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直军:车BU如果现在就盈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关闭

在国际局势日渐紧张的当下,作为中国科技企业中最硬的一根刺,华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的目光。而关于“华为与汽车”,人们同样有着非常多的问题。

以下为访问实录:

另一个方面,基于智能终端的鸿蒙生态,我们做了车机版,基于鸿蒙操作系统,可以构建整个座舱的生态,我们提供语音、语义、音效的处理,以及AR-HUD,开放给第三方应用,第三方应用更好发挥它们专业领域的能力,使座舱变得更智能。

基于这三个平台和生态,我们希望能够让中国或者全世界的车在智能、网联、电动、共享化领域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徐直军:去年上海车展上我讲到CCA(计算与通信架构),现在这个架构基本能展示出来了,也在跟车企合作了。还有三个域控制器,一个是座舱的,一个是智能驾驶的,一个是电动的。还有三个操作系统,一个是鸿蒙操作系统HOS,一个是自动驾驶操作系统AOS,一个是车控操作系统VOS,这三个域控制器和这三个操作系统现在都可以拿出来了。

还有一个去年没有特别讲的,就是我们在打造一个智能驾驶系统,你也可以理解为自动驾驶系统,就是取代驾驶员的。这个智能驾驶系统在没有走向完全自动驾驶的时候,它就是一个辅助的智能驾驶系统,在走向完全自动驾驶的时候就相当于驾驶员,取代驾驶员,以后它要考驾驶执照的。这个系统包括融合感知(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这次车展上都会展出来。还有移动计算平台MDC,再加上智能驾驶的软件。这三部分,融合感知加上计算平台,加上软件就能展现给合作伙伴和客户。今年的目标是在城市道路上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领先的,我们正在全力打造这么一个智能驾驶系统或者叫自动驾驶系统。

总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把我们去年4月份在上海车展上讲过的,想做的和正在做的,今年北京车展都能够展出实物。大家清楚,要上车还有一个过程,下一步就是想办法上车。我们争取在2022年初,有车装上我们的这些部件或系统,大家可以买一台体验体验。

媒体:上午听到王军总说复杂的事情要自己做,所以我想知道在主机厂的合作中,主机厂能接受他们是简单的平台使用者吗?在这种合作中、在智能驾驶的整个产业链中,华为如何定位自己的地位?

徐直军:合作方式千千万,不同车企的想法不一样,就好像女孩子选老公也不是一个标准。事实上,我们打造一个平台,希望大家基于这个平台去开发产品,并不是所有的伙伴都会这样想。手机厂商基于安卓操作系统开发智能手机,比例占90%左右。不同车企,基于自己的能力和策略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些会完全基于这个平台开发;有些会做的更深入一点,比如联合开发;有些会选择我们的硬件,有些是完全自己做。每一个OEM有不同的选择,同一个OEM的不同品牌选择也不一样。有些品牌可能选择跟我们紧密合作,有些品牌选择基于我们的平台开发,有些品牌只选择用我们一两个部件,我们提供多种方式给客户选择。OEM厂商很难说都是千篇一律的,各种需求都应该满足。

徐直军:我们认可软件定义汽车,这也是ICT行业与传统汽车行业融合的关键所在。未来汽车具备多大的智能就取决于软件,软件能支持自动泊车、支持上班时自动跟随,自动到停车场去停车等等。软件与硬件结合,可以支持到自动驾驶,只要硬件准备好了,随着软件的进步,一切智能的功能以后都可以软件定义。走向自动驾驶的过程中取决于软件的水平有多高,软件提供哪些功能,车就具备哪些功能。

当然完全不依赖硬件是错误的,至少还要装两个雷达和摄像头,还要具备计算能力。华为就是看好了ICT的硬件和软件在未来汽车行业中的价值,看准了传统的汽车产业与ICT产业融合的方向和价值,才进入这个领域,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媒体:前不久华为注册了一个新的公司,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什么?跟华为涉及的业务板块的关联度和融合性。刚才徐总介绍华为自动驾驶系统也有了一个目标,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这些配件也在做,而且基本成型了。这套系统的成本情况是怎么样的?

