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换道超车中国加速迈向汽车强国产经要闻

说起汽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理事长付于武--这位在汽车行业从业50多年的老专家给汽车产业的定位非常明确:汽车产业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从国民经济发展来看,它是一个具备龙头带动作用和先导性的产业,所以国家对汽车产业是无比重视的。

回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都不能造",到1956年7月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汽车产销量从2009年首次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再到2023年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75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基础薄弱,到拥有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汽车强国建设步伐愈加坚实。

从仿制、自制到自研的艰难创业

1949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毛泽东主席在访问苏联时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看到流水线上不断生产出来的汽车,主席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中国选定在吉林省长春市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

以当时中国既缺少本土专业人才,又缺少建设工厂所需的物资和设备的情况来看,这无异于平地起高楼。

付于武介绍说,1953年,长春一汽建厂挖地基的时候,正是冬季。东北大冬天进行施工,要用热蒸汽把冻土解冻才能开挖,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这难不倒建汽车厂的决心,在这样的条件下,全国上下同心,建设工人、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汇聚到长春,边学边干,终于在1956年7月13日,中国第一款汽车--解放牌CA10型载货车下线。

这也标志着我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就此终结。

1978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计委、经委和外贸部联合提交的《关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准备引进一批机电产品装配线,其中就包括一条汽车装配线。

在得知国家计委的报告后,上海市率先向国家申请,提出将这条汽车装配线放到上海,并打算以此为契机,改造上海的汽车工业。在上海市的申请中,首次提出了引进汽车技术和规模化生产的概念,同时确定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中外两利"的合作原则。

德国大众、法国雪铁龙、美国通用汽车、日本丰田汽车等国际汽车大厂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与中国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建立合资模式的初衷之一便是以市场换技术。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终于在1999年5月18日,在安徽芜湖的奇瑞汽车,诞生了第一台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完全由我国自主完成的汽车发动机--ACTECO系列发动机,开创了中国自产发动机的先河。

产销量连续15年全球第一

1999年,安徽合肥在我国汽车工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第一台自研、自制汽车发动机外,合肥工业大学团队也在那一年完成了第一代纯电动轿车的研发。

技术在发展,产业在进化,呼啸而来的新时代,加速释放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2009年,这是一个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而言的特殊年份。合肥在国家"十城千辆"战略下强势登场,成为安徽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的"先锋"。从全国的角度来看,这一年中国首次实现年产超1000万辆的历史性突破。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并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3年产销量突破2000万辆,2017年达到阶段峰值。但随着购置税优惠幅度减小,市场连续3年出现下降,进入转型调整期。2021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发力,我国汽车产销量结束"三连降",开始回升。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成功突破3000万辆,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提升8.2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提升9.9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2017年2888万辆的历史最高点,创下新高。

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2009年,我国第1000万辆汽车的诞生可能意味着这一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事实上,从2009年起到2023年,我国汽车新车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全球汽车大国。"

"建设汽车产业强国需要秉持长期主义的精神。中国汽车人都在探寻一个问题,那就是何时能建成产业强国。"付于武认为,到2035年,也就是再过十年,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汽车之巅,实现产业强国的目标。

新能源强势入局

2009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提振经济,国务院研究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2009年1月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第一次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发展壮大汽车产业,是几代中国汽车人的梦想,但随着传统燃油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带来能源、环境和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汽车产销规模的高速增长,必将变得日益突出。"苗圩认为,国家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最初主要考虑的还是节能减排。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同时也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和碳排放。

中国汽车行业能够拥有今天的成果,形成一股快速成长起来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背后是中国汽车数代人的艰苦奋斗。目前,汽车产业进入到百年未有之新能源智能化大变局,汽车产业的未来任重道远。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首次超过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26万辆,零售占比首次超过50%,与燃油车平分天下,共同承担起中国汽车发展的主力军作用。我国提前11年完成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到2035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50%以上"的规划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等领域取得积极发展成效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总体格局并未彻底改变。在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升级、新一代动力电池及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仍需研究推动解决。

