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美看山东丨“小舢板”升级“大旗舰”德州平原王杲铺“社社联合”抱团闯市场要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朱学勇翟岩郭颖如通讯员陈艳香王慧平原报道

这几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杲铺镇王杲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玉米地里,该村党支部书记宫耀亮正抓紧在田间灌溉,长势旺盛的玉米苗已经长到60公分左右高。

“幸亏我们赶在麦收时加入了联合社,今年玉米季,我们通过联合社统一采购农资,光买种子和化肥的钱,每亩地省了50元。”休息时,宫耀亮笑着告诉记者,不光种植成本就降低了,玉米收获后还有统一渠道销售,价格也能比自己卖的高,这季玉米每亩地至少增收200元。

宫耀亮口中的喜悦来自于王杲铺镇去年底刚成立的杲城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合社)。为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突破资金瓶颈,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去年底,王杲铺镇积极探索支部领办运行新模式,迅速组建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起来规模经营、抱团发展,激起了农村产业革命发展的一池春水,实现农业全产业的三产融合,极大推动了当地传统农业向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发展。

25家合作社组成“超级合作社”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抱团发展才能实现共赢。2019年底,在王杲铺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下,王杲铺镇成立了杲城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引入统一服务、统一经营的企业管理模式,运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引领全镇党支部领办股份制合作社抱团发展、做大做强。

加入了联合社有啥好处?“联合社成立后首个显著成效就是利用现有土地规模化资源优势,统一向农资生产厂家采购,大大降低农资采购的成本。”王杲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倪国帅告诉记者,杲城合作联社采取零利润的采购方式,将合作社所需农资原料捆绑打包,通过终端对接,减少了农资采购的中间环节,可以降低种植成本20%以上。

规模化经营带来的成本革命为村集体增收提供了新途径。根据测算,仅2020年春季小麦返青肥、除草剂及夏季玉米种、玉米底肥等农资,全镇2万亩耕地共节省种植成本近100万元。

同时,联合社借助规模优势降低各类农机使用成本,对农产品种植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并且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对接外部企业,形成产业联盟,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另外,在统一销售方面,联合社也雄心勃勃,除了积极对接粮食收储企业,打通农产品销售出口,帮助群众实现较高价格的终端销售外,还将规划建设大型粮食储备库,能够储存粮食3万吨,从而达到粮食错峰销售,增强溢价能力,争取利润最大化。

握指成拳聚合力种出好“钱景”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在王杲铺,并非只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走向联合,在联合社的“催化”下,分散种植的农户也联合起来“握指成拳”聚合力,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变内耗“减法”为发展“乘法”。

王杲铺镇有着27年大棚黄瓜种植历史,全镇拥有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8000多个,种植面积过万亩。但是受经营模式以及劳动力等因素影响,王杲铺的黄瓜产业仅限于各家各户“小打小闹”,存在黄瓜品种繁杂、品质良莠不齐、价格没有保障等问题,发展已进入瓶颈期。

“我们成立这个联合社,就是让它来作为一个经营主体,贯通全产业链条,引领全镇的蔬菜产业。”王杲铺镇主任科员、杲城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党支部书记朱林冬说,联合社通过与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科研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创新“产学研”融合新模式,在赵庄村建立百棚蔬菜科研基地。

除了育苗改良品种,联合社通过统一商标、构建营销网络等,与北京新发地市场、德州黑马集团等大型蔬菜交易市场建立黄瓜供销关系,与永辉超市、物美超市等连锁集团实现了商超对接,同时与德州交投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其德州区域200家菜鸟驿站快递网点,打通销售渠道,实现优质优价,真正让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直供,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

探索直播带货卖出“干货”带出“新路”

“答应我,买它!”

王杲铺镇杲城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二楼直播间里,聚光灯下摆满了卤蛋、扒鸡、鸭翅等当地特色产品,一位“主播”通过直播平台正向网友卖力推荐,现场气氛热烈。

“我们现在卖的最好的产品咱王杲铺当地产的卤蛋,平均每天线上销量超过2万个。”王杲铺镇杲城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理事会理事长栗超告诉记者,今年线上直播带货成为趋势,想起家乡的农特产品销路存在一定的困难,联合社也开始尝试利用直播带货的形式为家乡的产业打开销路,取得了实打实的效果。

“自从开始网络直播带货以后,我们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预计线上销售收入每天1万元以上,按照10%利润率计算,可实现年利润35万元以上。”栗超说,王杲铺镇有众多食品加企业,但开拓市场能力有限,品牌做不响,严重制约了当地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杲城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镇域内十余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放大聚集效应,依托当地特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利用网络直播及电商销售模式拓展线上销售模式,积极宣传王杲铺镇的特色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打响本地品牌,促进一批传统食品企业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转型提升带来持久动力。

小船变巨轮,共赢搏风浪。杲城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形成“政府引导+联合社+合作社+电商”的发展模式,把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与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优势叠加互补,发挥聚变效应,让“小舢板”化身“大帆船”,进一步走向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THE END
1.直播带“农资”要有门槛宫伟反映,直播带货的形式对于经销商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做好了能够卖货,弊端就是对当地实体店冲击较大。目前来看,跨地区直播带货对当地实体店的销售已经造成了一定影响,预计随着人们对短视频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直播带货的渠道将进一步抢占农资市场份额。李增彬也表示,部分网络直播带货的现象,把价格拉得很低,扰乱了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12021
2.河南叶县:流量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河南叶县:流量成为新农资 直播成为新农活 “我的家乡有个宝,它的名字叫艾草。这艾草可是个好东西,俺伯他年年手脚冰凉,用艾草泡脚效果还真不错。”2023年3月7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夏李乡坟沟村,“90后”党支部书记周丛阁热情地介绍自己村的农副产品,颇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引得网友狂点赞。https://www.hntv.tv/rhh-3175086120/article/1/1633302354980720641
3.借助直播“网红”推销,新农人“吆喝”好产品直播展会特色,推介家乡产品。十九届长春农博会举办期间,在疫情期间红遍网络的直播达人,现身展厅内外,搅起不小的旋风。此前,他们通过直播带货,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本届展会,省农业农村厅宣传中心,就动员了一直在农资领域进行直播带货的主播,来到长春农博会,进行农产品推销,宣传和推介吉林农产品品牌。 http://www.cailianxinwen.com/app/news/shareNewsDetail?newsid=199899
4.掌控新营销流量密码!十大品牌亮相“中国减碳好肥”跨年直播秀近年来,在新媒体营销大潮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优秀农资企业开始布局短视频平台,发布新品,打造爆品,商机对接,持续为农户获取技术信息和优质产品提供便利。 2021年12月31日晚,“中国减碳好肥”跨年直播秀专场活动在拥有超200万粉丝的农化宝典官方抖音号火爆开播。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1/02/c6096401.html