2.5.1文件与文件系统48

2.5.2文件目录49

2.5.3文件的结构和组织51

2.5.4文件的共享和保护54

2.6作业管理55

2.6.1作业及作业管理的概念55

2.6.2作业调度56

2.6.3多道程序设计57

选择题57

思考题58

第3章程序设计语言59

3.1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59

3.1.1程序设计语言基本概念59

3.1.2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60

3.2程序编译、解释系统64

3.2.1程序的编译及解释64

3.2.2编译程序基本原理64

3.2.3解释程序基本原理64

选择题66

思考题66

第4章系统配置和方法67

4.1系统配置技术67

4.1.1系统架构67

4.1.2系统配置方法69

4.1.3系统处理模式73

4.1.4系统事务管理76

4.2系统性能78

4.2.1系统性能定义和指标78

4.2.2系统性能评估79

4.3系统可靠性80

4.3.1可靠性定义和指标80

4.3.2计算机可靠性模型80

选择题82

思考题82

第5章数据结构与算法83

5.1数据结构与算法简介83

5.1.1什么是数据结构83

5.1.2数据结构基本术语84

5.1.3算法描述84

5.1.4算法评价86

5.1.5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86

5.2线性表87

5.2.1线性表的定义和逻辑结构87

5.2.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88

5.2.3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90

5.3栈和队列90

5.3.1栈的定义和实现90

5.3.2表达式求值93

5.3.3队列93

5.4数组和广义表96

5.4.1数组96

5.4.2广义表的定义和存储结构97

5.5树和二叉树99

5.5.1树的定义99

5.5.2树的存储结构100

5.5.3树的遍历102

5.6图103

5.6.1图的定义和术语103

5.6.2图的存储结构103

5.6.3图的遍历104

选择题105

思考题105

第6章多媒体基础知识107

6.1多媒体技术概论107

6.1.1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107

6.1.2多媒体关键技术和应用108

6.2多媒体压缩编码技术110

6.2.1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110

6.2.2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基本编码方法111

6.2.3编码的国际标准112

6.3多媒体技术应用113

6.3.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113

6.3.2数字音频处理技术117

6.3.3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创作120

选择题121

思考题121

第7章网络基础知识122

7.1网络的基础知识122

7.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122

7.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24

7.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125

7.2.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26

7.2.2TCP/IP协议128

7.3计算机网络传输129

7.3.1数据通信模型129

7.3.2数据通信编码131

7.3.3传输介质133

7.3.4多路复用技术134

7.3.5数据交换技术135

7.3.6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136

7.4计算机局域网137

7.4.1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137

7.4.2局域网的组网技术139

7.5网络的管理与管理软件141

7.5.1网络的管理141

7.5.2网络管理软件143

7.6网络安全144

7.6.1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144

7.6.2数据的加密与解密145

7.6.3防火墙技术146

7.6.4网络安全协议147

7.7网络性能分析与评估148

7.7.1服务质量QoS148

7.7.2服务等级协议(SLA:service-levelagreement)148

7.7.3流量管理149

7.7.4网络性能评价指标体系149

7.8因特网基础知识及其应用150

7.8.1IP地址和子网掩码151

7.8.2DNS和代理服务器153

7.8.3万维网服务154

7.8.4因特网其他服务156

思考题159

第8章数据库技术160

8.1数据库技术基础160

8.1.1数据库系统概述160

8.1.2数据模型161

8.1.3数据库系统结构164

8.2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操作166

8.2.1关系数据库166

8.2.2关系运算168

8.2.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71

8.3数据库管理系统180

8.3.1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180

8.3.2数据库系统的控制功能181

选择题187

思考题188

第9章安全性知识189

9.1安全性简介189

9.1.1安全性基本概念和特征189

9.1.2安全性要素189

9.2访问控制和鉴别190

9.2.1鉴别190

9.2.2访问控制的一般概念191

9.2.3访问控制的策略191

9.3加密192

9.3.1保密与加密192

9.3.2加密与解密机制192

9.3.3密码算法193

9.3.4密钥及密钥管理194

9.4完整性保障194

9.4.1完整性概念194

9.4.2完整性保障策略195

9.5可用性保障196

9.5.1事故响应与事故恢复196

9.6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计算机犯罪的防范197

9.6.1计算机病毒概念197

9.6.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98

9.6.3计算机犯罪的防范199

9.7安全分析199

9.7.1识别和评估风险199

9.7.2控制风险200

9.8安全管理200

9.8.1安全管理政策法规201

9.8.2安全机构和人员管理201

9.8.3技术安全管理201

9.8.4网络管理202

9.8.5场地设施安全管理203

选择题203

思考题203

第二篇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第10章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206

