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量翻番,中国车企海外业务迎来“拐点”了吗?界面新闻·汽车

供应链稳定性、新能源时代的先发优势,都让中国车企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出海好机会。

记者|周纯粼

2021年,按照中汽协数据,我国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

超过200万辆的出口量,也预示着中国车企即将真正意义上叩开海外市场的大门,“中国车企走出去”不再是一个伪命题。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也直言:“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突破。”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认为,现在中国车企出口海外是个非常好的机遇。他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产业复工复产相较全球较为稳定,能够按照生产节奏造车并交付产品。

不仅如此,中国车企的车型越来越成熟,国际化的适配性也越来越高,中国产品的规模、渠道也在逐渐的完善。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同样认为,中国车企出口的“拐点”已经到来。他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除了我国汽车产量得以保障以外,中国头部企业研发力量强了,产品竞争力变强,在海外有与丰田、通用等巨头的一战之力。

中国车企逐渐打开海外局面

作为自主车企中的“老大哥”,上汽集团2021年出口量排名国内车企第一。其海外市场销售69.7万辆,同比增长78.9%。MG和MAXUS是构成上汽海外业务的两个主要品牌。其中,MG全球去年达到47万辆,目前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MAXUS品牌则覆盖了电动轻型商用车领域,海外销量达到5.2万辆。

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向记者介绍,当前上汽在海外已拥有六个“5万辆级”市场,分别为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在欧洲,去年MG和MAXUS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国家销量达7.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超过4万辆)。今年,上汽海外将诞生第一个10万辆级市场——其计划在欧洲售出12万辆汽车。

长城汽车去年在海外市场同样取得不菲成绩。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长城汽车海外出口量达14.3万辆,同比增长103.7%,销售占比达11.1%。并且在去年6月投产了第二家海外工厂——泰国罗勇工厂,成为继俄罗斯图拉工厂后的长城汽车第二家海外工厂。

长城汽车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随着长城汽车第三代哈弗H6、哈弗JOLION、长城炮的全面海外上市,大幅提升了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长城旗下的魏牌则是将其市场重心放在了欧洲地区,将由旗下最新产品摩卡插电混动车型为先锋,以德国为起点,辐射全欧洲。

此外,吉利汽车在2021年累计出口量也达了11.5万辆,同比增长58%。目前,吉利在全球的业务遍布28个国家,海外销售和售后网点达到227家。

吉利集团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未来吉利品牌将重点布局东欧、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一带一路”国家,进军欧洲、亚太新能源市场;领克品牌将深化“欧洲战略”和“亚太战略”,在俄罗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行布局。

对此,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表示,中国车企作为全球布局的重要节点的角色越来越显现。

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则将中国市场比作“联赛”,“这个市场竞争极其残酷,什么品牌都有,就像NBA一样高强度。不像德国、日本、韩国基本只有自己国家的品牌。因此,从这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企业不会惧怕任何市场”他表示。

繁荣背后,道阻且长

尽管向上翻番突破,但中国车企的海外业务仍然阻力重重。

此外,吉利汽车对界面新闻记者指出,缺电池、汇率风险、关税壁垒、法规壁垒、市场制裁、合规要求等,都影响着海外出口。

在应对上述挑战方面,各家自主车企也是“各显神通”。

得益于安吉物流逐渐拓展的航线,上汽集团已经有6条专注海外业务的物流船,覆盖100多个海外城市。但即便如此,“现在还是一舱难求,不管是集装箱,还是滚装舱位。这个船票是要等的,跟飞机票一样很紧张”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表示。

不过,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看来,供应链短缺与物流问题都是暂时的。长期来看,国内车企仍需要做技术提升。他认为,向北美、欧洲等标准较高的地区出口,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召回起来将比国内召回的代价大得多。

另一方面,张翔表示,相比海外车企有“中国特供”车型,当下国内车企基本会原封不动地将产品出口至海外,并不会在海外进行本土化研发。

对此,上汽集团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张亮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今年MG品牌将在欧洲首发一款名为MGEH32的全新电动车。据其介绍,其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更严苛的欧洲标准。“比如更高强度的正面碰撞、行人保护、以及国内没有的侧面柱撞”。他表示:“这不是为了迎合标准,而是会让汽车切实变得更安全。”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这款车是今年MG面向欧洲市场的战略车型,欧洲市场销量能否突破12万辆,EH32的表现很关键。

新能源车出口增3倍,中国车企新机会?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突出,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出口增速比已经翻番的行业平均增速还高出3倍。

