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你可能叫的出它的名字,却不知它是做什么的。
你可能去送过标本,但却不知道从身上“割下来”的这块肉到底要被怎样对待。
它不是“处置室”,“不是化验室”,不是“复印病历”的地方,也不是“抽血的”存在……
至于病理报告,你只知道是一种需要等很久才能等到的报告,为什么不能像影像,检验报告那么快速呢?但临床医生却又常常对它十分的重视,这又是为什么呢?
日前,患者A自诉5年前发现左前额部颅骨肿块,逐渐增大,无红肿触痛,无破溃渗出,无恶心呕吐,无肢体乏力。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拟“颅骨肿瘤”收入我院神经外科治疗。
患者的头颅X线片显示额骨左处见一16.5*14.5mm的结节状低密度影,结节影呈网眼、囊状:
术后骨组织送检病理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术后送检组织为灰白色骨样组织一枚,大小约2*1.8*1.2cm,质硬,呈蜂窝状。
经过骨组织脱钙、取材、制片等环节,我们得到了清晰漂亮的切片:
那么,这里不禁要好奇,一张交到诊断医师手中的切片到底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就需要多年积累并且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来告诉我们了,他们在显微镜下通过蛛丝马迹,一一破解细胞讲述给我们的秘密,并把这些信息用精确的病理语言描述出来,确定疾病的性质,是炎症性病变还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又或者是哪一类肿瘤等等信息,从而指导临床医生下一步的治疗方向。
最终诊断结果:这是一例经典的发生于颅骨的血管瘤,在残存的正常的骨小梁周围可见呈扩张状态的薄壁血管,血管中充满红细胞。就像是我们的太极拳一样,以柔克刚,看似温柔的血管破坏了坚硬的骨组织。
骨血管瘤是临床较罕见的一种良性骨肿瘤,占全部骨肿瘤的1.4%,占良性骨肿瘤的2.6%,好发于扁骨,如脊柱、颅骨、颌骨等,长骨少见,临床上以脊柱血管瘤最常见,约占全部血管瘤的14%,好发于下段胸椎和腰椎。骨血管瘤分为海绵型和毛细血管型,前者多见,它是由充满血液扩张的薄壁腔窦构成,此行多见于扁骨,毛细血管型由极度扩张增生的细小毛细血管构成,此行多见于长骨。
钟南山院士曾在采访中说道:“我们都知道,对于大多数疾病,要进行最后的确诊,那必须要靠病理这一关,它是一个关键,特别是对肿瘤的确诊以及肿瘤的分型来说,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病理科,病理医生是具有最高权威的一个法官,只有他们做出判决以后,临床医生才能知道怎么进行治疗,用什么东西治疗。病理科和病理医生的水平,是医院医疗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在病理学诞生的过去,病理科医生被誉为“医生的医生”,而在医学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病理科在疾病诊疗过程中仍然举足轻重。
在为患者寻求治疗方向的道路上,病理人承受着难以言表的压力,从处理标本的开始,到诊断结束,病理人都承受着大量有害气体液体的侵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精确甚至精密。
病理科的工作责任重大,因为每一份沉甸甸的报告都承载着病理人的责任,承载着患者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托,病理科精准的诊断报告,不能有一丝的含糊和差错。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多了解一点病理这门学科,耐心地等待一份报告,因为在您焦急等待的过程中,病理医生们正在珍而重之的诊断着这份标本,与您一起努力,寻求一个最精准的诊断!我们将用我们的专业能力为鹰潭市的老百姓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