10.1信息系统概述206

10.1.1信息系统的概念206

10.1.2信息系统的结构207

10.1.3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213

10.1.4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215

10.2信息系统工程概述217

10.2.1信息系统工程的概念217

10.2.2信息系统工程的研究范围218

10.2.3信息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218

10.3信息系统开发概述219

10.3.1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219

10.3.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222

选择题227

思考题227

第11章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知识228

11.1信息系统项目228

11.1.1项目的基本概念228

11.1.2信息系统项目的概念229

11.2信息系统中的项目管理230

11.3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工具234

11.3.1MicrosoftProject98/2000234

11.3.2P3/P3E235

11.3.3ClearQuest236

思考题237

第12章信息系统分析238

12.1系统分析的任务238

12.2系统分析的步骤240

12.3结构化分析方法241

12.3.1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内容241

12.3.2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工具242

12.4系统说明书259

12.4.1系统说明书的内容259

12.4.2系统说明书的审议262

12.5系统分析工具——统一建模语言(UML)263

12.5.1统一建模语言(UML)的概述263

12.5.2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内容265

12.5.3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建模过程270

12.5.4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应用271

思考题272

第13章信息系统设计274

13.1系统设计概述274

13.1.1系统设计的目标274

13.1.2系统设计的原则275

13.1.3系统设计的内容276

13.2结构化设计方法和工具277

13.2.1结构化系统设计的

基本原则277

13.2.2系统流程图278

13.2.3模块279

13.2.4HIPO技术279

13.2.5控制结构图281

13.2.6模块结构图281

13.3系统总体设计282

13.3.1系统总体布局方案283

13.3.2软件系统结构设计的原则286

13.3.3模块结构设计287

13.4系统详细设计294

13.4.1代码设计294

13.4.2数据库设计296

13.4.3输入设计300

13.4.4输出设计303

13.4.5用户接口界面设计304

13.4.6处理过程设计307

13.5系统设计说明书309

13.5.1系统设计引言309

13.5.2系统总体技术方案310

选择题313

思考题314

第14章信息系统实施315

14.1系统实施概述315

14.1.1系统实施阶段的特点315

14.1.2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316

14.1.3系统实施的方法317

14.1.4系统实施的关键因素317

14.2程序设计方法319

14.2.1程序设计基础知识319

14.2.2结构化程序设计323

14.2.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325

14.2.4可视化程序设计326

14.3系统测试327

14.3.1系统测试概述327

14.3.2测试的原则329

14.3.3测试的方法330

14.3.4测试用例设计332

14.3.5系统测试过程339

14.3.6排错调试348

14.3.7系统测试报告349

14.4系统的试运行和转换350

14.5人员培训351

选择题352

思考题352

第15章信息化与标准化353

15.1信息化战略和策略353

15.1.1信息化353

15.1.2国家信息化354

15.1.3企业信息化355