媒体:华为车BU是去年5月成立的,到现在一年多,这个部门的规模有多大?整个架构到底是怎样的?车BU做的业务挺多的,包括像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竞争对手其实也挺多的,BAT都在做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那些芯片、处理器可能高通,包括英伟达做的比较早。您觉得华为的优势在哪儿?华为怎么和专注于一个竞争领域的对手竞争?

王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目前有4000多人。

我们擅长什么?

我们做Pad,把Pad改一改就是智能座舱。

我们做基站电源、太阳能逆变器、数据中心的UPS,把这些技术整合起来,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满足车主的需求,就做成了三电。所以说,我们过去投资的所有技术延伸出来,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场景的需求,就有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部件。可能增加了产品形态,但技术是同源的。技术的源头在哪里,产品组织就在哪里。比如,三电就在数字能源产品线,毫米波雷达就在无线产品线,因为5G的毫米波和毫米波雷达技术同源,这是我们现有产业、现有技术的自然延伸。这使得我们所有的研发投资能够适配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场景,来构筑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有一个强大的产业在背后支撑智能汽车部件业务。

王军:我们的部门名字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就是利用华为公司的技术打造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徐直军:组织上每个部件一个部门,智能座舱一个部门,MDC一个部门,自动驾驶一个部门,智能车云服务一个部门。OEM厂商选择我们的时候,每个部件是独立选择的。

媒体:三个控制域相当于已经掌握了汽车未来发展非常关键的地方。华为车BU自身的发展以什么为目标呢?是不是要做博世这种千万级别的体量?

徐直军:其实我们还没有理解清楚Tier1的含义,客户有需求,我们就做产品满足需求。我们成立一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做这个产业,规模能做多大也不好说,就好比当初我们也没想到消费者业务能做这么大。至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做的比谁大还是谁世小,那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团队的本事,做的大了,超过你的想像,做不大了,就那一点点。每个企业在规划业务的时候肯定有伟大的理想,但能不能变成现实要靠努力。

客观讲,我们把这些年积累的技术和能力来适配智能网联汽车场景,确实能为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做好强力支撑,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徐直军:华为MDC什么都能支持,只是没宣传。MDC主体就是一个人工智能NPU加上通用计算CPU组成,两者加起来计算能力强大。MDC的硬件,以及现在具备的能力可以把车上的所有计算和控制全部做完,上午发布了MDC210和610,一个MDC里面有多个CPU。未来车的架构很关键,是把所有的计算都集成到一个处理器或者一个硬件板上去?还是不同的计算在不同的域里面,这个意见不统一。

我们基于车的安全性考虑,基于每一个领域的产业发展,主张用三个域控制器。希望智能座舱与智能手机生态结合在一起,共享智能手机的硬件生态,跟着手机的芯片走,不能十几年不变。

智能座舱操作系统也采用鸿蒙操作系统,享受智能终端生态,定位就是一个Pad,没有必要把这些计算能力放到MDC上去。

自动驾驶更多是以人工智能计算为主,把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推理,再向四个轮子发出指令,这就是智能驾驶的计算。

单纯比硬件没有意义,更关键的是什么样的架构既保证安全又能够快速迭代,不同的域控制器迭代的速度可能不一样。

C端市场未来不知道有几家,我们不造车,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媒体:这个决定你未来跟谁做生意。

徐直军:这要看判断了,我们选择和谁合作,说不定他就更好了。

媒体:华为之前发布过MDC600和MDC300,一个是面向L3,一个是面向L4,这次发布MDC610,面向L3到L4。我注意到610要比600小。我们发610是不是600之后会取代600?而且我们的算力为什么有减少?

徐直军:MDC600已经有了,而且市场上觉得算力太强了,用不起。我们就开发了MDC610,系列化。今天还发布了MDC210,我们还有MDC300,现在共有四款。因为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系列化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未来MDC可能还会推出新的系列产品。

媒体:这次发了高精度的聚合地图平台,之前看过很多打车和应用的聚合,很少听到地图的聚合,当时有什么样的考虑做这样一个地图的聚合?包括我们的车云的服务是2.0,但是下面包括了自动驾驶、高精地图、车联网和V2X。这四个会分开跟车企合作吗?还是会以打包的形式?

