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玉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玉环”战略目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年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各行各业稳步复苏,全力推动玉环发展提质增效。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经初步核算,2023年,玉环实现生产总值(GDP)745.98亿元,总量稳居台州市第五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4.3%,增速居台州市第六。户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7万元,达到17.0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5.42亿元,增长2.9%,居末位;第二产业增加值387.01亿元,增长2.0%,居第五;第三产业增加值313.55亿元,增长7.5%,居第六。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度分别为4.2%、25.0%和70.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1:51.9:42.0。分季度看,一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2.2%。
(一)农业工业平稳增长,服务业推动作用强劲
农业形势平稳有序,渔业转型循序渐进。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6.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玉环第一产业主要看渔业,渔业产值占比高达86.9%,2023年水产品总产量28.22万吨,增长2.5%,其中受减船转产政策影响,全年海洋捕捞产量14.15万吨,下降0.8%,而海水养殖产量13.38万吨,增长6.2%。全年粮食作物总面积3.56万亩,总产量1.43万吨,其中春粮0.26万吨,早稻0.21万吨,秋粮0.96万吨,较去年均有小幅提升。全年生猪出栏4.63万头,猪肉产量3865吨;存栏2.71万头,能繁殖母猪存栏714头。
工业生产承压增长,规下明显好于规上。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357.98亿元,增长1.9%,总量稳居台州市第二,增速居台州市第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61亿元,增长0.3%,居台州市第六,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5.5%,居第二。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9.7%,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8.7%。从行业看,28个行业有15个实现正增长,两大主导行业一升一降,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82.73亿元,下降2.2%,汽车制造业增加值66.21亿元,增长10.1%;另外,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9.0%,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增长3.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8.1%,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0%。先行指标中,全年工业用电量45.60亿千瓦时,增长10.9%,增速居台州市第五。
服务业总体复苏较快,市场活力逐步激发。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3.55亿元,增长7.5%,增速居台州市第六,服务业对GDP的增长贡献度高达70.8%。分行业看,绝大部分行业回暖复苏较快,其中批零住餐增加值分别增长14.1%、1.9%、1.7%和1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1.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5%。受客观大环境影响,房地产市场依旧较为低迷,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8.77万平方米,下降31.9%,增速居台州市第八,K门类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30.5%,下拉服务业增加值1.2个百分点,下拉GDP0.5个百分点。
(二)投资出口双双回落,消费总体发展良好
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制造领域表现较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2%,居台州市第五。从投资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4.3%,居第七;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资下降24.3%,居第八;民间投资下降12.1%,居第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7%,居第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居第五。
消费市场总体良好,限下明显好于限上。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83亿元,增长4.3%,增速居台州市第八,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22亿元,下降5.0%,居末位,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7%。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8.60亿元,下降11.5%。主要商品类别中,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为最主要商品。全年石油及制品类销售15.26亿元,下降3.3%;汽车类销售12.63亿元,下降0.6%;另外,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碧捷电商稳增长压力日益增大,全年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16.39亿元,下降16.8%,下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回落明显,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23.36亿元,下降8.0%,其中自营出口额411.91亿元,下降8.6%,出口总量居台州市第二,增速居台州市第七。主要出口产品中,阀门出口200.07亿元,下降11.9%;汽摩配出口135.44亿元,下降6.9%;炊具出口25.03亿元,下降6.6%。主要出口市场中,亚洲市场102.41亿元,下降13.1%,其中东盟下降15.0%;欧洲市场154.79亿元,下降5.9%,其中欧盟下降12.2%,北美洲市场72.28亿元,下降17.9%,其中美国下降16.7%。
(三)居民企业创收较好,财政保持恢复增长
财政收支合理增长,基本恢复疫前水平。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4.88亿元,增长16.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70亿元,增长10.6%,增速均居台州市第四,较2019年均有所提高。全年地方税收收入48.19亿元,增长15.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5%,其中增值税收入增长34.0%,企业所得税增长12.3%,个人所得税增长16.2%,房产税增长0.4%,契税增长8.7%。另外,非税收入7.51亿元,下降14.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46亿元,下降0.7%,其中教育、科技、社保等民生支出56.42亿元,增长5.9%,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1.9%。其中,教育支出增长6.4%,科技技术支出增长15.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9.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5%,农林水支出增长10.9%。
企业利润明显增加,提质增效效果凸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6.19亿元,增长24.4%,若剔除企业(华能、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和华电)以及投资收益异常变动影响,实现利润增长11.2%。在利润总额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四大行业利润总额占总利润的85.3%,除去投资收益后,四大行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1%、5.7%、23.1%和32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营业成本为81.52元,少于台州市平均水平0.57元,较上年83.40元大幅减少。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为20.73万元/人,较上年20.08万元/人有所提高。10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共82家,占比7.7%,亏损企业占比较上年减少2.5个百分点。