"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开放技术才能进步,只有合作产业才会繁荣。"辛国斌称,"我们欢迎全球汽车企业来华发展,共享中国市场机遇,也愿意同各国有关方深化合作,共同建设稳定、畅通、高效的产业链,共同维护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经贸秩序。"

回过头看,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正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规模发展的前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发展作出的极为重要的战略判断。

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中国制造业用75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实现换道超车

穿越时代车轮的轰鸣,中国汽车工业由内而外的变革之声如此清晰。

"汽车产业在上端是生产工作,下端则触及消费,在10个行业内10项工作中,汽车行业全部都有相应的任务。所以汽车行业现在是非常受重视的,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说。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近20年蓬勃发展中,迎来了技术百花齐放和市场开花结果。不仅产销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还一跃成为外贸"新三样"之一。

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唯有坚持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更进一步重塑生产方式,形成并依靠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劲支撑。

苗圩提出,尽管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还没有实现完全超车,距离汽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以电动汽车为主,电池、电控、电驱动三大系统是电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竞争的关键,是硬实力的集中体现。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动力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可以说,只有坚实发展电动化基础,才能走好智能化道路。

从液态锂离子电池到半固态锂电池,从刀片电池、麒麟电池到800伏高压碳化硅平台……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逐步升级提档表明,"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023年,全球装车量前10名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

汽车携手AI技术驶向更远方

我国新能源汽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如今我们的电池、电驱动和电控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已站在全球前列。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换道超车,再次印证:以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以科技创新掌握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就能够开辟出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如何在更高层面统筹谋划、组织好各种力量适应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需求,都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苗圩举例道,比如,在车规级芯片的供应保障方面,要思考如何促使整车企业行动起来,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芯片的长期稳定供应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美国对我国芯片发展不断加严的遏制打压措施,从产业安全角度整体谋划保障供应;在软件层面,要认真思考如何建立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打造自主可控的软件平台。这些,都是在未来的工作中亟待突破的重点。

中国目前走在世界智能化的最前端,如何"创造充满多样性与笑容的未来移动出行",成为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新课题。而智能化在AI技术的赋能下,有望将"软件定义汽车(SDV)"发挥到极致。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行业集群总经理沈涛表示,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崛起,汽车产业面临着新的智能化机遇,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数字化用户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等领域,都成为汽车企业价值创新的主要着力点。

AI时代下,汽车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还需要更加大胆的探索。以小鹏、吉利、广汽等为代表的多家国内外车企都在开发"飞行汽车",把整个电动、飞控和AI结合在一起,未来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安全的空中出行。随着"飞行汽车"量产和商业化落地的推进,低空经济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决胜点。

AI的到来为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为代表的电子电气架构被高度整合,将以一套完整方案灵活高效地运行,让汽车"拟人"化做到"有头脑会思考"。

2024年,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然携手AI技术驶向更远处,写照着一个文明古国新的传奇。以汽车工业的发展为缩影,强国、复兴,我们期待着远方,我们行则必至。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汽车产业发展大事记

●1949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选定在吉林长春市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6年7月,中国第一款汽车--解放牌CA10型载货车下线,这标志着我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就此终结。

●1978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计委、经委和外贸部联合提交的《关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准备引进一批机电产品装配线,其中包括一条汽车装配线,开启合资模式。

●2010年1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统计,中国汽车销量以超越美国300多万辆的优势,首次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首次超过3000万辆,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记者徐如玉)