主流车企制定的战略目标中,新能源车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吉利此前宣布,到2025年,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销量将达到9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40%。而海外销量将达到60万辆。不过,其并没有透露海外销量中新能源车的占比规划。

上汽海外目前拥有MGZSEV、MGEHS、MarvelR、MG5Electric等新能源车产品。今年还将推出上面提到的EH3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近日发文表示,为实现减碳目标,欧洲多国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中国产品也得到了欧洲消费者的认可,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扩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了机遇。

不仅传统车企借新能源风口抢占海外市场,新势力们也在趁热打铁。

2月11日,小鹏汽车宣布将拓展欧洲市场,在荷兰和瑞典两国建立零售渠道,品牌零售体验店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在两地正式投入运营。事实上,2021年,小鹏汽车已经在挪威市场交付了400余辆新车。

2月18日,极氪也宣布将在2023年将ZEEKR001出口到欧洲。

2021年5月,蔚来已经宣布“挪威战略”,计划两年内在欧洲交付7000辆ES6和ES8。

今年6月,东风岚图FREE将在挪威首发,预计第四季度交付。未来将依托东风央企的资源,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拓展的节奏。

虽然欧洲部分国家的“电动化率”加速飞快(比如挪威电动车市占率已经超过90%),给了新势力更多进攻机会,但张翔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传统车企在这方面仍然比新势力更有优势。

在他看来,新势力在海外市场没知名度,且受制于资金限制,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力度不会很大。相比上汽、奇瑞、长城等动辄覆盖几十国的体量,新势力的布局一般局限在北欧的几个国家。

另一方面,海外车企本身也在转型新能源,如大众ID,特斯拉等。如何让当地消费者购买中国车企的产品?对此,上汽国际欧洲公司副总经理刘新宇认为,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的电动化率水平差不多,但当地车企的产品推出速度没有中国车企快。要做出一款性能符合需求、造价合理的产品,海外车企普遍的产品节点在2025年,眼下才刚刚从“油改电”的阶段走出来。

相比之下,国内车企的纯电动平台很多都已经进化到了第二代。在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看来,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时代拥有先发优势,并且在智能网联领域,中国的技术和能力对全球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THE END
1.车企王者遭遇业绩滑坡上汽押注新能源能否乘风再起?诚然,上汽集团上半年业绩受到了疫情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前不久公布的世界500强排名中,作为中国车企的门面,上汽集团在全球企业中排名第68名,有所下滑。而比亚迪、吉利等赶上电动化浪潮的车企,则全球排名上升。 不仅是自主品牌试图弯道超车,海外百年老牌车企后发制人。新能源为汽车行业带来百年变局,全球车企鏖战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8282493324471.html
2.百年车企排名前十车友交流懂车帝提供百年车企排名前十的车友交流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5907771
3.创新案例传统车企广汽集团的转型启示:创新是穿越周期的护身符大胆预言一下,2030年排名前十的车企里,可能会有五家新面孔,其中至少有三家中国车企。若只看电动汽车的话,那名列十强的中国车企肯定不止三家;届时更让人关心的问题是,有几家中国车企能跻身电动汽车全球前三,能不能全部包揽? 要想成为全球排名靠前的领先车企,仍有许多挑战亟待破局,比如国际市场。若只单纯依https://runwise.co/runwise.co/?p=160549
4.燃油车排行榜前十名下一代XC90将是燃油车\"绝唱\",5年后沃尔沃卖虽然沃尔沃是一个百年车企,也有着自己的核心技术,但是在国内,沃尔沃归根结底还只是一个二线豪华品牌,燃油车单月销量尚且还不足2万辆,这还是大幅降价优惠换来的销量。如果在国内力推新能源汽车,就销量而言,沃尔沃肯定是很难过的。 况且,就沃尔沃XC40 RECHARGE的竞争力来说也不算太强,500km的续航里程在今年完全不够https://m.snzqc.com/165618.html
5.百年车企有哪些?百年车企有哪些? 汽修技师|汽车维修技师 国家认证的汽车维修技师,15年德美日等各系车辆维修,擅长:疑难故障诊断维修,远程维修技术指导 咨询技师 英国:劳斯莱斯、罗孚、阿斯顿马丁(1913)。德国:梅赛德斯-奔驰、迈巴赫、欧宝。法国:标致、雪铁龙(差不多100年)、雷诺。意大利:菲亚特、蓝旗亚、布加迪(但是工厂在法国)、https://auto.china.com/mip/112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