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史上的70年代——鲜有人知的四三方案,促使中国轻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经过了一五时期(1953-1957)“156项工程”的建设,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到了60年代又经过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扩大了我国的工业规模和工业数量,均衡地域上的发展差距,使我国的工业基础更广,更安全,可以说这两个时期的发展为我国将来建成完善的工业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经过这两次大规模的工业活动,我国的基础工业基本建立起来了,不过这些工业都是偏向重工业和军工领域。我国历经了“三年自然灾害”后,人民的生活还没有恢复过来,人民需要吃饭,需要穿衣,这些基本的生活资料是重工业无法提供的。所以到了七十年代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和穿衣成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1

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些许的变化,美国的主要战略对象转移到苏联身上,对中国的态度从对立开始向拉拢转移,通过“小球转动大球”让中美关系得以缓和,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一些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这样就打破外交孤立、封锁局面,渐显开放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之前经济发展的顺序,工业-农业-轻工业似乎也可以变变了。

而且这个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阶级斗争和防范侵略上了,人民物质文化需要成为主要矛盾,说白了就是人们要有饭吃,要有衣服穿。但是我们的轻工业非常薄弱,我们工厂可以造出坦克,但是却不去生产农业机械;我们可以造出炸药和导弹,但是却没有种粮食的化肥;一家三代在热火朝天的闹革命,却吃不饱,穿不暖,一家四五个孩子穿一条裤子是常有的事情。

以穿衣为例,当时棉布供应紧张、又缺少生产化纤等替代性产品的技术设备,人们基本的穿衣需求都得不到满足。1971年毛泽东在南方视察,发现买一条俗称“的确良”的涤纶裤子都要排两个小时的长队,他感慨万千,和周恩来沟通之后,当即决定购买生产技术,并对需要引进的其他项目进行通盘研究、全面规划。

这就是当时我国状况和需求,无论是人民生活的需求,还是健全工业体系的需求,都迫切地需要发展轻工业,迫切地需求一部分生产设备。

与此同时,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发达国家急于为过剩的产品、设备、技术等寻求出路。

而美国是这其中最积极的一个国家,原因很简单,首先70年代美国面对前苏联的直接威胁时迫切需要中国的合作,经历了朝鲜半岛的美国在处理朝鲜半岛危机、维护亚太地区稳定及防止大规模武器扩散等等方面,同样需要中国的合作。其次,美国也深陷经济危机,二战期间美国积累起来的众多工厂生产出的产品需要一个更大的市场去帮助它消耗产能,美国和西方国家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中国的市场的体量和未来的发展都会帮助美国和西方国家消化过剩产品和技术。然后就是,美国在盘算着和中国硬碰硬是不行了,不如建立关系未来慢慢渗透美国的意识形态。

总之,就是机缘巧合,一方面我国迫切需要发展轻工业,另一方面美国及西方国家刚好要消耗一部分产能,而又想向中国示好,所以就出现了各有所需的四三方案。

2

所谓的四三方案就是,70年代我国为了解决我国工业中的轻工业这个短板,计划三五年内引进约合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简称“四三方案”。今天来看43亿美元不算个大数目,连阿里巴巴的1%都不到。但是在70年代初这是个大数目了,差不多是我国1971年GDP985.62亿美元的5%了。所以这个项目在当时算是大项目了。

43亿美金的引进项目并不是一次提出的,而是经过几年的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总额在43亿美金的技术及设备引进方案。

随后,国家计委组织考察组赴西欧、日本进行考察。西方国家对我四三方案的项目反响热烈,在当时有利条件下,中央进一步扩大对外引进的规模。5月5日,冶金部建议进口国内钢铁工业长期以来急需、但受文革影响中断试制的1.7米大型钢板轧机。11月7日,国家计委再次提出《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

1973年1月2日,在顺利引进上述一系列项目的基础上,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在对前一阶段对外引进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建议利用西方处于经济危机引进设备对我有利的时机,在今后三五年内引进约合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简称“四三方案”。

经过了这三年的多次增加,才最终确定了“四三方案”。这些引进项目主要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

此后,在这一方案的基础上,又陆续追加了一批价值8.8亿美元的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51.4亿美元。但是“四三方案”的名字一直沿用了下去。

3

所引进和投资的项目罗列如下,总计26个大项目。

其中有些企业一直是我国工业领域的明星企业,如天津石油化纤厂现今是天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聚酯部,四川维尼纶厂如今是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

沧州化肥厂,如今的沧州大化

武汉钢铁公司,如今的宝武钢铁集团

这些项目的主要集中在化肥和化纤石化行业,也就是解决穿衣问题的化纤设备和解决吃饭问题的化肥设备。

四三项目虽然因为处于70年代的特殊历史阶段,很多事情被延误了一些,也有很多事情被选择性的忘记,但是四三项目的意义和对我国工业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这是我国的第二次工业领域的技术引进,这次的技术引进和第一次有所不同。

首先,充分认识到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将工业生产的转移到人们迫切需要的生活物质上,所建设的项目也偏向轻工业领域的基础材料生产。

其次,这次技术引进不再是单一的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其技术更先进,更多样性。从这个层面上讲,四三方案是我国第一次尝试改革,我们不再排斥资本主义的一切,而是将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技术拿了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人民群众。

第三,通过这次大规模成套设备的引进,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人才,造就了一支对外工作的队伍,积累了经验,开阔了人们视野,也打开了联系西方社会的一扇窗户,为以后80年代的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合作与竞争,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

