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车市销量指导价平均成交价格折扣情况分析及2019年销量预测[图]

一、整体车市销量、价格、折扣情况分析

国内车市2003年销量达到百万辆,2010年达到千万辆,受购置税优惠幅度减少的影响,2017年增速明显放慢,2017年增速低至2.4%;18年市场遇冷,今年2月出现第一次同比下滑,7月第二次同比下跌,随后8、9月同比连续下跌,9月跌幅超过两位数,跌幅高达11.9%。由于去年小排量税透支导致去年第四季度基数高,经济不景气,高油价等原因,第四季度同比还将处于下跌趋势,2018年整体车市将处于下跌状态。

2018年乘用车累计销量1690.34万辆同比上升1.0%。轿车累计销量845.99万辆,同比上升1.5%,SUV累计销量721.89万辆,同比上升3.2%,MPV累计销量122.48万辆,同比下跌13.4%。

随着国家的转移支付,政策倾斜,产业转移等原因,西南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好,从区域销量上看,其也是同比增长最大的区域,同比增长3.7%,其中四川累计销量最高占整个地区的30%,而其省会城市成都又占其销量的50%,昆明也占云南销量的43%,其集中度比较高。

从各省市销量来看,广东省位列第一,占国内销量的39%,与其经济发展良好密不可分,广东省连续29年GDP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市跌幅最大高达20%,一是老旧车报废补贴及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在2018年退出对其新车销售产生不利影响;二是2018年北京新车配置指标下降33.3%,其中燃油车指标由9万辆减至4万辆,下降了56%。

在国内乘用车市场持续疲软,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得益于市场消费升级、豪华品牌国产化率的持续提升、入门级车定价不断下探,豪华车整体走势强于乘用车市场。豪华车仍保持较快速的增长,带动乘用车市场的增长。市场份额也从2009年的2.7%提升至2018年累计的8.9%。豪华车将成为继轿车、SUV后,带动车市增长的一大动力,激励更多的车型投入高端品牌和高端车型,国内自主品牌中有WEY、领克的问世,自主品牌有众多车企纷纷推出高端车型,实现向上突破,正面与合资品牌进行竞争。

今年上半年国产豪华车市场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7月进入销售传统淡季,由于进口关税的下调,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增速放缓明显跌至2.7%,8、9月又重回两位数的增长态势。

二、车市分价格区间车市情况分析

高端车型价格下探,低端车型压力12月更加显著。25万+区间牺牲价格保份额,12月市占率稳定,成交价下降且折扣扩大。18-25万和12-18万区间均牺牲价格提升份额,12月市占率上升,成交价下降且折扣扩大。12万以下即使牺牲价格市场份额仍然下降,12月市占率下降,成交价下降且折扣扩大。

1、0-8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下降,价下降,折扣收窄

0-8万区间市占率下降,成交价下降,折扣收窄。1)从市占率看,17年以来0-8万区间乘用车市占率比较稳定,在8%-10%之间波动,本月市占率继续下降。2)从价看,0-8万区间乘用车指导价和成交价略有下降。3)从折扣看,12月0-8万区间乘用车折扣率逐渐上升至17年平均水平,本月折扣率为5.6%,略有收窄。

2、8-12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下降,价下降,折扣扩大

8-12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下降,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市占率看,本月市占率下降至10月水平,远景SUV、长安CS55和POLO等销量环比大幅下降。2)从价看,本月加权平均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9.74万元和8.47万元,环比分别-0.1%和-0.9%。3)从折扣看,今年以来折扣率逐渐上升(剔除轩逸9月进10月出的影响),本月折扣率上升0.7%至13.1%,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上升,年初至今折扣率上升3.5%,略高于去年的3.0%。

3、12-18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上升,价下降,折扣扩大

12-18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上升,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市占率看,12-18万区间乘用车市占率整体基本跟去年持平,本月市占率略有上升。2)从价看,本月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3.87和11.96万元,环比分别-0.4%和-1.4%,略有下降。3)从折扣看,17年以来12-18万区间乘用车折扣率逐步上升,本月折扣率上升0.9%至13.8%,主要系高折扣车型如轩逸和英朗等占比提升。