15.1.4我国信息化政策法规356

15.2信息化趋势359

15.2.1远程教育360

15.2.2电子商务360

15.2.3电子政务361

15.3企业信息资源管理362

15.3.1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362

15.3.2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363

15.3.3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363

15.3.4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员363

15.4标准化基础364

15.4.1标准化的发展364

15.4.2标准化的定义366

15.4.3标准化的过程模式367

15.4.4标准化的级别和种类368

15.5标准化应用370

15.5.1标准的代号和编号370

15.5.2信息技术标准化372

15.5.3标准化组织373

思考题375

第三篇信息系统的管理

第16章系统管理规划378

16.1系统管理的定义378

16.1.1管理层级的系统管理

要求378

16.1.2运作层级的系统管理要求381

16.2系统管理服务383

16.2.1为何引入IT服务理念383

16.2.2服务级别管理384

16.3IT财务管理385

16.3.1为何引入IT财务管理385

16.3.2IT部门的角色转换386

16.3.3IT财务管理流程386

16.4制定系统管理计划388

16.4.1IT部门的职责及定位388

16.4.2运作方的系统管理计划389

16.4.3用户方的系统管理计划390

思考题391

第17章系统管理综述392

17.1系统运行392

17.1.1系统管理分类392

17.1.2系统管理规范化393

17.1.3系统运作报告393

17.2IT部门人员管理394

17.2.1IT组织及职责设计394

17.2.2IT人员的教育与培训396

17.2.3第三方/外包的管理396

17.3系统日常操作管理398

17.3.1系统日常操作概述398

17.3.2操作结果管理及改进400

17.3.3操作人员的管理400

17.4系统用户管理400

17.4.1统一用户管理400

17.4.2用户管理的功能402

17.4.3用户管理的方法403

17.4.4用户管理报告404

17.5运作管理工具404

17.5.1运作管理工具的引入404

17.5.2自动化运作管理的益处405

17.5.3运行管理工具功能及分类406

17.6成本管理408

17.6.1系统成本管理范围408

17.6.2系统预算及差异分析408

17.6.3TCO总成本管理410

17.7计费管理410

17.7.1计费管理的概念410

17.7.2计费管理的策略411

17.7.3计费定价方法411

17.7.4计费数据收集412

17.8系统管理标准简介414

17.8.1ITIL标准414

17.8.2COBIT标准415

17.8.3HPITSM参考模型和微软MOF416

17.9分布式系统的管理416

17.9.1分布式系统的问题416

17.9.2分布式环境下的系统管理417

17.9.3分布式系统中的安全管理418

思考题419

第18章资源管理420

18.1资源管理概述420

18.1.1资源管理概念420

18.1.2配置管理420

18.2硬件管理421

18.2.1硬件管理的范围421

18.2.2硬件配置管理422

18.2.3硬件资源维护423

18.3软件管理424

18.3.1软件管理的范围424

18.3.2软件生命周期和资源管理424

18.3.3软件构件管理425

18.3.4软件分发管理426

18.3.5文档管理427

18.3.6软件资源的合法保护427

18.4网络资源管理428

18.4.1网络资源管理的范围428

18.4.2网络资源管理与维护428

18.4.3网络配置管理429

18.4.4网络管理431

18.4.5网络审计支持431

18.5数据管理433

18.5.1数据生命周期433

18.5.2信息资源管理433

18.5.3数据管理434

18.5.4公司级的数据管理434

18.5.5数据库审计支持436

18.6设施和设备管理436

18.6.1电源设备管理436

18.6.2空调设备管理437

18.6.3通信应急设备管理437

18.6.4楼宇管理438

18.6.5防护设备管理438

18.6.6信息系统安全性措施标准439

思考题439

第19章故障及问题管理440

19.1故障管理概述440

19.1.1概念和目标440

19.1.2故障管理的范围440

19.2故障管理流程441

19.2.1故障监视442

19.2.2故障调研443

19.2.3故障支持和恢复处理445

19.2.4故障分析和定位445

