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学名:Prunusarmeniaca),一种花,又称杏子,是杏属李亚科植物,其果肉、果仁均可食用。杏花单生,先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杏可配植于庭前、墙隅、道路旁、水边,也可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是春季主要的观赏树种。
杏花也称为“中医之花”,是被子植物门、木兰花纲、蔷薇目、蔷薇科杏树的花。味苦、性温、无毒,常用来治疗痤疮、祛斑,且具有中医美容的功效。
生长环境
杏树寿命长,华北、西北各地常见百年以上大树,产量仍很高。经济寿命亦很长,在40~50年间。杏对土壤、地势的适应能力强,多种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在800~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长。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碱性土上甚至在岩缝中都能生长。杏树耐寒力较强,可耐-30℃或更低的温度;耐高温,如新疆喀什等地,夏季最高气温43.4℃仍能正常生长结果且品质佳。
分布范围
杏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除南部沿海及台湾省外,大多数省区皆有,其中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江苏、安徽等地较多,其集中栽培区为东北南部、华北、西北等黄河流域各省。
观赏价值
杏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其花色又红又白,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杏可配植于庭前、墙隅、道路旁、水边,也可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同时杏还是沙漠及荒山造木树种。果可生食或加工果脯、果仁可供食用及药用。杏是著名的果木,果供生食之外,还可制成杏干、杏脯等。杏仁可供食用、榨油和药用。树龄较长,可活一百年以上,是春季主要的观赏树种。
食疗价值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装,艳溢香融,羞煞蕊珠宫女。”这是宋徽宗描述杏花的传神佳作。杏花具有补中益气,祛风通络的作用,可营养肌肤,祛除面上的粉滓。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就有以杏花、桃花洗面治斑点的记载。古籍《鲁府禁方》里有一个美容秘方,叫“杨太真红玉膏”,是杨贵妃美容专用的。制作时,将杏仁去皮,取滑石、轻粉各等份,共研末,蒸过,入龙脑、麝香少许,以鸡蛋清调匀,早晚洗面后敷之,具有“令面红润悦泽,旬日后色如红玉”的功效。杏花的美容作用与其含有抑制皮肤细胞酯酸酶活性的成分有关。将杏花熬粥服用,可以借米谷助期药力,让肠胃充分吸收其内含抑制皮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有效成分,以预防粉刺和黑斑的产生。
小知识
中国是杏的故乡,北方园林常见赏花兼经济作物。中国种植杏树的历史久远,庄子于书中记载着:“孔子游乎辎惟之林,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瑟。”叙述了孔子在山东曲阜县讲学的情形。
“杏坛”一词,是由于该地遍植杏树,孔子常于该处讲学授课。演变至今,后人将讲学的地方称为杏坛...
杏林是对“医界”的颂称。相传三国时吴国董奉为人治病,不取报酬,但求患者于病癒后在其宅旁种杏一株,日久杏树成林,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
杏花诗词欣赏
“燕子不归春已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代戴叔伦
“月落子规啼,满庭山杏花。”“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唐代温庭筠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晚唐杜牧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北宋王安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北宋陆游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唐代钱起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