4、18-25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上升,价下降,折扣扩大

18-25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上升,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市占率看,今年以来18-25万区间乘用车市占率整体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市占率10月和11月连续下降,12月明显上升。2)从价看,17年以来18-25万区间乘用车指导价保持稳定,成交价波动向下,本月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21.69万元和18.98万元,环比分别+0.4%和-0.6%。3)从折扣看,17年以18-25万区间折扣率逐步上升,18年上升速度加快,前5个月折扣率稳定在高水平12%左右,本月折扣率上升0.9%至12.5%,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上升。

5、25万+区间车型市占率稳定,价下降,折扣扩大

25+万区间车型市占率稳定,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市占率看,25万+区间乘用车1-9月市占率稳定在15.5%-17.5%之间,经历10月下降之后,11月市占率再次下降,12月市占率保持稳定。2)从价格看,17年以来25万+区间乘用车指导价和成交价呈下降走势,本月指导价和成交价为36.13万元和31.55万元,环比分别+0.0%和-0.5%。3)从折扣看,今年以来25万+区间乘用车折扣率快速上升,本月折扣率上升0.4%至12.7%。

三、分类型车市情况分析

1、轿车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轿车量同比下滑,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量看,12月轿车共销售109.18万辆,同比-17.4%,环比+7.1%,全年累计销售1116.74万辆,同比-4.2%,销量依然维持较为疲软的态势。2)从价看,本月轿车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6.83万元和14.02万元,环比分别+0.8%和-0.5%,主要系高端车型销量占比提升。3)从折扣看,本月轿车折扣率为16.7%,较上月上升1.1%,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有所上升。

2、SUV量价及折扣分析

2010年SUV增速反超轿车,其后直到2018年累计增速一直高于轿车增速。2015年增速开始放缓,2018年增速更是跌破2位数,同比增速低至3%。今年6-9月出现同比四连跌,乘用车市场7-9月同比三连跌,标志着国内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

2017年MPV同比由正转负,且跌幅高达19%,一是由于自主品牌MPV的大幅下滑导致,部分销量较好车型生命周期老化,五菱宏光、欧诺占整体市场份额的40%,其中五菱宏光占整体市场份额的26%,但自2010年上市以来没换代升级,欧诺自2012年以来同样没进行产品换代更新,竞争力下降;二是自主SUV加快产品的投放抢占了MPV的市场份额,2017年全新自主SUV产品的投放多达40余款,而自主MPV仅投放十余款。2018年随着MPV产品结构的老化,市场SUV新品上市的节奏加快,购置税完全退坡等因素的影响,MPV同比还将呈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12月SUV量同比下滑,成交价上升,折扣扩大。1)从量看,12月SUV销售97.27万辆,同比-18.4%,环比+12.8%,全年累计销售954.65万辆,累计同比-5.5%,销量表现弱于轿车。2)从价看,12月SUV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7.65万元和16.05万元,环比+2.1%和+1.8%,主要系高端SUV销量占比提升所致。3)从折扣看,本月SUV折扣率为9.1%,较上月上升0.2%,略有扩大。

3、MPV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MPV量同比下滑,成交价下降,折扣稳定。1)从量看,12月MPV销售15.43万辆,同比-34.3%,环比+9.1%。全年累计销售166.25万辆,累计同比-18.0%,销量同比下滑明显。2)从价看,12月MPV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2.75万元和12.15万元,环比分别-0.8%和-0.9%,主要系低端车型如宝骏730和五菱宏光等销量占比略有上升。3)从折扣看,本月MPV折扣率为4.7%,较上月上升0.1%,保持稳定。年初至今上升2.6%,高于去年同期的2.4%。

四、车市分系别情况分析

1、德系车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德系乘用车同比下滑,成交价上升,折扣扩大。1)从量看,12月德系乘用车销售46.13万辆,同比-9.5%,环比-0.7%,全年累计销售496.82万辆,累计同比+3.21%,表现相对亮眼。2)从价看,12月德系乘用车(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一汽大众奥迪、北京奔驰、福建奔驰和华晨宝马)加权平均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23.98万元和20.47万元,环比分别+2.7%和+2.1%,主要系高端车型销量占比提升。18年以来,德系乘用车指导价和成交价不断下探,受三大豪华车企价格下探的影响。3)从折扣看,12月德系乘用车折扣率为14.7%,较上月上升0.5%,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上升。