19.2.5故障终止447

19.2.6故障处理跟踪447

19.3主要故障处理448

19.3.1故障的基本处理448

19.3.2主机故障恢复措施448

19.3.3数据库故障恢复措施450

19.3.4网络故障恢复措施451

19.4问题控制与管理451

19.4.1概念和目标452

19.4.3问题管理流程453

19.4.4问题控制454

19.4.5错误控制457

19.4.6问题预防458

19.4.7管理报告459

选择题460

思考题460

第20章安全管理461

20.1概述461

20.1.1安全策略461

20.1.2安全管理措施462

20.1.3安全管理系统463

20.1.4安全管理范围464

20.1.5风险管理465

20.2物理安全措施466

20.2.1环境安全466

20.2.2设施和设备安全467

20.2.3介质安全469

20.3技术安全措施471

20.3.1系统安全措施471

20.3.2数据安全性措施474

20.4管理安全措施476

20.4.1运行管理476

20.4.2防犯罪管理477

20.6安全管理的执行479

20.6.1安全性管理指南480

20.6.2入侵检测480

20.6.3安全性强度测试481

20.6.4安全性审计支持481

选择题482

思考题482

第21章性能及能力管理483

21.1系统性能评价483

21.1.1性能评价概述483

21.1.2性能评价指标483

21.1.3设置评价项目487

21.1.4性能评价的方法和工具488

21.1.5评价结果的统计与比较491

21.2系统能力管理491

21.2.1能力管理概述492

21.2.2能力管理活动492

21.2.3设计和构建能力数据库493

21.2.4能力数据监控496

21.2.5能力分析诊断497

21.2.6能力调优和改进498

21.2.7实施能力变更499

21.2.8能力管理的高级活动项目499

21.2.9能力计划、考核和报告500

选择题501

思考题501

第22章系统维护502

22.1概述502

22.1.1系统维护的任务和内容502

22.1.2系统维护的方法502

22.2制定系统维护计划503

22.2.1系统的可维护性503

22.2.2系统维护的需求504

22.2.3系统维护计划505

22.2.4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507

22.3维护工作的实施507

22.3.1执行维护工作的过程507

22.3.2软件维护509

22.3.3硬件维护510

选择题511

思考题511

第23章新系统运行及系统转换512

23.1制定计划512

23.1.1系统运行计划512

23.1.2系统转换计划512

23.2制定系统运行体制513

23.3系统转换测试与运行测试513

23.3.1系统转换测试513

23.3.2运行测试516

23.4系统转换517

23.4.1系统转换计划517

23.4.2系统转换的执行520

23.4.3系统转换评估521

23.5开发环境管理521

23.5.1开发环境的配置522

23.5.2开发环境的管理522

23.5.3系统发行及版本管理523

思考题523

第24章信息系统评价524

24.1信息系统评价概述524

24.1.1信息系统评价的概念和特点524

24.1.2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能评价525

24.1.3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益

评价525

24.1.4信息系统成本的构成525

24.1.6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527

24.1.7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528

24.2信息系统评价项目528

24.2.1建立评价目标528

24.2.2设置评价项目530

24.3评价项目的标准531

24.3.1性能评价标准531

24.3.2运行质量评价标准533

24.3.3系统效益评价标准534

24.4系统改进建议535

思考题536

第25章系统用户支持537

25.1用户角度的项目537

25.2用户支持537

25.3用户咨询538

25.4帮助服务台540

25.5人员培训服务542

思考题543

参考文献544

信管网视频号

信管网抖音号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信管网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信管网致力于为广大信管从业人员、爱好者、大学生提供专业、高质量的课程和服务,解决其考试证书、技能提升和就业的需求。