THE END
1.2023年,()的汽车产销量均超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2023年,()的汽车产销量均超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900万辆,连续九年全球第一 2023年,()的汽车产销量均超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900万辆,连续九年全球第一。 A.美国 B.中国 C.德国 D.日本 答案:Bhttps://cainiaojianzhan.com/article/27389.html
2.读懂3000万辆背后的汽车“产销密码”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900万辆,连续9年全球第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披露,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保持了恢复增长态势,中国汽车“产销两旺”的背后,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劲,凸显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创https://www.wxrb.com/doc/2024/01/14/329152.shtml
3.2023年,()的汽车产销量均超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2023年,()的汽车产销量均超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900万辆,连续九年全球第一。 选项: A中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https://m.studypro.club/jixu/a4d7c99a86160840a25747df2e68b683.html
4.年产超3000万辆2年迈步3个台阶出口均价增长64%……中国汽车业央视网消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天发布的2023年全年产销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工业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年产销量超过3000万辆,连续十五年蝉联全球第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快速增长,创造了新的第一,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https://m.gmw.cn/2024-01/11/content_1303628292.htm
5.2023年出口超520万辆,同比增长57.4%——中国汽车出口有望跃升全球第一据了解,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至今连续15年保持这个地位。 2023年产销均首超3000万辆,与国家政策拉动密切相关。2023年初,汽车消费恢复相对较慢,从二季度开始,在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下,加上一些地区购车促销活动等措施延续,市场需求逐步释放,“金九银https://www.news.cn/fortune/20240116/3a53a2d56877490f9ab362292d1d05b5/c.html
6.华强产研电子产业运行动态观察2024年1月2023年汽车产销突破3000万辆,新能源市占率31.6%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整体呈现“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https://www.eet-china.com/mp/a287883.html
7.铭科精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1、 汽车产销双超3000万辆,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稳超50% 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3年突破2000万辆,2023年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4042500044055.shtml
8.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的数据显示有驾为您提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九年世界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市场 自2015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连续八个月超过30%。中国https://m.yoojia.com/video/16923287128241514015.html?from_src=biji_tab
9.双创历史新高!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均突破3000万辆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 15 年稳居全球第一,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提升 8.2 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提升 9.9 个百分点; 我国乘用车市场连续九年超过 2000 万辆。2023 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2612.4 万辆和 2606.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6% 和 10.6%; 中国品牌乘用车 2023 年销量 1459.6 万辆,同比增长 24.1%,市场份额https://www.ithome.com/0/744/645.htm
10.新快报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一年度相比,三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量均呈现明显增长。 又讯 公安部11日发布最新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全年新注册登记743万辆;全国https://ep.ycwb.com/epaper/xkb/h5/html5/2024-01/12/content_1502_624924.htm
11.赛力斯能否重回市值巅峰?重庆成“中国汽车制造第一城”不到3个月,赛力斯发布两份收购资产公告,一手发行股份从重庆国资手中收购两江超级工厂,一手从华为手中收购问界品牌和专利资产包,软件硬件两手抓。爆款产品带动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包括乘用车问界和商用车瑞驰两大品牌)销量翻了3倍,2023年达到15.1万辆,其中,问界品牌https://www.p5w.net/weyt/202407/t20240704_6112990.htm
12.2024年汽车行业年度策略:政策托底,品牌求进,科技为攻比亚迪份额 高增主要受其 DM5 系列车型销量拉动,4-10 月连续 7 个月销量正增长;奇瑞汽车新能源产 品逐步完善,智界 S7、iCAR 03、风云 A8、星纪元 ET、捷途山海 L6 等覆盖多动力形式和 车型级别;吉利银河、极氪、领克持续发力,8 月 3 日银河 E5 上市,上市首月销量 12230 辆。赛力斯问界品牌效应强,问界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295decdd530e12ceffdd19a084.html
13.ST八菱: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论证分析报告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中相同的含义)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背景和目的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背景 1、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新能源渗透率提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汽车 2023 年全年产销量均突破 3,000 万辆,创历史新高,汽车产销总量连续 15 年稳居全球第一,同比分别增长 https://data.eastmoney.com/notices/detail/002592/AN20241128164110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