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深度渗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会玩噱头,懂得撩拨用户,成为了流量获取的关键之一。
01
上赛道就不一定了。
生于赛道,不敛锋芒。
同时,保时捷还在小红书上展现了自己的多项成绩,上赛首个官方圈速纪录,上赛最「速」量产车等。
这也不怪网友会说:小米赢麻了。
梳理完整个内容后发现,虽然保时捷“内涵”小米纯属无中生有,但是好像在网友心中保时捷与小米就是一对CP,而且经过网友解读后,似乎还真有其事。而营销圈的碰瓷营销也由来已久,如奔驰与宝马的相爱相杀、王老吉与加多宝的针尖对麦芒、汉堡王与麦当劳的互怼互撕等,好像他们在吵吵闹闹中早已经暗生情愫。
02
为何如今还能风靡社交网络?
一语多意,话题性十足
选择被碰瓷,有保时捷对于流量的期待
无论是如今的消费主力还是未来的年轻人,普遍对传统的“说教式”营销持有一种抗拒态度,他们喜欢随心所欲、有腔调、有格局、有个性的品牌。对消费者而言,那些有网感、敢玩、会玩的品牌,总能够勾起自己的兴趣。而保时捷选择被碰瓷的营销方式,可谓高明又讨喜。
一来,避免了与其他品牌进行直接的比较,自然也不会自降身价。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时捷要流量又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如果直接与友商开撕,或者直接形成对比,可能会降低自身的品牌调性。
二来,从汽车“性能”的核心层面出发,展现自家产品的优越性。用产品能力“回击”友商,不仅凸显了品牌格局与气度,还通过性能的展示,让消费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保时捷产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另外,还给消费者留下了值得讨论的空间。人们对那些具有争议的话题往往保持着好奇心,在碰瓷营销满天飞的今天,保时捷选择“被碰瓷”,无疑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了话题与讨论度,自然能够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
碰瓷式营销,往往是一些相对弱势的品牌试图借助强势品牌的声量来提升自身知名度的方式。无论“碰瓷”还是“被碰瓷”,都只是营销手段,产品力才是驱动品牌力的核心,尤其是在汽车行业,良性竞争才能推动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
更多品牌案例内容
「品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