2、日系车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日系乘用车量同比上升,成交价上升,折扣稳定。1)从量看,12月日系乘用车销售49.26万辆,同比+9.6%,环比+19.7%,全年累计销售452.79万辆,累计同比+2.3%,市占率为8.7%。2)从价看,12月日系乘用车(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东风本田、东风日产、郑州日产、长安铃木、长安马自达)加权平均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6.96万元和15.49万元,环比+0.9%和+1.0%,主要系高端车型销量占比提升,例如本田CR-V销量环比+80.5%和雅阁销量环比+32.0%。整体而言,日系乘用车指导价和成交价波动较小。3)从折扣看,12月日系乘用车折扣率为8.7%,较上月下降0.1%。整体来看,日系车的折扣率波动较小。

3、美系车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美系乘用车量同比下滑,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量看,12月美系乘用车销售20.99万辆,同比-35.4%,环比+23.6%,全年累计销售216.84万辆,累计同比-20.7%。2从价看,12月美系乘用车(上汽通用和长安福特)加权平均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8.13万元和14.72万元,环比-1.3%和-3.2%,主要由于上汽通用低端车型销量占比提升。整体而言,美系乘用车指导价波动不大。3)从折扣看,12月美系乘用车折扣率为18.8%,较上月上升1.6%,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有所上升。整体而言,美系乘用车折扣率上升幅度较大,17年从年初的9%上升7-10月的16%,18年从年初的13%上升到至今的19%左右。

4、自主品牌车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量同比下滑,成交价上升,折扣扩大。1)从量看,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89.65万辆,同比-25.2%,环比+6.4%,市占率为40.2%,全年累计销售910.26辆,累计同比-7.3%。2)从价看,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加权平均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1.43万元和10.28万元,环比分别+0.7%和-0.8%。3)从折扣看,12月自主品牌折扣率为10.1%,较上月上升1.3%,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上升。今年以来,伴随着产品升级,自主品牌乘用车折扣率也在快速上升。

二、2019年预计销量:2800万辆

2018年的汽车总体销量并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预计全年同比下滑在3-5%之间,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对于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来说,这个数据看似无奇,其背后却暗指了国内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回顾今年1-11月份的销量数据,全国乘用车狭义销量为2015.2万辆,同比下跌4.0%。同时,产量也在放缓,这主要受到库存压力、宏观经济、消费者行为等因素的影响。

虽然国内汽车销量总体呈现下滑,但新能源汽车却迎来新的增长点。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3.6万辆,同比增长55.9%,其中插电混动增加87%,纯电动为65%。1-11月份我国新能源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05.4万辆和103万辆,均超越预期。今年,蔚来、威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推出了各自的纯电动车型,同时以比亚迪、吉利、绅宝、传祺、荣威为首的新能源汽车屡创佳绩,一同促成了国内销量的大幅增长,相比海外品牌占据绝对优势。

放眼全球,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出现了销量下滑的迹象,其中下滑力度较大为中国、美国和墨西哥,中美都出现了连续六个月同比下滑的情况,不过中国在总量上仍位居全球第一。当然,欧洲和南美地区则出现小幅增长的趋势,西班牙、德国、英国、巴西等国家受到经济复苏的影响,汽车增量有所加快。

由此可见,2018年国内车市的最终成绩已经尘埃落定,2018年注定是国内车市的全新转折点。那么未来国内汽车销量又将何去何从呢?