王军:首先,这四个业务不是紧耦合,可以分别与客户合作。即使一个业务里面也可以把一些基础服务拿出来,单独与客户合作。我们的合作伙伴很广泛,特别是应用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合作模式比较灵活。

第二,为什么要做高精地图?高精地图的云服务不是说华为提供高精地图,而是我们让提供高精地图的企业都在这个云服务上呈现。比如A企业只能提供北京这个地区,B企业只能提供江苏这个地区,如果把大家都承载在高精地图上,我们提供给最终用户就是一张完整的高精地图。

另外,华为有高精地图的采集资质,大家做测试和训练的时候,采集的图要经过一个具有资质的公司矫正、标定、校验,来满足高精地图资质的要求。

第三,要实现真正的城区的自动驾驶,目前看来必须要有高精地图,所以华为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未来也可能提供高精地图云服务。

徐直军:我们团结伙伴,画一张中国的全高精地图,我们一家不可能做好这张图全部数据的采集,而是团结全国的伙伴一起做。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了中国版图的高精地图,它就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打下了基础。假如没有这个基础,用户开车去某个地方没有地图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基础工作,每个车企很难自己做,即使做了自己用也很麻烦。

媒体:华为未来是否会考虑参股或者是成立合资公司?华为消费者业务受到挑战,以后是否意味着今后会加大对汽车业务的投入?

车BU有4000人,我想问一下消费者业务有多少人?华为做的CCA架构,相比传统的EE架构,华为的优势在哪里?

徐直军:手机业务今天不回答。

我们做网络设备多年,能做出安全、高效的网络。过去汽车没有这么多的通信需求,现在为什么需要网络?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都是视频流和点云流,传统通讯架构不能满足,速度、时延、带宽都不满足,我们结合多年在网络领域的技术积累为车建一个通信计算网络。现在要装摄像头、装雷达,是用分布式网络还是集中式网络?有很大区别。如果是集中网络,要把很多线拉到中央,如果是分布式网络,线少一些。

去年提出车要从EE架构转向CCA架构,产业界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随着大家对智能网联汽车认识的深入,基本上都接受了我们提出的CCA架构。华为历史上几十年恰好就做通信计算架构,25G、100G、400G速度都不成问题。

消费者业务受到挑战,但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假如现在我们再投入一万人给王军,他也不知道做什么,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多客户,左看右看就那么几个盒子,加上自动驾驶系统,加上三个操作系统。与其一万个人开发一行代码,还不如一个人开发一万行代码。基于技术的进步,保证投入,但也不能乱投入,投入是要有回报的,他也不敢随便要。

目前没有成立合资公司的考虑。站在我们角度,如果投了A,不投B,B会怎么看待?我们要平等对待所有客户。

媒体:公司有没有给车BU设立短期盈利的目标?

我们没讨论过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短期盈利的问题,但是我们看到了这是个机会,只要我们抓得住、做得好,它未来给我们创造的收入是巨大的。

媒体:华为和PSA的合作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影响,遇到一些阻力。未来车BU和跨国车企合作有怎样的规划?对未来的国际形势受阻会有什么考量?

徐直军:我们想做成全球化的业务,希望我们的部件有更多的车企来用,但是可遇不可求,我们努力了,最终能有多少合作,结果也不一定如愿。我们进入任何一个产业,首先要基于中国市场能生存和发展,然后是全球化。我们在中国的企业,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有中国这个巨大市场做支撑,任何产业面向未来的发展、面向全球有坚实的基础和根据地。

媒体:可不可以理解成车BU业务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徐直军:是的。我们是中国公司,肯定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媒体:华为聚焦的L2+功能,目前看来还是以域控制器为主要的实现方式,相比起像之前的以芯片为主要方式的,我们在性能上有什么优势?目前车企的需求是集中传感,集中决策,分布执行,对于车企这个需求华为是如何回应的呢?

