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所处的三个“生态变局”和历史机遇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感谢主办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邀请!

全球化智库不是研究汽车产业的专业智库,但是在中国汽车大踏步走向全球的今天,能够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在于天时!以中国汽车产业的体量和发展速度,需要一个跨界跨境、跨维度思考的智库,来为这个庞大的产业与企业家提供洞察大趋势的独特视角、确定行动方向的决策逻辑。

今天,大家对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与科技融合集成,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解读与讨论。我今天主要讲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变化,从世界格局、科技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态势,也就是结构性变局,从智库的视角,与大家探讨一下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所面对的三种“生态变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哪些不同的图景。

先说第一个大变局——世界发展的“生态变局”。世界发展的大态势发生了大的变化,是结构性变化,而不是周期性变化。让我们一起洞察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环境的底座。

世界正在经历的大态势指的是世界格局、秩序、体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具体来说,这种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东方转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逐渐增强。同时,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负增长,这使得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是全球治理体系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数量和影响力逐渐增强,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变化。同时,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造成了冲击。最大的一个结构性变化是,全球治理体系的信用,正在崩塌。从乌克兰到加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混乱,成为最有力的注脚。

三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这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国际竞争格局和产业格局。

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不断加深,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一些国家也在加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输出和传播,这使得国际文化交流和交融更加复杂。

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我们面临的大态势是什么?

一是世界格局深刻演变了。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东升西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正加速朝着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

二是国际秩序在持续调整。各国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更加多元,各种发展模式交流互鉴成为新的潮流,许多国家有了新的参照或者选择,人类文明进步或许正在一片混乱中孕育新的力量。

三是中国地位和作用受到了重视。中国的发展既改写了昔日大国霸权扩张的发展逻辑,也丰富发展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中国以和平的方式发展、以文明的姿态崛起将是未来世界的优先选项。

站在全球经济生态的视角,变局是如何呈现的呢?

一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了:受疫情、地缘政治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全球市场流动性收紧,一些前期扩张较快、杠杆较高、期限错配的市场主体风险加大。

二是全球化环境变化了:近年来,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霸权国家对绝对安全的执念与任性,以脱钩、断链搅动世界秩序,产业链、供应链被迫调整,也迫使贸易活动和跨境投资增长放缓。

三是全球人口结构变化了:全球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速,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或影响产业发展格局。

五是治理体系的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导致大国博弈加剧。同时,全球性挑战不断出现,又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总之,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大变局是复杂而深刻的,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才能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站在地缘经济视角看,则是这样的图景:

一是全球化趋势和自由贸易的挑战:尽管全球化带来了许多好处,如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等,但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不平等问题、环境问题等。一些国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全球化的进程,这对地缘经济产生了影响。

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一些国家开始寻求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来促进经济发展。例如,欧盟、东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对地缘经济产生了影响。

三是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数字经济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对地缘经济产生了影响。

四是资源分布和能源供应的变化: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和资源的分布和供应情况对地缘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是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地缘政治的变化对地缘经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例如,战争、政治冲突等事件会对当地的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而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总之,地缘经济的变局是复杂多变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需要适应变化,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站在地缘政治的视角,中国汽车产业所面对的直接风险

一是贸易保护主义:一些国家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中国的汽车进口和出口。这将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反补贴调查正在发生。还有通过所谓“绿色新政”为中国汽车产业量身定制的“绿色壁垒”,为贸易保护主义披上“绿色外衣”。

二是技术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可能会通过提高技术门槛来限制中国汽车进入其市场。这将给中国的汽车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是资源安全:一些关键零部件如芯片、稀土等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果这些资源被限制或价格上涨,将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正常发展。

四是国际竞争加剧: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各国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压力。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是复杂多样的,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以保持中国汽车产业的稳定发展和竞争力。

结构性变化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的整体挑战,站在汽车人的视角看,会看到哪些图景呢有呢?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增加了: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和逆全球化趋势使得全球供应链风险增加,导致供应链断链和重构现象同时出现。中国汽车产业受到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排因素的双重影响,疫情是非传统安排,缺芯是传统安排因素,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二是全球经济风险增多了:全球经济风险持续加大,汽车产业进入阶段性萎靡期。受疫情持续、供应链断链、经济预期转弱、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多维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业进入阶段性萎靡期。

三是开始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了:中国汽车出口量虽然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等部分落后和不规范国家,这种依赖使得中国汽车产业在海外市场拓展上面临被动局面。

四是品牌形象和知识产权保护变得更重要了:中国汽车企业在品牌形象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相对薄弱,这使得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个大变局——科技创新生态变局

科技创新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风险的一面。

一是提高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更高效、更精准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改善生活质量: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更好的医疗技术、更便捷的交通方式、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等,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更先进的能源技术、更环保的生产方式等,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失业风险:科技创新可能导致一些传统职业被自动化取代,从而造成失业问题。

五是安全风险:科技创新可能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如网络安全问题、数据泄露、人工智能的失控。

六是伦理道德风险:科技创新可能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如人工智能的道德标准、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等。