居民创收稳步增多,城乡差距持续缩小。2023年,玉环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008元,是台州市平均水平(61067元)的1.23倍、全省(63830元)的1.18倍、全国(39218元)的1.91倍,比去年同期增长4.6%,总量居台州市首位,增速居台州市第八。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8361元和47535元,分别增长3.9%和6.2%,收入水平分别居台州市第二和首位,增速均居台州市第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降至1.86,比上年缩小0.04。
(四)电力金融合理有序,要素保障支撑有力
供电用电有序进行,电力需求全力保障。全年供电量59.57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6.8%。全社会用电量61.54亿千瓦时,增长7.9%,其中工业用电45.60亿千瓦时,增长10.9%,增速居台州市第五,制造业用电43.79亿千瓦时,增长11.2%,居第五。
金融市场稳定运行,资金需求供应充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53.73亿元,增长15.6%,贷款余额1227.54亿元,增长18.6%,增速分别居台州市第二和第三。从存款看,住户存款增长16.6%,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长13.7%。从贷款看,住户贷款增长14.9%,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15.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长21.5%,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24.2%。
二、四大行业贡献突出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玉环经济承压前行,多数指标增长缓慢,但复苏增长的过程中也有几个闪光点,制造业、批发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均表现出不俗的发展潜力,支撑了玉环全年的经济增长。
一是工业制造依旧强劲。2023年,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许多企业主抱着“不变就被淘汰”的决心,在各项助企惠企政策的支撑下,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8.0%,新能源增长29.9%,均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6.5%,全力推动工业制造提质增效。
二是批发市场发展迅猛。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复苏,我市两大主导产业汽摩配和阀门所需的原材料钢材和铜棒,交易愈发频繁,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从1-2月的下降1.8%,逐月上升到全年的增长29.6%,充分展现出工业的市场活力与发展前景。其中甬创和铜多多两家在库企业全年销售额达57.24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的17.8%,增长86.8%,拉动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0.7个百分点。玉坤商贸、威丰金属、洪盛铜业、共益金属、威时特铜业、杭钢、尚博新材料等7家新增企业全年销售额共计38.60亿元,拉动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5.6个百分点。
三是金融保障稳定贡献。自疫情爆发以来,在支持普惠小微企业、服务助力实体经济上,金融工作对稳定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2023年,经济市场逐步复苏,资金需求逐步扩大,金融业延续了三年来的快速增长态势,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581.28亿元,同比增长17.1%,有效保障了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整个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5%,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三、风险挑战伴随其后
2023年,玉环经济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抢抓机遇、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实现低开高走企稳的运行态势,充分展现出韧性足、活力大、产业基础好的优势。但下阶段,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地缘政治冲突纷争不休,核污水排海影响久远,对外向型的沿海城市玉环来说挑战不小。
一是世界时局动荡不安,外贸形势不容乐观。目前,俄乌冲突仍在延续,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升级,美联储不断加息,中美贸易摩擦频频出现,出口形势较为严峻。2023年进入下半年以来,出口增速一直表现为负增长,全年下降8.6%,其中外贸企业出口下降22.2%表现最为明显,三资企业下降7.5%,生产企业下降2.6%。出口前20强企业全年累计出口100.6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
二是市场信心表现不足,企业投资更趋谨慎。经过一年的复苏发展,经济市场有所企稳,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变得更加谨慎,投资意愿下降,持币观望情绪增加,最直观的表现为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近五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2%,其中民间投资下降12.1%,民间项目投资下降18.2%,工业性投资下降5.7%,工业性技改投资下降10.9%,工业发展新动能有所欠缺。
三是新能源异军突起,零售市场承压前行。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异常繁荣,各款新能源汽车也都创下新的销量纪录,全年我市汽车零售12.63亿元,下降0.6%,但是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3.83亿元,增长285.2%,挤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爆出圈,石油零售出现回落,全年石油及制品类零售15.26亿元,下降3.3%,再加上大体量的碧捷电商增长乏力,我市零售市场稳增长压力较大。
四、夯实基础砥砺前行
总的来看,2023年玉环承受住了外部压力,继续推进内部改革,合力保持经济平稳有序、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继续拼搏奋进,克服种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大力推进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玉环新篇章。
一是扶工助企做优服务。工业依旧是玉环最大的优势与底牌,工业兴则玉环兴,坚持把企业家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企业家的关切作为第一视角、把企业家的认可作为第一标准“三个第一”工作理念,发挥矩阵式企业服务网格工作效能,及时解决大走访大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共性问题,细化服务、靠前发力、务求实效,实实在在提升企业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优化环境精准招商。一方面紧紧围绕“千亩百亿·双五行动”目标,做好“五化一提升”工作,建设一批人才公寓、研发中心、购物超市、千人食堂等园区配套设施,补齐老旧园区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缺失、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良等发展短板,全力打造“小而美、特而强、活而新”的城市工业社区,让群众和市场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另一方面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新能源、精密制造等重点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园业共兴的新一代产业发展平台。
三是乐活优享共同富裕。紧紧围绕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建设目标,做好两批省级共富试点提升,推进重大亮点项目建设、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平安善治样板打造三项重点任务,实施“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全域提升”四大共富工程,共富路上再发力、再突破、再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市建设提供玉环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