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在国家车联网政策以及规划的带动下,各省市地区也不断出台车联网发展政策,以带动地区车联网的发展,推动我国车联网行业向前迈进。我国车联网渗透率持续走高,用户市场规模取得显著增长。预计2023年我国车联网渗透率将达到30.20%,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7700万辆。
关键词:车联网市场规模、车联网市场竞争格局、车联网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车联网是借助在车辆上的传感器设备、车载设备和通信模块,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汽车导航系统、智能终端设备与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以及车与应用平台的全面网络连接,并且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及数据挖掘,实现更加安全、丰富、舒适、高效的车辆运行和信息服务。
二、全球车联网行业分析
全球车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智能化引领,全球车联网服务需求逐渐加大。目前中国、俄罗斯、西欧和北美等国家和地区70%以上的新组装车辆都已配备互联网接口。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118.25亿美元,2020年市场规模增长至488.73亿美元。
按照地理区域划分,车联网市场可集中划分为北美、欧洲、亚太及其他地区。北美占据全球车联网市场的最大份额,大约在24.23%左右;欧洲地区2020年占约21.37%的市场份额;日本、韩国分别占比8.77%、3.41%;其他地区合计占比42.22%。
三、国内车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车联网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创新愈加活跃,新型应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车联网政策以及规划的带动下,各省市地区也不断出台车联网发展政策,以带动地区车联网的发展,推动我国车联网行业向前迈进。2020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17.8亿元增长至698.8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358.98亿元。
我国车联网渗透率持续走高,2012年,我国车联网渗透率仅为3.7%,2020年我国车联网渗透率从2015年的8%增长至2020年的15.1%,预计2023年我国车联网渗透率将达到26.15%。
伴随着车联网行业在移动通讯运营商的助力,中国车联网用户市场规模取得显著增长。2012年我国车联网用户为400万辆,2020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增长至4250万辆,预计2023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9057万辆。
四、车联网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车联网涉及车企、软件提供商、通信运营商、芯片和模组生产商等。车联网软件提供商是车联网产业的基础,主要为车联网产业链中的硬件厂商提供软件支持;车载终端设备提供商向整车厂商、4S店或车主直接供货;中游主要涉及控制层,主要包括车辆控制、系统集成集成商、TSP厂商、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主要是应用层,包括智能汽车制造厂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等。
2、上游-芯片
芯片,又称半导体,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元器件,汽车领域是芯片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芯片制造是一项高技术密集、高资本密集、高风险密集的产业,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安全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芯片设计产业在提升自给率、政策支持、规格升级与创新应用等要素的驱动下,保持高速成长的趋,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
2022年中国芯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0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8%,在全球占比达到了18.9%,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而在2013年,中国芯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仅为168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6.4%,在全球占比为6.2%,位居第四。
3、下游-智能汽车
目前,依托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及丰富的信息通信产业生态,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化与网联化水平开始大幅提升。预计2025年我国联网汽车销售规模将达到2800万辆,2030年我国联网汽车销售规模将达到3800万辆。
与国外相比较而言,我国车联网产业起步较晚。2015年,政府相继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车联网产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从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车联网产业的整体标准体系结构、建设内容,通过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协调作用,为打造自主可控、具有核心技术、开发协同的车联网产业提供支撑。
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指的是由车辆位置、速度以及路线等信息构成的一个大型交互网络。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里程包括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通信的发展,而物联网属于信息产业中继它们之后的再一次革命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很重视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把物联网列为一个将要重点发展的对象。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来推动车联网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层面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不断出台符合各省实际情况的车联网发展政策,陆续建立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
六、行业发展历程
智能汽车领域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差异化消费需求强烈,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是实现“需求侧改革”的重要力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蓄能、创新、突围四个阶段。虽然中国车联网产业起步晚,但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下,车企已经将车联网纳入了公司重要战略规划。同时,随着技术不断迭代,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未来5年,中国车联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七、行业竞争格局
面对飞速发展的车联网市场,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局,布局智能驾驶领域。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在软件行业的优势,纷纷与传统车企合作,入局车联网、智能驾驶领域,成为当下的投资焦点。
汽车制造商依旧是车联网行业最大的销售渠道,车联网企业的终端制造商以及零配件制造商与汽车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汽车制造商在整个车联网市场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领域内头部企业也趋向于与车企的深度合作,利用车辆自身数据提高全场景下车载导航智能化水平。除汽车制造商之外,中国车联网主要参与者还包括四维图新、万安科技、百度车联网、皖通科技、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华为业务主要涉及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统一开放车联网解决方案。
万马科技的车联网业务围绕帮助车企完成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转型,主要通过与基础通信运营商合作,向车企提供前装车联网连接管理服务与运营,帮助车企客户使用高质量、易管理、可运营的4G/5G连接。同时根据车企需求,帮助主机厂商建立车联网业务管理平台(MNO)、车联网运营平台(TOSP),并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向车企提供车联网生态服务。2022年万马科技车联网营业收入达到12004.77万元,较2021年增长6972.55万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从2021年的10.10%扩大至23.60%。
八、行业发展趋势
车联网系统及功能的发展,需要系统和整体功能的规划。随着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定义,车联网系统也会不断的丰富。车联网系统会对软件定义车辆、智能网联车辆、无人驾驶车辆、车辆预测性维护、大数据分析等提供强有力的在技术支撑。基础设施在车联网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搭建完成。未来要做的就是将各个车厂的协议进行整合,平台信息进行功能共享,以政府层面或者国家层面进行整合可能会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我国车联网的发展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车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汽车产业以及芯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构和市场格局的变化。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车联网行业会按照汽车行业“新四化”的国家战略方针,带领汽车行业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