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和秦致的悲剧皆因失去公司控制权
秦致和王石尴尬的背后,是两家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控制权的逐渐丧失,才酿成了如今的局面。
据悉,平安持有汽车之家47.4%股权为单一*股东,澳电继续持有汽车之家6.5%股权,同时汽车之家CEO秦致持股为2.9%,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持股为2.6%。由于投票权与持股比例相当,因此相对平安而言,秦致和李想的投票权实在不值一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平安能够轻易将秦致踢出局。
对万科而言,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遭遇“野蛮人”入侵,但王石并没有长记性。早在1994年,万科就由于股权太分散而爆发了“君万之争”——君安证券企图联合几大股东对万科管理层逼宫,企图从王石手中夺取控制权。
随后,万科紧急停牌3天,查到了君安证券开“老鼠仓”的形迹,将其举证给证监部门。证监会随后派专人南下深圳调查,最后君安证券主动放弃改组,王石领导的管理层这才摆脱危机。
然而,王石并未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改变持股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他甚至还有些自满的在个人自传中说,万科的股权分散程度在中国证券市场中都是少见的。
在互联网行业,管理层持股被稀释至个位数的企业并不再少数。一旦“野蛮人”进入,就很可能发生下一个汽车之家或万科的故事,公司管理层将面临被踢出局的危险。
根据人人公司今年5月向SEC递交的20F文件显示,人人公司CEO持股为29.5%,但拥有的投票权却高达48.4%;包括陈一舟在内的人人公司所有董事和管理人员持股42.4%,拥有投票权则高达52%,这意味着管理层对公司*控制。
与之相比,人人的投资方DCM虽然持有人人8.6%的股权,但仅仅只拥有公司2.3%的投票权。
而刘强东在这方面更是做到了*,据悉,刘强东虽然在京东持股仅为15.4%,但其投票权却达到了77.0%,对京东拥有*控制权。这一切他是怎么做到的?
根据京东2014年提交给SEC(美国证监会)的招股说明书显示,IPO之后刘强东控制的两家公司一共持有京东20.5%的股份,全部为B类股,依据AB类股投票权1比20的规则,刘强东将拥有京东83.75%的投票权。也就是说,即使在经过数轮融资直至IPO之后,刘强东仍然*掌控着京东,其在京东的话语权无人可以撼动。
刘强东对公司的控制权有着猛虎对领地般的敏感。根据《中国企业家》曾经的报道,2011年,零售巨头沃尔玛曾经与京东有长达半年的谈判,估值都已全部谈妥。临近签协议的时候,刘强东发现沃尔玛要求将来控股京东,直到全盘收购京东。他说自己对资本也是一窍不通,但看到这样的条款,他发现这是个“本质上谈不成的东西”。
据悉,京东上周以价值95亿元的股票从沃尔玛手中收购了1号店,并引入沃尔玛成为战略股东,交易完成后沃尔玛持股为4.97%。与此同时,刘强东持股则从16.2%被稀释至15.4%,而投票权则由80.9%变为77.0%,依然拥有*话语权。
刘强东曾表示,自己的强势是保证京东这艘船不触礁的前提,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领略过他的执拗。所有的创业者都在意控制权,但他会毫不隐晦地喊出来。“对一家高速增长的公司来说,创始人没有控制权多可怕啊!这就像汽车没有司机,或者轮船没有船长一样。”刘强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