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将弥补人为因素的缺陷,使得在很复杂的道路情况下,也能自动地操纵和驾驶车辆绕开障碍物,沿着预定的道路轨迹行驶,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个体性。
过去智能汽车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
1)军事用途的智能车辆
2)高速公路环境下的智能车辆
3)城市道路环境下的智能车辆
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架构图
智能网联汽车的十大关键技术
多源交通信息智能感知关键技术(Multi-sourceInformationSensing)
异构网络融合关键技术(HeterogeneousNetworkConvergence)
交通云计算与云存储关键技术(CloudComputingandCloudStorage)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框架体系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这里主要看一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他们针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一些国家曾层面的计划。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已开展了以解决道路信息感知、驾驶安全、车车通信、车路通信及远程信息服务问题为代表的一系列车联网研究项目,部分成果已开始部署。
美国侧重立法、研发;欧洲注重网联化,自动化;日本侧重车路协同和智能驾驶。
奔驰的自动驾驶系统包括自适应巡航系统、路况障碍物识别系统、十字路口监控垂直方向的车辆行驶系统、由于高速通过斜坡产生的飞跃状态的车身稳定系统。
宝马汽车为了提供更为安全更为实用的无人驾驶汽车,在2011年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原型车。该车能够识别汽车周边半径55码内的环境。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及了到2020年,我国汽车DA(驾驶辅助)、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10%,满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设需求。
到2025年,汽车DA、PA、CA新车装配率达80%,其中PA、CA级新车装配率达25%,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到2030年,DA及以上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成为新车标配,汽车联网率接近100%,HA/FA(高度/完全自动驾驶)新车装配率达到10%,部分区域初步形成“零死亡、零拥堵”的智能交通体系。
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智能车制造与智能汽车网联化,促进跨行业融合和合作。
另外国内也在积极建设车路协同重大项目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工程:
清华牵头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2011年11月,清华大学在863项目支持下围绕车路协同关键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
上海汽车城示范建设。工信部2015年7月公布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到2020年达到1万辆车的示范规模。
基于5G试验网的车联网试点方案-云栖小镇。工信部+浙江省共建,主要参与单位:华为、阿里、上汽、浙江移动、华信设计院。
除此之外,长春、武汉、广州、深圳、长沙等地也陆续建设类似的示范基地。
中国汽车工程协会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未来10年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将达到8000亿元的产值规模。如下图所示:
原文标题: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技术现状
长沙市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路6号手机智能终端产业园2号厂房3层(0731-8808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