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基础软件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要素之一,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驱动软件。张晓先认为,车用基础软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充分发挥软件定义汽车优势造好车的目的服务,使软件最终在市场上和车端体现价值。
进入智能网联时代,车控基础软件延续AUTOSARCP的标准继续向前演进,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基础软件成为新的软件类别。对于高算力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基础软件而言,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需要有新的软件技术架构作为支撑。虽仍未形成统一的技术路线,不过AUTOSARAP已作为其中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初步显现技术价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张晓先表示,汽车厂商要做好产品就必须要有好的工具,也就是技术软件。车用基础软件供应商则需提供更有效的开发手段,帮助行业加快推进软件定义汽车的进程。
本土供应链崛起新需求催生技术变革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发展,面对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开端,已实现在技术能力上与国外企业齐驱并进。与此同时,受益于自主品牌的崛起,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步构筑本土供应链优势。
张晓先将这一过程中汽车产业的主要矛盾总结为“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不断增长的技术复杂性,与技术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技术工程能力要跟上需求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变革。
CP+AP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智能网联落地
电子电气时代,OSEK、CP、AGL、GENIVI等技术路线发展为当前做了很好的技术铺垫。基于OSEK和AUTOSAR的技术路线,行业在探索中形成共识:可以将软件工程的方法应用于汽车行业,以解决复杂性问题。事实也证明,这一路线是可行的,并在行业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成功。
张晓先强调,在AUTOSAR架构中,AP(自适应平台)和CP(经典平台)并非属于相互取代的竞争路线。CP一般应用于对实时性、功能安全要求高的场景中,如制动系统;而AP则更多适用于对算力较高的场景中,如智能座舱,这恰恰能作为CP使用场景的补充。
“专注基础软件研发与应用”
普华基础软件作为国内AUTOSAR阵营的代表性企业,于2010年发布国内首个车用基础软件平台,并于2013年开启量产应用。截至2022年5月,普华车用基础软件装车量已经超过1000万套,实现了规模化验证与AUTOSAR集成服务实战经验。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日益成熟,普华基础软件融合IT通用基础软件与OT车用基础软件技术,发布面向不同计算应用领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深度布局智能驾驶平台。
业精于勤,普华基础软件专注于车用基础软件和工具链的研发与应用。张晓先以普华基础软件用十四年推动控制器项目量产落地为例,强调普华会保持“中立”的定位:“作为中国电科集团发展基础软件的重要平台,普华基础软件将专注基础软件研发与应用的发展方向,不做控制器,更不会做车。”
正如张晓先所预测,汽车行业走过机械时代、汽车电子电气时代,将来或将进入ICT时代。在全行业向新技术阶段迈进的过程中,行业需要先行者,也需要更好的技术工具。普华基础软件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继续为客户提供以AUTOSARCP+AP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代表的技术产品,助力智能网联汽车落地。
原文标题:向ICT时代演进:中国车用基础软件发展及未来趋势
长沙市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路6号手机智能终端产业园2号厂房3层(0731-8808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