四三方案是我国工业的一次深化的补充,相对60年代的156项和将要到来的80年代的技术引进3000项,起到了承前启后、率先开拓的作用,使我们较早地从苏联、东欧国家转向西方发达国家,我们没有像苏联那样在工业发展上偏科严重,而是转向全方位的完善的工业体系的建立。可以说没有四三方案,我国无法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THE END
1.曼霜农业转型势在必行:世界观,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理代表中国以无机肥料的使用为例,视频,日电“驻华代理代表维诺德”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行。鉴于科技不断进步以及消费者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中新网记者。 美国,不仅为了助力中国的发展。阿胡贾对中国与粮农组织的合作充满信心,兼顾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这些经验可以为南亚和非洲等面临技术挑战的地区提供借鉴,https://bbs.9you.com/forum-112-3.html?a=shows&catid=wap&id=142264
2.为什么美国“赔钱”也要把粮食卖给中国?基辛格说出其中的真相6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26.75万吨,进口价格仅为每斤1.4元左右。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美国尽管向外界出售大量农作物,但却“赔钱”出售。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每年为其国家的农业和农民提供大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可以选择低价出售,主要是因为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只要世界控制https://m.163.com/dy/article/JI4VSF7H055616ZT.html
3.美国学者旁观毛泽东时代除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极其有限的援助之外,中国没有接受过任何外援。敌对的国际环境(在美国对中国革命的敌意之上又加上苏联对毛主义的敌意),与毛泽东“自力更生”的思想原则,起到了双重强烈的作用,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实际上一直处于经济自给自足的状况。毛泽东的自力更生的国家政策造成了经济上额外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3/09/id/80404.shtml
4.70年代滞胀期美国粮价缘何两度冲高.docx1973~1975 年美国化肥价格迅速上涨 13 图 25:上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主要化肥用量明显提升 13 图 26:1970~1975 年间美国土地价格迅速上涨(单位:美元/英亩) 13 图 27:1970~1975 年农场雇佣劳动力增加而自有劳动力数量减少 13 图 28:美元指数与美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呈负相关 14 图 29:美元指数与美国农产品价格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622/7135062055002143.shtm
5.世界粮食日及粮食安全(通用8篇)20世纪70年代, 在由西欧的独立倾向所带动的西方阵营内部分化、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60年代的越南战争后, 美国元气大伤, 同战后初期相比, 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重已由1948年的54.6%降至1970年的37.8%, 黄金外汇储备, 由1950年的49.6%降为1970年的15.5%, 出口贸易从1948年的32%降至1970年的15.2%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aqta2d6.html
6.土库曼斯坦经贸指南截至2006年1月1日,土国内外商独资及合资企业共计1214家,注册资金超过5.76亿美元,其中外资占比73.6%。土耳其、英国、巴基斯坦、爱尔兰、美国、德国、中国和伊朗等国为土主要投资国。 2006年1-5月,土库曼共引外资1.2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对生产领域投资达8602万美元。同期,土库曼斯坦政府各部委与来自26个国家http://euroasia.cssn.cn/zyyjw/zygq/tkmst/tkmstjj/200608/t20060828_1886738.shtml
7.笔记:“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新启蒙”知识70年代初期调整与美国的关系,加人联合国,并在70年代后期正式与美、日等国建交,主动纳人“太平洋经济体系”等一系列变化。 事实上,在70年代初期,在与美国及西方国家建立交往关系的同时,中国就“通过大规模引进欧、美、日设备,开始了对重偏斜的工业结构的大调整,努力形成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化肥产量翻番、农产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50452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60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随后,国家计委进一步提出从国外进口43亿美元成套工业设备和单机的引进方案。 2月21日-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此前,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于1971年4月应邀访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于1971年7月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期间,毛泽东会http://www.bjqx.org.cn/portal/sites/site-111/qxweb/dzk-four/bjqx/n32228c562.aspx.htm
9.上世纪70年代初引进的十三套大型化肥装置资料收集?盖德问答我们是当年引进的十三套大化肥装置之一,云天化,美国凯洛格技术,天然气烃类蒸汽转化,经过88年、92年、02年等三次比较集中大规模的节能增产改造,目前年产能力45万吨。主要技改:增加普里森膜分离氢回收系统,合成气压缩机高低压缸之间增设分子筛吸附干燥系统,塔前分氨改为塔后分氨,合成塔由原来的凯洛格四床层冷激式轴向https://m.guidechem.com/wenda/question/detail696069.html
10.了解纵横日本水处理行业70年的栗田工业株式会社1978年,公司在新加坡成立了东南亚水处理化学品和水处理设施业务基地。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栗田工业逐步加快海外扩张及国际化步伐,先后在印尼、中国、德国、泰国、美国、韩国、波兰、阿联酋等国家设立公司,从事水处理相关业务。时至今日,海外市场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http://www.hengzhixin.cn/details?article_id=2355
11.震惊日本红遍中国的化肥裤,一去不复返了!八、九十年代之前, 物资匮乏, 粮食、棉布、油肉以及家电等 很多东西都要 凭票供应 。 令人忆犹深的是衣服 。 当时中国城里人, 一人一年只有少量 布票 , 乡村农民更是衣衫褴褛, 困难得没有裤子穿。 为了解决吃饭难关, 中国从日本进口了大批尿素做化肥。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536593
12.中国三次对外开放的“收益和成本”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当时中国通过大规模引进欧、美、日设备,调整了重偏斜的工业结构,努力形成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这种大规模引进使中国农业由于1972-74年化肥产量翻番而产量增加,城市人口也第一次有了“的确良”和洗衣粉。 70年代这次对外开放,与50年代的最大不同在于,不再有当年苏联专家“手把手、传帮带”,从而节省技术和管理成本http://www.sass.cn/101010/133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