徐直军:传感器首先不能集中。

王军:整体架构聚焦,包括硬件平台、智能驾驶软件。我们的架构设计一开始是基于L4的,从L4到L2,整个体系是集成的。今天发布的MDC平台包括硬件、芯片、操作系统,有非常清晰的应用软件分层,可以让更多的伙伴基于这个平台去打造它的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徐直军:我们不做低等级的智能驾驶。经过这么多年努力,视觉计算的算法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也遇到了天花板。尽管特斯拉否定激光雷达,就靠视觉计算,他们在视觉计算上积累比较多,所以暂时说不要激光雷达就能实现自动驾驶。我们不走同样的路,我们宁愿加几个激光雷达,再配合毫米波雷达、视觉计算,融合起来走向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开始成本高一点,但是现在我自己做激光雷达,能把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下来。所以说,我们在走向自动驾驶的起点就使用激光雷达,再加上毫米波雷达,加上视觉融合感知,来解决中国路况场景的问题。

我们的专家团队认为,在中国路况场景下,没有激光雷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中国的场景跟西方完全不一样,在开车过程中各种状况随时出现,所以需要快速反应。我们不走低等级智能驾驶,激光雷达是起点,以激光雷达加上毫米波雷达,加上视觉做融合感知。各有各的发展路径,我们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能够做的更好,就算成本高一点,我们可以少挣一点钱。

媒体:自从华为布局汽车产业链之后,到目前为止至少和30家企业达成合作,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传统车企,这个是华为有意的选择吗?

徐直军:既是有意,又是无意。造车新势力,他们新,我们也新,现在还没有走到交集点上。但是我们和传统车更容易走到交集点,我们不排斥新势力,走到一定阶段也许就到交集点了。

媒体:特斯拉已经在研发7纳米技术的芯片,华为的芯片怎么办?

媒体:三个芯片都是7纳米吗?

徐直军:VDC用不着7纳米芯片,MDC才需要。

媒体:在车机OS的安全性上华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军:基于不同域的硬件和软件要求的安全不一样。

徐直军:我们还是一个新进入者,未来哪家发展得好,我们也看不准。早期华为手机也被批判,那时候大家不相信一个2B的供应商能把2C做好?直到Mate7出来大家才改变看法,那时候也没有人能预测到华为手机取得今天的市场地位,更没有预测到美国把我们制裁到这种地步。同样地,作为新进入者,我们很难预测汽车企业在未来谁会做的最好,我们还处于学习和了解阶段。

当然,随着我们对汽车行业深入了解和深入合作,慢慢地对客户了解得更透彻,自己就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企业做生意,市场营销首先就是客户细分、客户选择。完全不对客户做细分,不对客户做选择,就违背了商业规律。未来汽车业中国能不能产生高端品牌?我认为有可能,华为手机成为高端手机之前,与现在国内汽车品牌是一样的,没人能想到华为手机居然能成为高端品牌。未来有没有高端品牌不好说,但是华为的加入,至少能为中国的汽车业带来世界上最领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我们愿意与中国的车企深度、紧密合作,开发最领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支撑车的科技形象和技术含量,提升驾驶体验。

徐直军:我们一直希望把ICT行业真正让双方都获得价值的商业模式带到未来的汽车行业,也在与客户共同打造新的商业模式,不是过去简单买卖的商业模式。既然软件定义汽车,那软件就占了相当重要的因素,而软件需要不断迭代,它的价值是在使用过程中体现的,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是自然而然摆在我们与客户面前的问题。

既然软件是一个迭代的过程,走向未来的完全无人驾驶,软件就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买了车以后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不断地OTA升级,享受更好的体验。这个过程中,传统的部件厂商与车企买卖式的商业模式就不适合了,必须开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才能应对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才可能应对特斯拉这种垂直整合的竞争。

智能座舱、MDC、自动驾驶、三电、CCA架构,客户都感兴趣,不同车企感兴趣的点不同,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团队能不能驾驭好,没有机会是大问题,机会多了也是问题。有所为,有所不为,敢于放弃,把聚焦的产品做好,这也是我们商业成功的一个关键。

媒体:今年咱们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目标是城市道路1000公里无干预?这个是中国道路吗?