据中汽协称,2019年国内广义汽车销量为2800万辆,将与2018年持平;乘用车预计销量为2350万辆,也与2018年持平;而在新能源方面或将达到全年160万辆,预计增长33.3%。面对国内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加之民众对汽车的刚需仍比较大,所以三年内还将保持较大的增长量。另外,受制于购置税、摇号、限行和国六的影响,民众对普通燃油车的依赖将减缓,大家对SUV的热情也在逐渐减弱。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THE END
1.2018年比亚迪销量50万,上汽705万车家号发现车生活2018年比亚迪销量50万,上汽705万。 2019年比亚迪销量45万,上汽624万。 2020年比亚迪销量41万,上汽560万。 2021年比亚迪销量73万,上汽546万。 2022年比亚迪销量186万,上汽530万。 2023年比亚迪销量302万,上汽502万。 2024年到现在,比亚迪销量375万,上汽352万。从销量差距10多倍到现在完成反超,比亚迪仅仅用了6年的https://chejiahao.autohome.com.cn/info/18339633
2.登顶中国汽车第一!乘用车月销量上汽集团奇瑞汽车11月份销量数据,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已有至少35家车企发布了11月汽车销量,临近年底,为了完成全年销量目标,各家车企也都开足了马力、火力全开来提升销量,根据公布的销量,绝大多数车企均实现了单月交付数据稳步增长,像比亚迪、奇瑞、零跑、小鹏等传统自主品牌或新势力品牌都创下月底历史新高,更有车企提前完成全年销售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QVFUPF0553TDSE.html
3.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摘要:2018年,不振的经济形势与高居民杠杆率引发的挤出效应致使中国汽车市场短期遇冷,新能源汽车却逆势而上,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预计将于2020年实现500万辆的保有量目标。 2018年,不振的经济形势与高居民杠杆率引发的挤出效应致使中国汽车市场短期遇冷,新能源汽车却逆势而上,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预计将于2020年实现500万辆https://www.evpartner.com/news/4/detail-41774.html
4.汽车之家发力新零售,「芒果汽车」模式2018年推向全国从2013年汽车电商元年算起,我们很快将迎来第五个汽车电商双十一。从团购模式、订金模式、全款模式、包销模式、C2B模式一路走来的汽车电商,在过去几年里历经沉浮,教训颇多。如果让大家倒一倒苦水,内容大抵是相同的:“卖车不难,但卖车挣钱真的很难”。汽车虽然是中国家庭的刚需,但供大于求以及同质化带来的是整个利https://auto.sina.cn/allnews/2017-10-29/detail-ifynffnz3266097.d.html
5.协会数据:2018全国二手车销量同比增长11.46%,但2019年车市仍不乐观亿欧汽车2月1日消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月度数据显示,2019年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9%,环比下降7.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3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 在二手车方面,2018年12月,全国二手车交易量121.72万辆,去年同期交易量为123.09万辆,本月同比下降1.11%。2018年全年,全国二手车累积交易1382.19万辆https://www.iyiou.com/news/2019020191629
6.2018年我国车市销量下跌2.76%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25万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25.62万辆,同比增长61.7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98.37万辆,同比增长50.83%,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27.09万辆,同比增长117.98%。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插电混动车因可以减缓续航里程以及动力性能的焦虑,加之补贴政策的变化,快速增长https://emwap.eastmoney.com/a/201901141026284586.html
7.智东西周报:传苹果放弃自动驾驶日本酒店机器人下岗任正非称5G2018年长城全年共销售新车105.3万辆,其中,哈弗、WEY和长城皮卡分别为76.61万辆、13.95万辆和13.8万辆,哈弗品牌海外市场销量13760辆。按照这一目标,从今年开始至2023年,长城汽车海外市场销量年均增幅将高达70%左右。 19、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或超1亿辆https://zhidx.com/p/140395.html
8.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新能源来源:艾瑞咨询 2018/12/29 10:47:59 所属行业:新能源 报告类型:免费报告 页数:59 图表:82 ¥0 报告简介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是艾瑞基于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表现编写的行业研究性报告。该报告通过分析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特征与行业发展态势,从全球视角提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https://report.iresearch.cn/report/201812/3317.shtml
9.恒大的汽车梦韩国,2016年,韩国汽车出口额为413亿美元,占韩国出口总额的8.3%。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现代—起亚汽车2016年实现全球汽车销售量813万辆,销售额高达146亿韩元,占韩国GDP总数的8.9%。 这些仅仅是从单一产业来衡量汽车产业的重要性,而辐射开来的联动作用,就更大的多了,诸如能源、钢铁、销售、供应链上中下游、出口等各https://www.tmtpost.com/3533355.html
10.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占世界比重达55.1%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 国际能源组织发布的《世界电动汽车展望2019》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新车销量达205.517万辆,较上年增长65.9%。 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新车销量达113.283万辆,比上年增长81.2%,占世界电动汽车销量的55.1%,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对世界电动汽车新车销量增长的贡献率为62.2%。 https://news.yiche.com/hao/wenzhang/31750153
11.观点教授/研究图表1: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4.5%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2.4亿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06万辆),相较2017年末增长10.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首度突破2亿辆,达到2.07亿辆,增长10.9%。我国目前民用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