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权衡利弊,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确保科技创新向善,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三个大变局——绿色发展的生态变局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一样,都是超越世界格局、地缘政治的结构性变化,是发展的底座出现了难以逆转的器质性变化。

一是环保法规的趋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政府也加强了对汽车产业的环保监管,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包括排放标准、能效标准等。这些环保法规的趋严,使得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更大的环保压力和成本负担。

二是绿色供应链管理: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不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汽车产业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也面临着来自供应链上的绿色壁垒。这包括对供应商的环保要求、对产品的环保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三是新能源汽车的特殊要求: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各国政府对其环保、能效等方面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某些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绿色壁垒。

为了提升穿越绿色壁垒的能力,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加强环保投入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能效标准,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此外,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以降低绿色壁垒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为了应对不同层面结构性变局的挑战,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坚韧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形象和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创新。此外,中国汽车产业还需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智库的智力支持,构建中国汽车产业的软实力、巧实力,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我讲一讲中国汽车的历史机遇

一是全球产业链重塑: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产业链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汽车行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也能够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强品牌建设,逐步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同时,中国汽车行业应该积极利用超级大市场、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快速发展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了解与引领新的需求,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适应与创造市场需求。

三是智能出行革命: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出行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汽车行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智能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同时,中国汽车行业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共享出行、智能交通等,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总之,中国汽车行业应该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同时,中国汽车行业应该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特别是与智库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可持续高质量创新发展。

THE END
1.中国汽车市场:挑战与机遇节能减排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针对日益提升的排放控制要求,巴斯夫为汽车行业提供了一系列创新高效的减排解决方案,包括大幅降低车辆排放和能耗的催化剂及涂装解决方案、低VOC的内饰及车内空气净化解决方案、提升动力效能及燃油经济性的汽车流体管理方案等。 https://www.basf.com/cn/zh/media/BASF-Information/Resources-environment-climate/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for-China-automotive-market.html
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动态“十四五”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窗口期。展望2022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迈向新阶段,但仍面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汽车供应链不稳定等诸多挑战,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短期仍然影响市场供给,叠加局部地区疫情爆发,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地区需求,前行路上仍然https://www.zcqtz.com/news/434317.html
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特征趋势路径初探制造行业新能源汽车之路与智能网联之路将铺就我国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火石创造”(ID:firestone-link),世界经理人经授权转载。 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是当前汽车产业两大重要发展趋势。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为侧重点,从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特征、汽车产业的生态特征、区域产业优化发展的建议https://www.ceconline.com/manufacturing/ma/8800108217/01/
4.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易车汽车新闻为您提供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最新汽车资讯,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相关的最新易车号文章,为你购车提供参考。https://news.yiche.com/tag/2775688.html
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面对国内国际跌宕起伏的新局面,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要在充满变革、融合、创新的机遇中有所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趋向也要做好调整的准备,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面对未来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主要应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准备: https://www.158jixie.com/news-detail/251/251896.html
6.中国轿车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版)中国轿车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版),轿车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正经历着由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目前,电动汽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这得益于电池技术的进步、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https://www.cir.cn/R_JiaoTongYunShu/6A/JiaoCheDeXianZhuangHeFaZhanQuShi.html
7.关于全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1.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明显,中国成为主导力量。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新产品新技术加快研发运用,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持续升级,中国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全球90%的锂精炼产能在中国,70%以上的电池产能也在中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以电动车为主导的新能http://www.jmrd.gov.cn/llyj/2023-11-06/5929.html
8.发力新能源增添新活力——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看中国经济新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说,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均取得长足进步,并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体系。依靠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速提升,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消费热情逐步攀升。 新趋势催生市场新机遇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驶入‘快车道’,正迎来更大规模的市场‘爆发期’。https://news.cctv.com/2019/05/26/ARTIE03Cope37qSMyXCvZutL190526.shtml
9.《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发展致辞讲话,向莅临会议并给予指导的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向研创单位和参与蓝皮书创作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祝贺。王利民表示,商用车蓝皮书系统、全面论述了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助推中国商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继续做好蓝皮书的编辑出版和传播http://www.360che.com/news/220720/173813.html
10.预见3000万辆新时代!2024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在北京召开瑞雪兆丰年。12月11日,北京迎来了今冬第一场瑞雪。北京汽车博物馆内人气满满,来自商务部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研究机构、行业组织、知名高校等的权威专家学者,以及汽车行业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从政策、经济及市场等不同层面复盘不平凡的2023,预判2024汽车市场走势及未来趋势,共商汽车产业发展大计。 http://www.caam.org.cn/yinshi/changshi/chn/3/cate_17/con_5236311.html
11.2023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附下载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驱动因素总结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图谱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从2017年到2021年逐年上升,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为6.0千亿元,同比增长76.5%,预计在接下来的四年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也将始终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可选https://www.iimedia.cn/c400/87865.html
12.亿欧智库2024中国汽车智能底盘产业技术趋势研究报告亿欧智库 | 2024中国汽车智能底盘产业技术趋势研究报告主要对汽车出行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前景、市场规模、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市场调查及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延续2023年销量上升势头,在电动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推动力之后,智能化也成为汽车发展主旋律。智能底盘作https://www.iyiou.com/research/2024053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