王军:是中国。

媒体:如何看待关于汽车领域AI芯片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大家拼的是算力、功耗和每千瓦的计算数。随着多路传感器结合以后,我说更高级的L4、L5的。

徐直军:我们的产品满足这些算力需求绰绰有余,我们的AI芯片一档9系列,一档6系列,一档3系列。昇腾910单芯片算力是512T。人工智能芯片满足自动驾驶的算力需求绰绰有余。这是去年发布的,单芯片。还可以放多芯片,算力更加强大。

作者:王蕊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

特斯拉6个月平均市值达到2500亿美元,马斯克有望进账第四笔30亿美元股权奖励

实现电池供应渠道多元化,特斯拉有意购买LG化学旗下子公司股份

THE END
1.于见专栏个人主页image.php?url=YD_cnt_71_01L4lEnIllHh 而天齐锂业则更为依赖产业链上游的锂资源开发、锂精矿加工销售、锂化工产品生产销售,其业绩营收几乎全部为产业链上游业务带来的营收。 不同的产业链布局也使得二者在面临行业周期低谷时,表现有所不同。 2019年,当天齐锂业因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的影响而营收同比减少https://www.gelonghui.com/user/546633
2.11月发生了哪些大事?汽车频道22日,万达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汽车新车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机动车充电销售等,注册资金刚好是王健林的“1个小目标”——1亿元。 点评:充分利用旗下商业广场、文旅项目、影城、酒店、体育赛事等丰富资源,万达汽车将为汽车销售提供更多渠道及独具特色的服务体验。 http://auto.youth.cn/xw/202112/t20211206_13339544.htm
3.华为将全盘接手问界汽车销售体系?回应来了【华为将全盘接手问界汽车销售体系?回应来了】今日晚间,AITO问界方面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称,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销售及服务体验,华为将进一步加大直营门店的建设,相关媒体报道的“华为将全面接管问界销售体系”信息不实。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10月25日,有消息称华为将全面接管问界销售体系,AITO问界所有销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10252881528438.html
4.01华为智慧车企网络解决方案(在线阅读版).pdf郑娟,华为数据通信解决方案设计部解决方案架构师,具有 12 年数据通信产品与解决方案架构设计经验,目前主要负责汽车行业的数通解决方案设计工作,为 10+车企做过企业网络架构与解决方案设计。 张帆,华为数据通信数字化信息和内容体验部资料工程师,2015 年加入华为,具有多年数据通信产品与解决方案资料开发经验,曾参与《云https://e.huawei.com/cn/material/enterprise/eb1027aca8fd477ca68d25087ff31f76
5.最新宣布/A股再掀回购潮/茅台首次达成双千亿目标/华为又有大消息1月31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华为和江淮汽车合作打造的首款车并非此前盛传的MPV,而是一款百万级轿车,对标宝马7系,新车预计将在今年4季度正式上市。目前,负责生产华为和江淮汽车合作车型的安徽肥西超级工厂的建设工作也已接近尾声。【详情】 首批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项借款发放 https://www.dahecube.com/article.html?artid=189680
6.雷军近年唯一深度专访,8千字精华省流版反正你不干,干汽车的就会来干手机,就这么简单。特斯拉要做手机,蔚来已经做了手机。” 所以并非创始人使命驱动,或者市场增长驱动,小米造车是由危机驱动而成。 3、雷军判断,赢家通吃。 在聊到商业决策时,他用到了两个词:终局思维和赢家通吃。 “我和他们聊时用到了终局思维。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51340.html
7.华为问界汽车销售岗位职责华为问界汽车销售工作内容8.协调安排订单的运输、安装工作等事宜 9.做好售后服务,及时回复客户的咨询和投诉问题 10.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达成团队目标 登录后查看全部 华为问界汽车销售简历模版 民航/铁路/公路/水路客运汽车销售简历模版 货运/物流/仓储汽车销售简历模版 https://www.liepin.com/gw/hwwjqcxsx15f/
8.2024校园招聘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就业信息网热爱汽车行业,认同东风企业文化,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4. 工作地点:湖北武汉三、招聘流程及注意事项 1. 招聘流程 网申→素质测评→简历筛选→面试→OFFER发放→签订三方协议 2. 网申通道:http://dfjszx.zhaopin.com/ 3. 注意事项: 具体招聘行程敬请关注各大高校就业网站。 招聘期间请保持手机畅通,我公司https://xyzp.haitou.cc/article/312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