信管网软考课程由信管网依托14年专业软考教研倾力打造,教材和资料参编作者和资深讲师坐镇,通过深研历年考试出题规律与考试大纲,深挖核心知识与高频考点,为学员考试保驾护航。面授、直播&录播,多种班型灵活学习,满足不同学员考证需求,降低课程学习难度,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THE END
1.管理知识课:什么是网络状的组织架构?互联网知识工商管理职场攻02:32 面试官技能课:面试官要知道如何应对“面霸” 01:47 管理知识课:公司偷税漏税,会计要承担责任吗 00:56 劳动合同法问答课:公司破产了员工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吗 02:22 人力资源知识课:什么是协议工资制 02:17 销售技能课:销售人员与“凡勃伦效应” 01:20 管理知识课:什么是头脑风暴法 网易https://www.163.com/v/video/VCI7FC95M.html
2.5G网络基础知识网络通信学习5G 3GPP网络架构 5G网络设计原则: 5G网络设计的4大原则: 1、**NFV/SDN技术。**NVF(Network Function Virtual)网络功能虚拟化,使网络更具有弹性。SDN(Software Define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通过转发与控制面的分离,通过全网的角度去看待IP网络,更好的调度网络,分配资源提高利用率。 https://download.csdn.net/blog/column/10163113/120653287
3.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协议用户在用户层输入命令(数据),到传输层包上tcp协议头,再到网络层包裹上ip头,再到数据链路层包上以太网头,通过client物理层经过线路被server物理层接收,然后一层层反解到server的应用层,server应用层拿到命令后请求操作系统去调用硬盘里面的数据,最后再返回到数据层。 https://www.jianshu.com/p/303a9989862d
4.LTE基础知识LTE整体架构和协议架构概述【LTE基础知识】LTE整体架构和协议架构概述 LTE整体架构 下图为LTE系统整体网络拓扑结构图: 与UMTS系统相比,LTE/SAE网络中无线传输技术、空中接口协议和系统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应的无线网络和核心网被称为E-UTRAN和EPC(Evolved Packet Core),并将整个网络系统命名为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演进的https://www.mscbsc.com/viewnews-101601.html
5.浅析网络基础架构简介:由于平时倾向于关注业务层面的架构与技术,对网络基础架构上的知识了解不多,对其中很多知识点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些都没有听说过,比如AServer是什么?为什么会有AServer?它的原理是什么?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来浅析网络基础架构。 背景 由于平时倾向于关注业务层面的架构与技术,对网络基础架构上的知识了解不多,对其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924024
6.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基础知识之无线篇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无线接入网络 GSM/GPRS系统的基本结构 GSM/GPRS无线网络——网元 BSC—基站控制器,可管理多个基站,其处理能力一般受限于可管理的TRX数,E1端口。 变码器(TRAU) PCU—分组控制单元,为支持GPRS需增加的,由内置于BSC内部的,也有独立设置的。 https://www.chinafix.com/article-11956-1.html
7.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概念性框架,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过程。这个模型将网络通信功能分为七个逻辑层次,每一层都代表了数据在网络传输的一个阶段,并且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功能。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功能:物理层定义了硬件接口标准,包括传输介质、连接器、电气特性、机械https://zhuanlan.zhihu.com/p/718034661
8.交换机基础知识概述? 核心交换机为进出数据中心的包提供高速的转发,为多个二层局域网(VLAN)提供连接性,核心交换机为通常为整个网络提供一个弹性的三层网络。 传统三次网络架构弊端 ①带宽的浪费:为了防止环路,汇聚层和接入层之间通常会运行STP协议,使得接入交换机的上联链路中实际承载流量的只有一条,而其他上行链路将被阻塞(如图中虚https://www.elecfans.com/d/2283825.html
9.5G网络切片的知识普及网络功能层负责根据来自上层的服务实例请求创建网络切片。它由一组包含明确定义的行为和接口的网络功能组成。多个网络功能被放置在虚拟网络基础架构上,并连接在一起,以创建一个端到端的网络切片实例,该实例反映了服务请求的网络特性。 为了提高资源使用率,不同切片可以同时共享相同的网络功能,但会增加运营管理的复杂性。https://www.51cto.com/article/704801.html
10.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分类和拓扑结构知识笔记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01-网络体系结构 转自: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073885/article/details/87820562 1、网络体系结构 1.1 基本概念 1.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相互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需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2.语法: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语义: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https://www.pianshen.com/article/52472051447/
11.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2)3.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 4.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软件工程概论、UML建模、Java EE编程、Java EE框架技术、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软件测试技术等。 https://www.csust.edu.cn/jtxy/info/1302/20908.htm
12.极简的NBU入门笔记(上)Gavinwang基础知识-架构 NBU 包括Server/Client软件。 在需要连接存储设备(如磁带库或光盘库)的服务器上安装Server 软件。 在需要提供数据进行备份的机器上安装Client 软件。 Server 和 Client 之间通过TCP/IP Sockets 通讯。 Netbackup Server体系架构(2层体系)如下图: https://ecommunity.talkwithtrend.com/Article/240463
13.AWS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 跳至主要内容 单击此处以返回 Amazon Web Services 主页 入门指南 简介 如果你刚开始接触云网络,可能会觉得有些不知所措。特别是如果您已经习惯了使用传统的本地方式预配硬件以及管理和配置网络。充分了解 IP 寻址、TCP 通信、IP 路由、安全性和虚拟化等核心网络概念将有助于您开始熟悉 AWS 上的云http://aws.amazon.com/cn/getting-started/aws-networking-essentials/?nc1=h_ls
14.量子计算遇见深度学习(下篇)量子神经网络的基础知识 总的来说,我们要做的是用参数化量子电路(Parametrized Quantum Circuit, PQC)取代传统的神经网络来完成机器学习任务。任务处理的对象可以是经典数据(需要额外的数据加载过程)也可以是量子数据。接着,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可调节参数的量子电路(PQC),也被称作量子神经网络(Quantum Neural Network, QNNhttps://www.paddlepaddle.org.cn/support/news?action=detail&id=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