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参观者在2024北京车展比亚迪品牌展台参观。当日,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闭幕。新华社发
作为2024年国内首个国际A级车展,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于4月至5月4日如约而至。阔别4年之久再度回归,本届北京车展无论规模、首发新车数量和展车数量都有明显提升。展会现场气氛热烈,人气旺盛,每家展台都呈现人挤人的状态。来参会的中外展商以及观众都直呼“太火爆”。
规模越大能力越强——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届北京车展声量如此之大。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正加速融合,引领全球产业变革。面向未来,在电动化、数字化赋能下,新的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将加速形成。
新能源车有“智”有“量”
刚刚推出第一款车型的小米汽车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参观者进入展区甚至要再度排队。为了看一看这款每天都占据各大热搜榜单的SU7,记者在工作日还排队十几分钟,等进入展区,每辆车又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小米汽车在车展媒体日发布会上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24日,小米SU7锁单75723台,累计交付5781台,年内销售目标为10万台。
智能化是本次北京车展的又一大看点。国内外各大汽车厂商集中展示了涵盖纯电动、混动、氢能等多种动力形式的新能源车型,包括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在内的前沿技术成果也纷纷亮相。华为带来了最新发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乾崑智驾”,将与“鸿蒙座舱”一道赋能车企,加速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进程。在性能方面,蔚来2024款ET7行政版标配蔚来Aquila超感系统,搭载33个高精度感知硬件,包含同级唯一1050nm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同时搭载4颗OrinX芯片,拥有1016Tops行业最强的Adam超算平台。
数据显示,在智能驾驶领域,2018年国内L2及以上级别的新车渗透率刚刚迈过10%,到2023年上半年已经提升至42.4%,预计2025年将高达70%。2024年4月1日至14日,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26万辆,同比增长32%,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届北京车展的自主品牌推出大量的高端新能源车型。新能源车正延伸向更加细分的领域。新技术也在加速普及,随着一款款车型的推出,高级智能配置不断下探,无图智驾方案和纯视觉模式成为更多车型的选择,部分车型也逐步向轻地图重感知路径转型,智能平权的时代或提前到来。”
“国际范儿”加速出口
外形和技术的大飞跃,都让新能源车成了此次车展的“主角儿”。可以说,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不断攀升,更是被称为外贸“新三样”之一,行业发展展现出新的优势,国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对比首届北京车展举办之时,中国汽车产量为50.9万辆。历经30余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从“追赶者”转变为“超越者”。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新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继连续超越韩国、德国后,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一季度,这一数字继续攀升,达到132.4万辆,同比增长33.2%。
竞争与合作成关键词
中国车企的快速创新迭代已然“卷”到了国外,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不小的变局。在这种背景下,北京车展也成为中外汽车企业的技术“竞技场”,打响流量“争夺战”。
此次北京车展上,国内外主流汽车品牌携全新产品以高规格参展,密集的新技术、新产品,高度的智能化、集成化产业链在此集中展示,促进了汽车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